<div> 疫情的突然反复,打乱了刚开学的祥和氛围,那些不断跳动的数字,那些不断闪现的镜头,那些不断更新的消息,都在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内心。疫情的来临,不仅威胁着我们的身体健康,也影响着心理健康,那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心理防护呢?心理老师为大家支招啦!</div><div> 本篇指南为家长、学生和老师们分别支招,大家共同努力,为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面对疫情,我们会产生哪些心理反应呢?</h3> 在疫情防控这一特殊时期,同学们的正常生活被打乱,这种在疫情阴影下、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突然打乱了生活,确实会给人们带来紧张、恐慌的心理。而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成长的关键时期中,处于情绪有较多体验但控制能力不足的阶段,在疫情之下可能会在认知、情绪、行为、人际交往和躯体方面产生一些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包括: <div>认知:可能因为过多摄入疫情相关新闻和真假难辨的消息而无法对疫情作出科学的判断,甚至会出现灾难化的想法;</div><div>情绪:会出现紧张、焦虑、烦躁、憋屈、消沉、抑郁、易怒、恐惧等各种不同的困扰;</div><div>行为:懒于学习,无所事事,不思读书或沉迷手机游戏网络电视;</div><div>人际交往:会产生人际交往范围极窄(缺少同伴交往)、交往能力和欲望都下降、易与家人争吵等问题;</div><div>躯体化反应方面:可能会出现无明显原因的疼痛问题、消化系统问题、饮食问题和睡眠问题,也可能因为对疫情的担忧出现过度关心自己的身体症状或出现反复洗手、消毒等行为。<b></b></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面对疫情,家长如何做好孩子的心理防护</h3> (一)留心观察,及时掌握情况 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孩子的心理和情绪反应,观察孩子与以往相比是否存在一些反常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时了解孩子生活中出现的重大事件和心理波动,在孩子成长的关键节点提供必要的指引和帮助。 (二)自我调节,控制自己情绪 家长不要将焦虑、恐惧的负面情绪传染给孩子。情绪具有感染性,家长在家里的暴躁、愤怒、焦虑情绪会无形之中传递给孩子,加剧孩子的心理负担。尤其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出现波动时,父母的压力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压力。只有家长表现得从容淡定,孩子才能从你的身上获得更多放松的信息。 对孩子要包容、有耐心。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越长,难免会产生更多摩擦,要对孩子进行合理引导、耐心教育。<br> (三)以身作则,做好自我管理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行为习惯和情绪调适上,家长都需要做好榜样,保持理性,积极应对,规律生活,给孩子传递战胜疫情的信心。在行为习惯上,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不做“手机的奴隶”。均衡饮食,给自己和孩子提供丰富的营养餐食,尤其要注意饮食卫生。在情绪调适上,需要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并且尝试用正向的思维去思考,让生活充满正能量,也给孩子带来温暖与信心。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面对疫情,学生还如何做好自我防护</h3> (一)接纳自己的情绪 情绪是一种自然生命能量的流动,它会来也一定会走。我们开心快乐时,会毫不吝啬地享受每一秒的美好;而悲伤、焦虑时,却往往视这种情绪如洪水猛兽,不仅避之不及,还要拒之千里。这种刻意的回避和忽视反而会变成一种加固的力量,阻碍情绪的自然消长,让其更加难以退去。这就解答了为什么失眠的人越想要入睡越是睡不着,越想要放下一件郁闷的事情就越在乎。<br> 所以请记住,消极的情绪和积极的情绪一样,都需要被看见、被宣泄、被理解。但负面情绪一旦过度必须引起重视并对其调节。<br> <div>(二)合理宣泄</div><div> 给情绪一个合理宣泄的渠道,尽管不能走亲访友,但这并不妨碍人们通过微信、电话等手段交流彼此的想法和情绪,这是一个特殊时期,亲友师生同学间互相倾诉、表达共情,获得鼓励和支持,会让我们多些人际上的联结,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积极的力量,带给我们多些安全感。此外,即使无法得到实质帮助,倾诉行为本身就可缓解情绪。<br></div> 运动不仅能促进人的身体健康,提高人的免疫力,更能产生一系列短期及长期的心理效益,对于降低焦虑水平,改善情绪状态,减轻应激反应,消除疲劳都有重要作用。<br> 音乐可以抚慰心灵的创伤,改变人的心境。听轻松愉快的音乐,比如古典音乐、轻音乐。<br> (三)主动察觉,及时求助 当发现自己的想法、情绪和行为偏离常态,影响自己日常学习、交往,请及时和家长、老师沟通,寻求专业化的心理援助。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教师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防护?</h3> (一)关注学生心理 学校和教师一方面要关注所有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另一方面要对一些重点人群进行重点关注:一是父母是确诊患者及在疫情防控一线人员的学生;二是身边有确诊病人或疑似病人的学生;三是疫情重点区域的学生;四是即将中考会考的学生;五是原来就有心理健康困扰的学生或自身性格比较敏感、比较容易受外界影响的学生。此外,一些特殊家庭的学生,如家庭不健全、没人照料或父母自身有不良心理的学生等等。 (二)多措并举做好防护 <p class="ql-block"> 第一,学校和老师要让学生在疫情期间留意自身的身心变化。要让学生知道,在疫情压力下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慌、愤怒和烦躁等各种不良情绪,这是人面对应激事件的正常心理反应,不必过于敏感和紧张。</p><p class="ql-block"> 第二,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如“深呼吸放松法”“肌肉放松法”、用运动、音乐、倾诉来转移注意力、增加积极体验。</p><p class="ql-block"> 第三,发布疫情防护知识、心理科普类文章等,指导广大青少年学生正确看待和接纳自己在本次疫情中的心理状态,学习如何在疫情中提高心理免疫力,增加心理韧性,进行自我心理保健。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定时关注官方通报,停止频繁了解信息,避免灾难化思维,积极面对自身情绪变化,遇到问题及时寻求家长、老师帮助。</p><p class="ql-block"> 第四,特别重要的是,要做好家校合作。及时通过家长微信群、QQ群等平台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学习、生活状况,引导教育广大家长合理安排学生生活起居,积极开展亲子游戏。</p> <p class="ql-block"> 疫情防控期间处处是教育。无论遇到什么,请家长、老师和同学们从容面对,心有暖阳,无惧风霜。</p><p class="ql-block"> 愿太阳升起的都是希望,夜晚降临的都是安康,让我们一起加油,克服眼前的困难,终将迎来春暖花开。</p><p class="ql-block">(作者:纪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