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爷爷郇运龙和奶奶霍一华

郇江

<h3 style="text-align: left;"> 《我的爷爷和奶奶》是我的《家庭老照片及背后的故事》之三,收集了与我的爷爷郇运龙和奶奶霍一华有关的照片,并对照片的时间、地点、人物、背景等进行说明,以表达我对他们的怀念、追思和感恩。</h3> <b> 爷爷 郇运龙</b> <b> 奶奶 霍一华</b> 我的爷爷和奶奶是江苏省东海县人,长期居住在牛山乡郇圩村,以务农为生。郇圩村现在属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牛山街道。圩读音wéi,字义是江淮低洼地区周围防水的堤。牛山乡也叫牛山镇,是东海县县政府的所在地。东海县被称为“水晶之都”,储有丰富的水晶和石英,储量和质量均居全国之首。现存中国地质博物馆重达4.35吨的“水晶大王”即出自东海,毛泽东主席的水晶棺也是由东海水晶精制而成。<br> 爷爷郇运龙生于1898年,享年62岁;奶奶霍一华生于1900年,享年69岁。他们生育了五子一女,长子郇振中、次之郇胜言、三子郇胜语、四子(夭折)、五子郇振明、女儿郇淑清。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时,郇振中正在中学读书,由于受到抗日救国思想的影响,18岁的他于1937年冬与4名爱国青年同赴陕北。他1938年2月到延安参加革命,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先后参加了八路军和解放军。1951年春,郇振中和郇振华回到阔别十多年的老家郇圩看望父母和亲人。 全家合影,摄于1951年春,郇圩郇运龙家。 第一排左起:郇淑清、郇月军、郇恒高、郇恒宽<br> 第二排左起:袁凤兰、郇月华、霍一华、郇运龙、郇振明<br> 第三排左起:郇振中、郇胜言、王兰珍、郇月红<br> 解放初期的郇圩,摄于1951年春。这张照片是我父亲郇振中回老家郇圩时拍摄的。 右侧观看的是郇振华,赶车的是郇胜言,在车前面坐的女孩是郇淑清。<br> 1951年冬郇运龙来到郇振中工作和生活的城市——辽宁省沈阳市看望郇振中的一家人。当时我的父亲郇振中和母亲贾志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工部工作。 1951年冬摄于沈阳市和平大街五段一里10号,郇振中家在沈阳的居住地。左起:郇振中、郇森、郇运龙、贾志新、郇江<br> 郇运龙,在郇振中家的院墙外 郇运龙,在郇振中家旁的和平广场 郇运龙,在沈阳故宫 1957年秋摄于沈阳市和平大街五段一里10号院门口<br> 前排左起:郇极、郇江、郇森;后排左起:贾志新、霍一华、郇振中 1957年秋摄于沈阳市和平大街和平广场,左起:霍一华、贾志新、郇极<br> 1958年暑假郇振中帶着郇森和郇江回老家东海县郇圩。当年秋天爷爷和奶奶霍一华来到沈阳市郇振中家居住。 1959年夏摄于沈阳市和平大街和平广场。左霍一华,右郇运龙<br> 爷爷和奶奶是闲不住的人,在我家的小院里种上了玉米、豆角、大豆等农作物,还养了鸡和兔子。爷爷帮助与我家相邻的民办小学烧水和打扫院子,受到了学校师生的好评。<br> 1960年初爷爷和奶奶回到老家郇圩。1960年8月末,爷爷在老家病逝。1960年10月前后奶奶又来到我家。从1959年至1961年期间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左”倾错误,加上1958年至1960年的“三年自然灾害”导致的全国性的粮食和副食品短缺危机。1957至1960年底,我爸爸在北京航空学院干部特别班学习,我妈妈在沈阳航空学校干部特别班学习。1960年秋冬之际是沈阳生活最困难的时期,常在我家居住的只有奶奶、保姆和我们三兄弟,沈阳的主食是玉米面,奶奶给我们做玉米面菜粥、玉米面菜包子、玉米面发糕、还有玉米面煎饼,调剂我们的食物,与我们共度困难时期。她见我们不爱吃玉米面,还告诉我们因为连年受灾老家的人的粮食不够,玉米面就是好吃的粮食,因为吃不饱,经常靠吃地瓜叶子充饥,让我终生难忘。<br> 奶奶经常给我们讲述郇家的一些往事。<br> 爷爷出生和居住在郇圩村,他是一个聪明、勤劳、本分的农民。冬季经常赶住毛驴与乡亲们把海盐从连云港贩卖到内地缺盐的地方;春夏秋三季在家里种田。虽然家里有些地,但都是沙土地,只能长花生和地瓜,春旱夏涝,靠天吃饭。虽然爷爷家在村里算是比较富裕的,但经济上还不足以支持每个孩子读书,只能供我的父亲和三叔读书,二叔和五叔务农。奶奶16岁嫁到郇家,在家里养育了5个孩子,带领两个儿媳,洗衣、做饭、喂家禽,操持大家庭的生活,非常辛苦、非常忙碌。<br> 陇海铁路穿过东海县,路北连接鲁南地区、路南是苏北地区,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战期间八路军、新四军和东海县本地的抗日游击队与日寇和伪军展开了拉锯战,反“蚕食”和反“扫荡”的斗争非常激烈和残酷。<br> 为了支持抗战,1937年末爷爷和奶奶把大儿子送去参加八路军;为了支持解放战争,1946年初他们又送三儿子参加八路军。还乡团和地主知道了他们的儿子参加革命,经常来骚扰他们,甚至还把爷爷用绳子吊起来打,把木棒放在爷爷的身上用脚踩,逼他把儿子从部队叫回来。为了迷惑敌人,爷爷奶奶就说大儿子早已经死了,逢年过节都给我父亲烧纸……每当得知日寇来扫荡,奶奶非常害怕,她和家里、村里的女人们都跑到田地里躲藏,心砰砰地跳,像要从胸口跳出来似的……因为八路军知道他们是抗日家属,所以经常到他们家住宿。她说八路军的曹团长曾在家里住过几次,他们都全力接待。<br> 1963年夏摄于哈尔滨市平房区友协街252楼,郇振中家在哈尔滨市的第一个居住地。前排左起:霍一华、贾志新;后排左起:郇淑清、郇振中<br> 前排左起:郇极、霍一华、贾志新;后排左起:郇淑清、郇振中、郇森、郇江<br> 因为父亲1961年初调到哈尔滨飞机厂工作,我们家在1961年春节后从沈阳搬到哈尔滨,奶奶在哈尔滨居住了8年,期间在1964年初曾回郇圩暂住。<br> 1961年是“三年自然灾害”的最后一年,工厂给职工们分了一点“自留地”。我家的“自留地”在工厂的地下抽水井旁,离家有1公里左右,我们种了土豆、玉米、大豆和甜菜。种地是奶奶的本行,是她非常高兴做的事情,她教我们播种、除草和收割,我们跟她学会了使用铁锹、镢头、锄头和镰刀。奶奶虽然是小脚,但从家走到“自留地”时她总是扛着农具走在最前面,我们排成一列跟在后边,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br> 奶奶在哈尔滨期间我们是使用煤炉做饭,我也跟她学会了生火。她是闲不住的人,买菜、做饭、养鸡、养鸭她是主力。春节时她最拿手美食是家乡的油炸“散子”。她说在老家时她也会炸些“散子”卖,可见她油炸“散子”的水平是很高的。<br> 1966年7月摄于郇振中在保国街,郇振中家在哈尔滨市的第二个居住地。左起:郇淑清、霍一华、顾正芳、郇极<br> 1968年10月摄于哈尔滨市平房区保国街。左一郇极、左三霍一华、左四郇森、右一贾志新<br> 1966年5月“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内乱”——“文化大革命”开始了,1968年下半年我的父母受到了错误的批判,不久我的父亲还被隔离而不能回家。1968年10月,在我和哥哥郇森下乡的第二天,造反派还来到我们家“抄家”,奶奶因此受到惊吓生病卧床,并于1969年初被迫返回老家。她1969年3月初病逝,令人十分悲痛和惋惜。<br> 我在写回忆《我的爷爷奶奶》一文时我也看了《中共东海县地方史》(第一卷),史志中记述了,1928年秋中共郇圩党支部在郇圩建立,“郇圩支部是东海县农村最好的党支部”。此后郇圩还建立了农会(穷人会)。1937年夏周晓江、郇华民、李铁民等中共党员,以郇圩小学为中心,组织刘锡九、郇明爱、郇振中等二十名进步青年不定期举行“时事座谈会”,学习进步书籍,收听电台、讨论国家大事,决心以实际行动抗日救亡。1937年底郇华民、郇振中等五人赴陕北找党,参加抗战。<br> 作为生活在郇圩的爷爷和奶奶,对中共组织的活动也是了解和支持的,抗战初期送大儿子到延安参加八路军,在抗战期间热心为八路军服务,在解放战争初期送三儿子参加八路军,在淮海战役期间积极支前……可以说我的爷爷和奶奶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都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是令人敬佩的,是不应该忘却,并需要大力宣传的。<br> 我的爷爷和奶奶是普通的中国农民,勤劳、勇敢、正直、淳朴、开明,热爱家乡,悉心培养和教育子女,这种精神和美德是他们的后人们应该学习、继承、发扬和宣传的。<br> 2015年12月20日,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举办了“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知青谈父辈抗战和抗战精神发扬座谈会”,我以《畅谈父辈抗战 弘扬民族精神》为题做了大会发言,其中介绍了我的爷爷郇运龙和奶奶霍一华在抗战中的经历和奉献。我说“我爷爷和奶奶、姥爷和姥姥、父亲和母亲,以及许多亲戚都直接或间接地参加了抗日战争,为中华民族近代史上的首次胜利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令我非常敬佩和自豪。”会议召开前夕上海知青历史研究会还编制了《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专刊,其中收录了我的文章《畅谈父辈抗战 弘扬民族精神》。<br> 这次我编辑《家庭老照片及其背后的故事》三——我的爷爷郇运龙和奶奶霍一华,也是为了宣传他们,缅怀他们。<br> 人生的道路不会是平坦和笔直的,困难、挫折、逆境、危机 也会不时出现,想一想经历过战争、自然灾害等磨难的爷爷和奶奶,我们是非常幸运和幸福的,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当下,一定要不懈努力、积极向上,勇往直前。 郇江<br>2022年7月28日<br> <b>附录:爷爷和奶奶的部分后代们</b> 当我准备将《我的爷爷郇运龙和奶奶霍一华》印制成美篇书时得知,该文的内容只有16页,而美篇书的内容要满20页才能印刷,因此我增添了附录《爷爷和奶奶的部分后代们》。 1993年8月10日和11日,我和郇极将我的父亲郇振中和母亲贾志新的骨灰安葬到老家郇圩,这是我第二次回到老家。期间同我的三叔郇胜语、三婶王兰珍、五叔郇振明、五婶顾月爱、姑姑郇淑清、姑父顾正芳等长辈,以及他们的部分子女等见面,并拍下了一些合影照片,非常有纪念意义,从中选出一部分,分享如下。 1993年8月10日摄于郇圩。 前排:左一郇云鸿(五叔的小女儿)、左二郇月华(二叔的二女儿)、左三郇月军(二叔的大女儿),右一吴琼(郇云霞的女儿)、右二吴飞(郇云霞的儿子)<br> 后排:左一郇月红(三叔的长女)、左二郇黎青(三叔的二女儿),右一郇云霞(五叔的大女儿)、右二郇云兰(五叔的三女儿),右三郇云梅(五叔的二女儿)、右四孙兰花(五叔的次子郇云生的妻子)、右五郇航(郇云生的儿子)。<br> 下面的照片都是1993年8月11日在郇圩拍的。 前排左起:王兰珍(三婶)、郇胜语(三叔);后排左起:郇极(郇振中的三子)、郇江(郇振中的次子) 前排左起:顾月爱(五婶)、郇振明(五叔);后排左起:郇极、郇江 前排左起:顾正芳(姑父)、郇淑清(姑姑);后排左起:郇极、郇江 左起:郇进生(二叔的三子)、郇江、郇恒宽(二叔的次子)、郇恒高(二叔的长子)、郇极 前排左起:郇黎青(三叔的次女)、郇月红(三叔的长女);后排左起:郇极、郇桥生(三叔的长子) 前排左起:郇极、郇林森(五叔的长子)、郇江 左起:郇极、郇胜语、王兰珍、郇江 左起:郇极、郇淑清、郇江 五叔的全家合影 第一排左起:吴琼(郇云霞的女儿)、吴飞(郇云霞的儿子)、郇航(郇云生的儿子)<br> 第二排左起:顾月爱、郇振明<br> 第三排左起:郇云鸿(五叔的小女儿)、左二孙兰花(郇云生的妻子)、郇云生(五叔的次子)、郇林森(五叔的长子)、吴绍军(郇云霞的丈夫)、郇云霞(五叔的长女)<br> 1993年8月10日和11日在老家郇圩与长辈们和同辈们的相聚,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却是一次难以忘怀的相聚。 郇江<br>2022年11月4日<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