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镇芳草香,纸鸢展翅飞,——芦草沟镇“民族团结联谊活动”首届风筝比赛

芦草沟镇中心学校

<p class="ql-block">  “二月二,搓麻线,三月三,放风筝。”阳春时节,万物复苏,是春游、野炊、踏青的好时节,更是放风筝的好季节。为了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芦草沟镇共十所学校义务教育段学生于2022年3月9日下午开展以“拥抱春天 放飞梦想”为主题的风筝比赛。 </p> 文化熏陶 <p class="ql-block">  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风筝,爱上风筝,让传统文化在孩子心中荡起层层涟漪,活动伊始,各班主任对本班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讲解,加深孩子的记忆,引导孩子们浸润在传统文化教育当中,增强文化自信。</p> <p class="ql-block">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孩子们从美丽的诗词中了解到风筝原来还叫“纸鸢”,那么风筝最早是谁发明的?怎么发明出来的呢?</p><p class="ql-block"> 风筝,起源于中国,古时称为为“鹞”“鸢”。据《韩非子》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墨子》里也记载“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 不难想像,木鸢和木鹊都是类似飞鸟的仿生器物,称谓虽然有差异,形体却和风筝非常相似。由此可判断,风筝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鲁国,距今已有2400年。</p><p class="ql-block"> 风筝也称“风琴”、“纸鹞”、“鹞子”和“纸鸢”等,据说我国第一个风筝是鲁班用竹子做成的,最初只有皇宫里才有纸鸢。闽南语称风筝为“风吹”,因为风筝是一种比空气重,却能够借助风力在空中漂浮的制品。南北朝时期,人们在纸鸢上加了竹笛,纸鸢飞上天后,上面的竹笛被风一吹,就会发出“呜呜”的声响,好像筝的弹奏声。于是人们把“纸鸢”改称“风筝”了。后来“纸鸢”普遍以风筝命名了,包括有哨子和竹笛的和没有哨子的各种纸鸢。风筝有悠久的历史,我国风筝的历史至少有2000多年了,后来从唐代开始,风筝逐渐变成了一种玩具。</p><p class="ql-block"><br></p> 制作篇 <p class="ql-block">  为了在此次风筝比赛中取得一个优异的成绩,同学们做了精心的准备。从创意的挑选到材料的选购,再到风筝的制作全部由同学们自己完成。风筝成型后,还进行了多次的试飞,不断改进,确保了风筝的质量。制作过程中充分展示了新时代小学生的聪明才智,锻炼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更加体现出学生的团结合作。等着你起飞不仅考验制作者的能力,更加考验同伴之间的配合默契。</p> <p class="ql-block">  你看那维吾尔族老爷爷再拿起剪刀,绑起风筝线的那一刻,儿时的回忆也会像小孙子手里的棒棒糖一样甜蜜,风筝线连接起的是爷孙三代人的幸福与快乐,这何尝不是一种文化的继承与延续!</p> 展示篇 <p class="ql-block">  一条线、一张纸、几根细竹、几笔色彩就构成了理想的框架,一个个风筝上写着孩子们稚嫩的梦想,梦想期待着你来放飞,期待着能傲视大地,向目的地行驶。一个个期待的眼神,透露出自信和坚定,愿自己心爱的风筝能够架着风,在理想的天空飞翔。加油,孩子!</p> 出征篇 <p class="ql-block">  你看那色彩艳丽的风筝,像极了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仙子,她翩然飞起,向人们展示着美丽的衣裳,飘飞的彩带将幸福洒满人间!她承载着孩子们对天空的向往,对自由的渴求,愿青春年少的孩子们从今以后能一飞冲天,遨游四海!</p> 荣耀篇 <p class="ql-block">  来自芦草沟镇中心小学、芦草沟镇二中,芦草沟镇中心学校的几位小选手,代表芦草沟镇去参加放风筝比赛,勇夺第一名!</p> <p class="ql-block">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期待朝气蓬勃的孩子们,通过老师的教诲、同伴的帮助、自身的努力,能够扶摇直上,寻着自己梦的方向,不断努力,一飞冲天!</p>

风筝

纸鸢

芦草

沟镇

孩子

竹笛

放风筝

文化

同学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