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更好地帮助我区高中历史教师理解新课标和新教材,提升我区高中历史教师实施新教材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能力,霞山区教师发展中心与湛江市高中历史叶志文名教师工作室于3月10日在湛江市第四中学一号会议室共同举办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背景下高中历史学科新教材教学研讨活动。</p> <p class="ql-block"> 本次研讨活动主要分为两个环节:同课异构课例展示和研讨交流。以统编版《欧洲文化的形成》为课题,通过“同课异构”的形式展示教师风采,彰显教师对高中历史学科新教材教学的理解和实践。活动由霞山区教师发展中心陈伟玲老师和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叶志文老师共同主持,全区高中历史学科教师和叶志文名教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参与活动。</p> <p class="ql-block"> 湛江市第四中学陈鸣奇老师通过对拉斐尔的美术作品《雅典学院》引入,重构课本内容,有重点地将教材的四部分内容: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中古西欧文化和拜占庭俄罗斯文化梳理成表格,拓展深化学习,在梳理基础知识的同时,深化为四个学生思考探究的问题。每一个部分皆展示丰富的图片史料,充分体现“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要求和“论从史出”的历史研究方法。</p> <p class="ql-block"> 陈鸣奇老师关注学生群体,注重学生活动的生成。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同学们合作讨论的作用,并且通过师生的对话,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好。 </p> <p class="ql-block"> 廉江中学的陈碧老师以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为基础,通过“时事欧洲”的热门话题“俄乌战争”引入,在教学过程中,将“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中古西欧文化和拜占庭俄罗斯文化”串联起来构建时空线索,借助多媒体视频还原历史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以详实的史料为依托,着力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时空观念等史学核心素养。整节课课堂容量大,但条理清晰,过渡衔接自然,逻辑清晰。</p> <p class="ql-block"> 陈碧老师上课富有激情,整节课思路清晰,重要知识点讲解透彻,知识点梳理做到了全覆盖,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学生听课认真。</p> <p class="ql-block"> 随后,两位执教老师分享了他们对于教材的理解与教法的理解和设计意图。既有对未来课堂的设想,又有对课堂教学实例的解读;即有备课时最新理念的介绍,又有教学中巧计妙法的分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和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是可以融合的一个整体。 </p> <p class="ql-block"> 来自于霞山区各高中的高一高二备课组长分别就同课异构的内容进行研讨交流和点评,不同的老师对同样的教材内容做了不同的处理,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其产生的教学效果也是不同的,并就新教材教学的理念和方法进行了介绍。</p> <p class="ql-block"> 叶志文老师肯定了两位执教老师的辛勤付出,同时指出,历史教材是我们进行历史教学的依托,我们要做到通读教材,熟悉教材、把握教材,这样上起课来才能得心应手。同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教法、学法指导,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促进其个性化发展提升。同时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应该要做到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而服务,不能为了“技术而技术”。 </p> <p class="ql-block"> 最后,陈伟玲老师做总结:第一,要注重历史学科知识的连续性,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连贯性,注重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落实;第二,特别要做到上好以学生素养培养为主的课堂;第三,要做好对新教材新课标的研读,将新课标的要求落实到平时的课堂,理解通透课标的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划分;第四,做好三年的计划,将高考从高一抓起;第五,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的内容落实到高中历史课堂,为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而服务。 </p> <p class="ql-block"> 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背景下,我们研讨的是一个未来的永恒的课题,不停的是我们实践的脚步。让我们打造出更多的优质课堂,见到更美丽的教育风景,绽放更多的教研之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文:彭洪金</p><p class="ql-block">审核:陈伟玲、叶志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