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百年崇中人文历史记忆·大事记篇(二)</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崇中人的抗战</b></p><p class="ql-block"> 图文/樵苏(写于2019.4.11)</p> <p class="ql-block"> 此刻正值抗战台儿庄大战胜利81周年,于是动笔介绍在那场旷日持久的抗战中那些英勇无畏的崇中人。</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鸦片战争爆发100年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首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从1931年9月18日至1945年9月2日,14年间,中华民族与凶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殊死搏斗,展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加快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历史转折点。</p> <p class="ql-block"> 抗战岁月,面对日本鬼子汹汹铁蹄,川人从不辜负天下。在四川,许多爱国青年走向战场英勇杀敌,谱写了一首首壮怀激烈的抗战诗篇。整个抗战,300万蜀中儿女义无反顾出川打鬼子,伤亡达64万余人,其参战人数之巨、牺牲之烈居全国首位。</p> <p class="ql-block"> 在崇州,据有关资料记载,抗战期间崇州总人口约38万,仅1937至1945年的8年间,参军的热血男儿达28719人,另有263名青年学生参加入缅远征军。崇州人的参军比达7.6%,即每13个崇州人就有1人参加抗战。按川军出川惨烈的战损比计算,崇州籍伤亡人数最少不低于6000人。</p><p class="ql-block"> 据抗战期间修建在原崇州西湖塘的抗战英烈祠祭祀牌位和碑刻人员名单显示,有姓名的捐躯者大约有1000人左右,其中定有不少崇中学子。</p> <p class="ql-block"> 从抗战防御阶段起,川军几乎参加了所有重大战役,如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晋中和晋南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中条山战役、长衡战役等,川军将士大量牺牲在抗战防御初期。抗战的相持阶段他们仍然保持了相当数量的牺牲。据崇州残存资料统计,单是在1941年中,崇州籍阵亡官兵达47人,其中尉官2人,士官12人,战士33人。</p><p class="ql-block"> 爱国主义传统是崇庆中学与生俱来的特质。卢沟桥事变后,前方抗战吃紧,中下级军官和士官大量战殁减员,急需补充。包括崇庆中学毕业生在内的四川青年踊跃报考军校而后走向抗日前线。单说在1937年9月和10月,黄埔军校第十四期1、2、6三个总队在四川永川和铜梁(现属重庆)招生,其中第6总队共招1520人,第2总队招生1510人,学员中绝大多数是四川青年,许多人接受了军校短期训练后匆匆奔赴抗日前线。而同期崇州籍进入黄埔军校第十四期的人数达31人,包括崇庆中学初16班学生叶治钧(君)、初17班学生唐子亨等。</p> <p class="ql-block"> 在崇庆中学校内,师生们积极参加军事化训练,热情为抗战募集捐款,写慰问信支援抗日前线。师生们还利用假期和周末到城乡宣传抗日,演出抗日剧,高唱抗日歌曲,使崇州的抗日氛围空前高涨。</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记住与抗战有关的以下校友:</p><p class="ql-block"> 蔺欣,崇庆中学初1班学生,甘孜州人,美国康奈尔大学毕业回国后在南京供职,被誉为“20世纪民国时期伟大的诗人”。卢沟桥事件爆发后,他奔走呼号抵御外辱,悲愤交加竟一病不起。1940年逝世,年仅37岁。</p><p class="ql-block"> 杨遵路,崇庆中学初2班甲组学生,怀远人,国民革命军18军18师师部上校军官,1938年牺牲于著名的武汉会战,追授少将军衔,是崇州籍抗战捐躯者中最高军衔者;</p><p class="ql-block"> 羊治铨,崇庆中学初2班乙组学生,锦江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今属道明镇,下同)</span>,川军第47军178师1062团2营上尉副营长,1938年5月23日在山西平陆战役中牺牲,追授少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雷大浔,崇庆中学初5班学生,锦江人,川军抗日名将李家钰部47军178师1063团3营少校营长,1938年2月16日在山西黎城东阳关战役中牺牲于响堂铺对日阻击战中;</p><p class="ql-block"> 叶治钧,崇庆中学初16班学生,隆兴人,1938年春黄埔速成班毕业后,分入粤系余汉谋部随第2军李延年军长参加徐州会战,在台儿庄以东与日军的白刃战中,他作战英勇,曾亲手缴获日军军官指挥刀一柄。作为职业军人的荣誉,这把日本军刀一直跟随他直至1950年。</p> <p class="ql-block">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崇庆中学绝大多数来自初31班—36班的62名在读学生分两批次参加抗日远征军,经印度入缅对日作战,其中1943年39人,1944年23人。留下姓名的有55人,他们是:王和清、宋继明、刘泽勋、阙志森、徐泽新、鲁仲文、罗光裕、周仲傅、张治良、郭家声、邓星明、陈履新、杨超权、刘国彬、杨增礼、戴瀛昌、杨超文、黄德云、张春芳、孙文沛、甘建勋、张在刚、王良轩、饶友寿、周世民、吴宗良、刘永祥、康汉青、欧克成、张寿安、刘国和、郑琢清、白文斌、罗珉、吴升荣、杨文光、程克勤、刘德成、杨增荣、李春基、吴岳文、刘绍远、高明伦、唐荣宗、李庆成、王启荣、邬崇钰、贾起蛟、贾复初、高世伦(音)、李泽光(音)、杨克昌(音)、杨文学(音),另有陈钟(仲)良(原西江乡陈家坝人)、张永纯2人是在树声中学报名参军的崇庆中学学生。</p><p class="ql-block"> 还有许多校友为抗战捐躯,他们姓甚名谁无人知晓,但他们的功绩与世长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全文完。版权所有,末经授权不得转载)</p> <p class="ql-block">部分资料来源:</p><p class="ql-block"> 1.崇州市党史办资料;</p><p class="ql-block"> 2.《崇庆中学志》,2002年版;</p><p class="ql-block"> 3.樵苏文《崇州籍黄埔军校学员统计及述论》1-5、增补,共六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