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任永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一直有个心愿,为家乡勃利做点什么,这个心愿从部队回乡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强烈。2001年冬,我被调到县文化体育部门。那时候常常想,在家乡从事文化体育工作,职责和义务的落脚点更应该是宣传勃利,歌颂勃利。只有让外界更多地了解勃利,才能实现为家乡做点什么的愿望。</p><p class="ql-block"> 过去我曾在县志档案部门几年,对勃利的史料接触较多。到文化部门后,从文物的角度对勃利的历史又有了新的认知。勃利县1918年建立,到今年九月已经建县一百周年,但勃利县的人类活动远远不止一百年。据考证,三千多年前肃慎族的先民就在勃利这片地域生息。汉魏时期通天屯城址时的挹娄民族,辽金时期古城烽火台遗址时的女真民族,都曾繁衍活动在勃利这片土地。勃利大地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资源丰富、历史久远,我对勃利的历史情有独钟。</p><p class="ql-block"> 当许镜清先生作曲的《美丽的西大圈》在勃利城乡播放时,使我产生了对西大圈的浓厚兴趣和深情向往。闲暇时数次询问,好多朋友纷纷向我讲述自己眼中的西大圈。我渐渐知道了西大圈有峡谷漂流、卧龙峰、一线天、千年古松、白桦林等景观,想象中美极了。但由于诸多原因,一直也没得闲到西大圈实地观赏一下。直到省文化厅到西大圈复查东北抗联秘密被服厂遗址时,我才一睹西大圈的风采。真是百闻不如一见,西大圈真是太美了!西大圈茂盛的原始森林,旖旎自然的风光,是我见到的最美的山川秀色,是塞北最富魅力的天然景观。进山的路就与别的景区不同,水泥路很长,九转回环。临近景区时是较为平坦的沙石路,渐行渐幽雅的感觉愈来愈浓。路不宽,路的一侧是斜上坡的松椴白桦林,另一侧是斜下方的树丛沟溪。风从树隙吹过,林间飒飒作响。一只小松鼠迅疾穿过公路,眨眼间爬上一棵长满松塔的松树;蝴蝶成群飞舞,鸟儿不时掠过;卧龙峰前的小溪清澈见底,山坡上的小花簇簇毗连,就连空气中都含着野草的清香。毫不夸张地说,这里绝妙的山水景色特别是独一无二的奇松怪石堪比名山秀水,胜过江南春色。美哉也,西大圈!</p> <p class="ql-block"> 我原以为西大圈是个圆形,最初还曾以为是臆断了,源于看山形景观不大像。我的老师魏庚仁先生在长春退休后曾问我西大圈的由来,当时我回尚不知。西大圈名称的由来,我问了很多人,都不知道出处。后来问到了当时住在(老)红旗林场的李学有,他说出了一个由来。据他讲,他父亲和弟弟过去都在(老)红旗林场居住,因林场场部西边的山脉是个椭圆形,故谓之西大圈。长兴林场丁广利场长也说出一个由来。据他讲,西大圈是从林口县划分过来的,当时是把西北愣以西的一圈山林划归勃利,故称之为西大圈。这虽然是另一解释,但也是以山脉形状为西大圈由来的。此后,我又数次到西大圈,走走看看,寻找灵感,写了十几首歌颂西大圈的诗词。其中有一首是七律《西大圈抒怀》:</p><p class="ql-block"> 奇峰幽径涧溪清,</p><p class="ql-block"> 野草花间舞蝶莺。</p><p class="ql-block"> 破石古松千丈立,</p><p class="ql-block"> 穿林蓝靛万株盈。</p><p class="ql-block"> 索桥悬壑登高险,</p><p class="ql-block"> 峡谷漂流逐浪行。</p><p class="ql-block"> 莫急一时崖隙暗,</p><p class="ql-block"> 当攀绝顶放眸明。</p><p class="ql-block">还有一首是七绝《西大圈滑雪》:</p><p class="ql-block"> 冬滑欣逢落雪花,</p><p class="ql-block"> 大圈林道最堪夸。</p><p class="ql-block"> 白杨树下银蛇动,</p><p class="ql-block"> 平直蜿蜒任迩遐。</p><p class="ql-block"> 说来有趣,《西大圈滑雪》形成时还有一段逸事。其时红星林场(原老红旗林场)朱喜文场长邀几位书画界友人助力宣传西大圈滑雪场。山中杨桦林间的滑雪道上我首秀滑雪,几次手脚朝天,笑声不绝于耳,这首作品就在滑雪道上反复摔打中吟成。县书法名家萧志凯先生精心书写了这两首作品,挂在西大圈场部。</p> <p class="ql-block"> 由西大圈的独特景色使我联想到吉兴湖、毛公山,这是勃利县境内几处可以相互媲美的旅游胜地。记得十几年前,那是吉兴湖最火的时候,每天旅游的成百上千人。九龙壁前很多人流连忘返,湖边有人垂钓,湖面有人泛舟;山坡前有人弹奏,堤坝上有人唱歌。山中不时传来鹿的鸣叫,极灵寺中香火不断,好一幅热闹的山水田园美景。我到吉兴湖游览时曾写过一首七绝《吉兴湖即景》:</p><p class="ql-block"> 夏日山间胜画屏,</p><p class="ql-block"> 蜂飞蝶舞百花馨。</p><p class="ql-block"> 时闻林樾传鸣鹿,</p><p class="ql-block"> 鲤跃湖边映阁亭。</p> <p class="ql-block"> 毛公山据说是毛主席逝世后玄羊河水库附近一位老羊倌最早发现的。那是一个傍晚,夕阳的余辉斜照在山顶,老羊倌在玄羊河水库边往家赶羊。忽然,他发现一个奇妙的景象,玄羊河水库边起伏的山顶峰巅轮廓酷似毛主席仰卧。随后,市县文化和作协的作家等前来采风随笔,自此毛公山的美名传开了,成为一处新的旅游景观。山下的毛公山饭庄构思别致,面朝玄羊河水库的一扇大玻璃窗既可望山,又可观水。水库中的白鲢鲤鱼味道极鲜,风中弥漫着蒿子草的清香,犹如仙境一般。我去观瞻后写了一首七绝《毛公山感怀》:</p><p class="ql-block"> 草茂林深一径通,</p><p class="ql-block"> 伟人峰顶卧苍穹。</p><p class="ql-block"> 长眠不忘民间苦,</p><p class="ql-block"> 佑护神州万里红。</p> <p class="ql-block"> 在创作歌颂西大圈、吉兴湖、毛公山等诗词作品时,我渐渐萌生了想写一首全方位歌颂勃利的作品。歌颂家乡,写什么,怎么写,我当时想了很多很多……</p><p class="ql-block"> 酝酿创作的过程是一个从全方位多角度重新熟悉了解勃利的过程,创作的过程则是一个从全方位多角度反映勃利的过程。几经考量 ,觉得还是要从历史、时序、风光、资源、发展等角度来写家乡。歌名颇费酌思,歌词几易其稿。歌名最终确定为《勃利,我为你放声歌唱》,歌词大约在2010年春节后定稿。作曲是勃利文化馆陈学军。他为这首歌耗费了大量的心血,一度投入到痴迷状态,曾连续两夜一天没合眼,找到了创作灵感,乐曲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可和家乡人的好评。演唱者是勃利原实验剧团青年歌手殷树男,他曾获得黑龙江省青歌赛金奖。</p><p class="ql-block"> 2011年这首歌参加了市、县春晚。2012年这首歌获得大美大爱龙江原创歌曲优秀作词奖,是黑龙江省除哈尔滨市外各市(地)县中唯一获此殊荣的作品。2014年这首歌在北京参加了“2014全国乡村春晚曁第五届中国村歌颁奖盛典”演出,勃利县赴京演唱歌手和舞蹈演员二十余人。演出这个节目时,著名歌唱家李谷一老师说演唱和伴舞不错,著名词作家邬大为老师连说词曲都很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最终这首歌获得最佳歌曲节目奖和最佳演员奖等四个奖项,为家乡勃利争得了荣誉。</p><p class="ql-block"> 这首歌也得到了很多家乡人的喜爱。勃利善行无迹、老董头、小景、老付等也制作了这首歌的视频,一些广场演出活动和一些晚会活动,县里几位知名歌手分别演唱过这首歌,舞蹈队合唱团也练过唱过。全省健步走驴友团在西大圈晚会上也演唱了这首歌。退休后居住在北京的一位原县政府主要领导说晨练时有时会唱起这首歌。在昆明的原复烤厂的一位退休厂领导说,这首歌的歌词描绘出了他心中勃利的样子。在深圳的勃利老乡二十几人聚会,打电话要这首歌,现场播放跟着乐曲哼唱,场面非常热烈。在七市工作的一位原县委主要领导,偶然看到这篇文章时,顿觉心头一动,眼睛有点湿润。他叫县人大的一位副主任联系索要歌曲视频和刊发的文章,表达了浓浓的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怀。</p><p class="ql-block"> 做为勃利人,做为东北抗联精神传承的革命老区人,做为曾在勃利文化体育战线工作十七年的一员,我热爱家乡勃利,愿为家乡歌唱呐喊。美丽的瞩目发展的勃利需要被外界了解,勃利人不屈不挠坚韧奋进顾全大局的精神需要代代传承。勃利的山水风光,勃利的资源宝藏,勃利的发展建设,勃利的宏伟蓝图需要外界了解。近些天,我写了一首自由体长诗《勃利颂》,以此纪念勃利县建县一百周年。我想说宣传展示勃利,放声歌唱勃利,是每个勃利人的责任和义务。勃利人最愿意看到我们的家乡建设得越来越好,发展得越来越快;最愿意看到我们的家乡走出龙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