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张鸿猶故居正门</p> 院外标识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做为六十年代生人,对电影《红色娘子军》记忆深刻,熟知里面吴琼花、洪常青、恶霸南霸天等人物。今年一月初环岛骑行到陵水境内时,听说“南霸天”故居在陵水想去看看,经四处打听被告之在琼海。三月三日中线骑行到琼海官塘红色娘子军纪念园终于得知原来南霸天不是真实的存在,仅是电影里的虚构人物,可参考的历史真实在陵水县有个张鸿猶故居,逐专程与远斌及南林五骑友于3月11日一同前往陵水黎族自治县一探究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0年《红色娘子军》电影摄制组在海南岛陵水县椰林镇取景,当时本地大地主张鸿猷故居被导演谢晋选中做为南霸天的府宅“南府”拍摄电影,因电影的经典让观众对号入座,误以为张鸿猷就是南霸天的原型,以讹传讹至今。(张鸿猶殪后四年红色娘子军才成立)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海南党史研究《张鸿猶》记:张鸿猷(1855-1927),祖先从琼山铁桥区大同乡潭社村迁陵水到他这已是第四代。为追求富裕生活,“业儒而兼贾”,逐渐创下殷实家业。民国时期,海南尚有浓郁的乡绅自治、忠厚持家的传统道德之风,作为当地首富,他承担了众多旳积善之事,教书育人,从事教育工作长达近30年,在清末创办陵水最高学府顺湖小学堂,其子孙后辈四代中有近20多人从事教育事业,被誉为“海南教育第一人”、“教师之家”。</span></p><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张宅位于陵水县椰林镇城内村,占地面积约30亩,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有三个四合院组合成的三进两天井式布局,堪称当时琼崖第一豪宅。虽然经历百年的风雨有些破旧,依然能感受到当时府宅的气派。现在除门口立有张鸿猶故居石牌外,一如普通老旧居民大杂院无二,个别地方已是残垣断壁,仍居住着很多人家。因见到的老人家语言不大通,只听懂还有张家后人在此。</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inherit;">临近其它院落墙上多写有彩色“拆”字。在那段指鹿为马的年代,因《红》剧张鸿猷的后代子孙被认为就是“南霸天”的后人,受到很多莫名株连。据说张家后人曾找过八一电影制片厂要求正名 。</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早期建军史中没有红色娘子军,也没有保留番号,只有一本油印的关于琼崖纵队的小册子上写有19个字:“琼崖独立师下属有一个女兵连,全连120人”。这句简短历史记载,就是红色娘子军在革命军事史上唯一记录。1956年,全军开展建军30周年的征文活动,当时海南军区政治部在整理资料时发现了女兵连的这句记载,找到了时任琼海县妇联主任原红色娘子军第二任连长冯增敏,1957年形成报告文学《红色娘子军》,公开发表后,引起热烈反响,成立于1931年5月1日的“红色娘子军”终于为世人所知。其正式番号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特务连”,是土地革命时期琼崖苏区红三团下属的一支武装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至此,海南骑行19个县市沿途所有愿望基本圆满完成。兴隆至陵水双程八十多公里,牛岭往返八公里爬坡,因经历过“爬坡最难不过五指山”,再翻牛岭已是笑看风景骑着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后将转入精准选点深度骑行。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2年3月11日兴隆</span></p> <p class="ql-block">故居一角</p> 门前胡同 故居院内 仍在使用 院内后宅 残墙院落 <p class="ql-block">骑向牛岭</p> <p class="ql-block">英城著名诗人南新建</p> <p class="ql-block">北爬牛岭</p> <p class="ql-block">南坡途中</p> <p class="ql-block">南爬牛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