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第一次贴饼子</p><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初,我下乡到了河北沧州老家一个比较偏僻的农村。开始,跟我三娘生活了一段时间。三娘年纪大了,我不能总依靠她,我要自己学习做饭。 那年代农村做饭用的是烧柴火的灶台,固定在灶台上的大锅直径有半米多 , 农民吃的主食就是用这种大锅贴的饼子或蒸的窝头。我第一次学习贴饼子遇到很多困难也闹出很大的笑话,现在想来还觉得可笑。</p><p class="ql-block"> 那天三娘贴饼子我去学习,三娘边做边给我讲解,一,和面。二,涮大锅,把脏水淘出去,再添水。涮大锅可和城里涮锅不一样,得甩开膀子干,左手扶着灶台,右手拿着炊帚,弯下腰伸出整个胳膊去涮,否则够不着。三,往灶膛里添柴火,点火把水烧热。四,贴饼子。贴满一圈,盖上盖,坐在小凳上烧柴火。看完后,我觉得也不难啊,就高兴地说,我会了。</p><p class="ql-block"> 我回去就按照三娘的方法,和面,涮锅添水。往灶膛里添柴火时,我想得多些添柴火,省的像三娘那样,不时地停下来去添柴火,多费事。点火时,划着一根火柴,对着干玉米叶去点,火就烧着我的手了,疼的我直甩手。点了三次才点着火。但火就是着不旺,还冒烟,这时我从盆里抓起一团面,在手里拍拍,小心翼翼的往锅帮上一贴,就是帖不住,一连几个都滑到锅里的水中去了,这怎么办呢,我正着急呢,又见灶眼里突突地冒着烟,我赶紧把露在外面的柴禾往里拥。突的一股浓烟扑到我的脸上,呛得我直咳嗽,眼泪哗哗地流。我使劲地擦泪,心里很着急,上面饼子贴不住,下面火不旺直冒烟。顾上顾不了下,顾下顾不了上,手忙脚乱,狼狈不堪。一没有办法,只好求助我三娘,我大声喊“三娘,你快来看看吧!”三娘踮着小脚来了。“哎呀,怎么一屋子烟?”她弯腰来到灶前一看说:“这孩子,灶眼里添这么多柴禾,它堵得不透气,能着吗?”。她再看锅里,乐着说“你这那是贴饼子,这是熬粥啊”。说着,她拿起铁簸箕,把灶眼里的柴禾抽出来,放在簸箕上,对我说:“赶紧把锅里的粥舀出来 ,重新涮锅添水”我像战士接到命令似的赶紧照法去做,一切就绪。三娘用一根粗玉米杆支起旁边的柴禾,轻轻地一吹,腾的一声柴禾着了,舔着锅底,洋洋得意地着得那个欢呀。三娘说,看见了吧,得这样烧火,用粗杆把柴火架起来,火才着的旺,俗话说心要实,火要虚,火旺了锅烧的热,饼子才不会滑下去。我给你烧,一会儿水热了你贴饼子吧”。她抬头看看我乐着说:“快照镜子看看你的脸吧”。我回屋对着小镜子一看,整个乌漆麻黑的大花脸。我真是哭笑不得。赶紧胡乱洗了两把脸,接着做饭。团好一团面,在手上拍拍再往锅帮上一贴,想可别往水里滑呀!哎,贴住了,这样顺利的贴了一圈饼子,盖好盖。我说:“三娘,我自己烧吧。“行,自己烧吧”。</p><p class="ql-block"> 烧了十多分钟,停火,闷一会儿,打开锅盖一看,饼子横七竖八,每个饼子都印着我的手印。用铲子一个个铲出来。哎!奇怪?饼子的一面怎么有的糊了,有的是原模样。而三娘贴的饼子,揭开锅盖,个个像个小战士似的整齐地贴在锅帮上。起锅后,每个饼子都有一层焦黄的锅巴,香气扑鼻。我这一股股糊味。我问三娘,“这是怎么回事?”三娘说你这是火烧得不匀,不能把柴禾填上就不管了,得举着柴火围着锅底来回晃着烧。那饼子才不糊了。噢,我明白了,这是受热不均匀,才造成我贴的饼子这么丑。</p><p class="ql-block"> 贴饼子看似简单,里面藏还有这么多技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