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坊(2)

言玉

<p class="ql-block">  区里中学的校舍,原来是村上的祠堂,以前小学也在此上课,后因新生增多拥挤,迁至新建校区。于是,这个破旧不堪的祠堂也正好得以翻新修缮。</p><p class="ql-block"> 祠堂,在中国几乎是每个村子都有,虽然是大小结构不同,但其功能大同小异,主要是“崇宗祀祖”之用,是村里最为神圣的场所。另外,也会用来聚会、商议村里、家族的重要事务,类似于现今的会议室。有时村民家里的婚、丧、寿、喜等也会在这里筹办。</p><p class="ql-block"> 但是,由于历史的变故,祠堂在当时大都被闲置和挪作他用,许多祠堂因长年失修而倒塌变成废墟。</p><p class="ql-block"> 现在,这个祠堂已经是区中的所在地,光课堂就占用了祠堂三分之二的地方,另外三分之一的地方被安排教师办公室和学生宿舍。</p><p class="ql-block"> 与中学相邻的是区公署驻地,区里的大小官员在此办公,在老百姓的眼里这里似乎显得很威严、很神秘,行人鲜有能至矣。</p><p class="ql-block"> 区公暑属于乡级行政建制,是县政府的派出机构,但行政地位高于乡,介于县和乡之间。一个区平均管辖4~5个乡、镇,少的2~3个,多的5~8个。1990年撤区并乡以后,区公暑使命完成,正式退出历史舞台。</p><p class="ql-block"> 区公署门前是条老街,始建于清朝,两旁房屋大都保留着清末民初时期的建筑风格特点,这里摆摊开店,行商坐贾,生意兴隆。糕点小吃、面食歺饮、茶坊酒肆、竹木器物、棉布杂货、药铺旅店等总总林林,应有尽有。</p><p class="ql-block"> 祠堂对门是一家馄饨店,区中的住校学生下午放学会去吃碗馄饨,全当是晚歺。</p><p class="ql-block"> 堂叔的女儿,只比我年长一岁,平时很少见面,难得一见也不喊堂姐尊称,但有时在一起玩耍,偶尔也会嚷着:“姐、姐、姐。”</p><p class="ql-block"> 一天下午放学后,堂姐又去了馄饨店,由于好奇心,吃完馄饨便与同学一起去了隔壁的店铺,看着柜台里被卷成长长的一筒筒棉布,墙壁橱柜里挂着的一件件衣服,两条腿像灌了铅一样沉,一直凝固在自己遐想的世界里。</p><p class="ql-block"> “同学,你是想要买衣服吗?”店老板说着边看了看眼前目光有些发呆的堂姐。</p><p class="ql-block"> “不买,我只是看看,”堂姐一怔,内心有些酸涩,轻轻的应了一声。</p><p class="ql-block"> “同学,我们这里是染布的,店里的这些衣服都是给人家染好的,你穿旧的和不喜欢穿的衣服,也可以拿店里来染一下就会变成新衣服了。”</p><p class="ql-block"> “哦,我知道了,谢谢你!”</p><p class="ql-block"> 堂姐急匆匆的向祠堂方向走去,心里有些难受,但从眼睛里却透着一丝光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