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深处苍沟行

天行健

苍沟,一个熟悉的名字,一个神秘而陌生的地方。<br>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我和一个苍沟的老师在同一个办公室里,日常的朝夕相处中,“苍沟”就成了他离不开的话题。我对苍沟的最初印象是山大沟深,林木繁茂,盛产药材。两年后,我们办公室又调来一个苍沟老师,人长得帅,特别能谝。他说他结婚后第一次领媳妇回家,他母亲太高兴用了两根木椽烧炕,结果被褥烧着了,他和媳妇灭火闹腾了多半夜。我也由此羡慕苍沟的柴火多。我们老家里人们要到十几里远的大山里去背柴。<br>  <br> 我在县一中工作时,学校组建了个编辑室专门编校志。有文人豪气的主编史先生,倡议把第一个校志筹备会选在苍沟召开。他说苍沟是一个世外桃源,他对苍沟情有独钟,想借苍沟的风水宝地激发灵感。<br>  他们开车来到了关山深处苍沟。这天秋高气爽、风和日丽。他们在小马滩的树荫下找了一块平整的草地,用石头围成了一个圆圈,在里面席地而坐。史主编提出了校志的写作方案和思路让大家讨论。他兴致勃勃地拿出两瓶好酒,斟满酒杯,四个文人觥筹交错,开怀畅饮,恍惚中文思才情在猜拳斗嘴中奔涌而出,校志方案也在语言思想的交锋中趋于完美。蓝天白云下松涛阵阵,凉风习习,鸟语花香,经过两三个小时的反复推敲斟酌,他们终于如愿以偿,满载而归。 <br> <p class="ql-block">  听着同事的讲述,我不由得想起了陶渊明的《饮酒》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苍沟让我陶醉了,它让我这个外乡人梦牵魂绕,心驰神往!我想我何时能够有幸一睹它的芳容,见识它的庐山真面目!</p><p class="ql-block">  终于,机会来了。</p><p class="ql-block">  去年夏天,朋友打电话约我去苍沟游玩,我惊喜万分。朋友是苍沟人,在县上工作。大约中午11点钟,他开车拉着我们两家一行四人向苍沟出发。</p> <p class="ql-block">  正值盛夏,炎阳高照,晴空万里,我们一路向西。城市的喧嚣和燥热渐渐远去,随着雄伟高大的关山越来越近,一阵阵凉意向我们袭来。我望着窗外郁郁葱葱的关山,迫不及待地向朋友打听苍沟的情况,朋友笑着说:“不要急,我们先到赵庄去吃炒面,那里的马师炒面特别有名”。</p><p class="ql-block">  我们到了赵庄,走进了公路下面的马师炒面馆。一对年轻的夫妇热情地接待我们。不一会儿香喷喷的鸡蛋炒面端上来了,纯手工揪面片,色香味俱全,我们边吃边聊。朋友说这家面馆祖孙三代已经开了二十多年了,老马师从父亲手里接手炒面馆,生意一直不错,供几个孩子上学、成家立业,在城里买了楼房,现已退休在家带孙子,饭馆交给了第三代传承人——小女儿女婿。过路的司机是常客,不少城里人也慕名而来。</p> 我们路过刘店村时,我看见有一个挂着“苍沟村”牌子的村部,朋友说,原苍沟村民大部分搬迁到了条件比较好些的刘店村和蒋庄村,苍沟村部设在了刘店。<br>  我们的车子拐向北进入了通往苍沟的硬化路。路面开阔,光滑平整,朋友说这条路是去年修的森林消防公路,一直通到苍沟最里面,以前这条路是砂石路。<br> 我站在苍沟沟口,放眼向沟里望去,窄而狭长的苍沟弯弯曲曲向大山深处延伸。盛夏的苍沟山清水秀,到处绿树成荫。东西两边雄伟的关山魏然屹立,最北边的 “尖山”高耸入云,是大地与天最近的地方,沟底有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蜿蜒曲折从沟里流出,向东流入马峡河。 我们的车子拐过几个弯,来到了一个看似宽阔一点的地方。朋友停下车:“这就是苍沟的中庄,原来的村部所在地。”他还特别向坡上指了一下:“我们家原来就住在这里。”我十分好奇,想亲自上去看一下。他阻止了我:“没啥看头,我们那几户人家在十几年前就搬走了,剩下的土坯房也在扶贫中清除了。我每次回来就站在这里向上望一望,以了却我的思乡之情。中庄以前分为一队和二队,住着二三十户人家。这里还有一个县药材公司的中药材基地。” 朋友说:“路下面曾经有几间教室和一个小操场,是原来的苍沟小学,我当年就在这里上完了小学,初中是在刘店带帽初中上的。以后这里只有一到三年级,上四、五年级要步行近十里路到刘店小学去上。”我感到十分惊奇,十岁大的孩子上小学要走这么长的路,朋友说:“中庄的孩子住在沟中间还算幸运,沟里面的孩子单趟就要走十多里路。”他陷入了沉思:“我们在刘店上学时,每天背着菜馍馍,来回要走十多里路,尤其到了冬天冰天雪地,回到家里脚都冻肿了。但我们很少有人中途辍学。”<br>  听着朋友的讲述,我震撼了,眼眶有些湿润。我暗暗感叹:苍沟的孩子上学那么艰难,吃的苦真是太多了!我们上学都在家门口,睡的是热炕,吃的是热饭。<br>  苍沟小学曾经是全国师德标兵、中国十大杰出母亲刘霞工作生活过的地方。<br> 刘霞出生于苍沟,在苍沟上学、长大。高考失利,18岁便来到自己的母校苍沟小学当了民办教师,一干就是二十多年。艰苦的环境,微薄的收入,丈夫的离弃,生活的无望曾经无数次考验着她。但每一次当她下定决心要走的时候,都是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目光留住了她。她实在不忍心丢下这些可怜的孩子不管。我心中不由得感慨,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人们要生存要生活,有谁能像刘霞一样抵御得住现实生活的诱惑呢!我在想,如果没有刘霞的二十多年的执著与坚守,苍沟的孩子们就无学可上,这些孩子现在会是一种什么现状呢! 我和朋友聊着刘霞的话题,不觉已经来到了大马滩。这里地势平坦,水草丰茂,据说曾经是北宋的养马场,沟底的溪流哗哗流淌着,到处是绿色大叶子野荷花,路边摆放着外地人养的几十箱蜜蜂。朋友说不少苍沟人回老家种植大黄、独活、川芎等中药材,经济效益不错。 <p class="ql-block">  过了大马滩,车子转上一个三面环山的小盆地,朋友说我们来到了小马滩,据说是孟良牧马居住过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我们下了车,我环顾四周,这是一块大约五六十亩大的谷底平川,一眼望去,到处是长得齐腰深的颜色深浅不一的中药材。</p> 我和朋友边走边聊。这里平地多,可以种庄稼,是苍沟当年最好的地方。以前这里有七八户人家,现在都搬走了。他领着我分别看了三个新建的院落。<br>  第一家是刘杰兄弟几个合盖的,大门开着,里面好像有人说话。从外边看,四间正房,一间灶房,白墙红瓦,讲究的中式大门,院里有果树和花园,大门修得挺气派的。朋友说:“刘杰家是静宁迁过来的,父母重视孩子的读书,兄弟姐妹都上了高中,大哥当过兵,复原后在苍沟村当过多年村支书,老二刘杰夫妻都是教师,老三和老四在兰州生意做得很大,刘霞也转正了,现在的爱人在城里做生意。”<br> 第二家考究的大门紧锁着,从门缝里朝里看,房子的结构和第一家的一样,院子里长着一颗大柏树。朋友说这是左家兄弟几个合盖的。朋友说:“这三个新院落都是在原来自家的房底子上盖的,柏树已经几十年了。老左解放前是老地下党员,解放后是林业老干部。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们家和左家、王家从城里下放到苍沟,老左嫁接了果树,把苹果等水果分给乡亲们吃,家家的红白喜事老左都热心当总管,群众威望很高。改革开放后老左恢复了公职,他的四个儿子现在都是各部门的领导干部,孙辈也都特别优秀,有一个留学美国获得名校硕士学位。”<br>  <br> 第三家的新房盖得位置稍微高一些,是王家兄弟盖的,看来为了节省成本盖的是彩钢房,刚盖了个房子主体,院子敞开着,可能秋季就完工了。“老王是老军人,祖籍安徽。自从下放到苍沟,老王就显示出军人的刚烈正直果断气质,他带领乡亲们战天斗地,克服各种困难改善生活条件,赢得了大家的爱戴,后恢复公职。老王的子女大部分考上了学有工作,孙辈人丁兴旺,学历高。”<br>  朋友领着我们走进了第一家,刘杰迎了出来。他中等身材,戴着眼镜,温文尔雅,和我们热情地握手之后,把我们领到主屋里。我第一次见到刘杰有点惊喜,以前曾经读过他的描写家乡苍沟的散文,他是知名的华亭本土作家。<br> 外面烈日当空,房里却生着火炉子,炉子上熬着罐罐茶,炉边上烤着黄灿灿的蒸馍。房子靠墙两边支着两张大床,家里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刘杰非常健谈,给我们介绍了他大哥和妹夫。我好奇地问:“别人都搬走了,你们为啥还在这里盖新房?”刘杰说:“我们兄妹几个都在城里或者新农村有住房,这是老四和我们几个合盖的。因为我们从小在这里长大,对这里有特殊的感情,老人也有落叶归根的心愿。自从盖了这院新房,我们兄弟姐妹几个闲了常回来团聚,体验家的温暖,享受田园生活。我在寒暑假常回来住一段时间,这里安静,可以写点东西”。我想他的好多有关苍沟的作品一定是在这里完成的。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起品着酽酽的罐罐茶,吃着考蒸馍,天南海北的聊了起来。我问刘杰:“苍沟的生存环境那么差,你们为啥要来这里居住呢?”刘杰说:“旧社会,兵荒马乱,全国先后有五个省的人逃到这里避难。苍沟山大沟深,与世隔绝,远离城市,相对安全一些。我们家乡上世纪六十年代闹饥荒,我们家逃荒来到华亭的苍沟,在这里苟延存活并繁衍生息”。</p><p class="ql-block"> 刘杰多年来担任小学校长,长期在基层工作。他酷爱文学,在国内报刊发表散文小说五十多万字,大部分写的是苍沟的人和事。我的朋友评价他有“农民情结,家乡情怀”。他是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华亭县作协副主席,在文坛有一定的知名度。</p> 根据朋友的介绍,苍沟以前五十多户人家二百多口人,包产到户后有好多青年人考上了中专大学,现在吃国家财政饭的有八十多人,他们大部分是公务员、医生、教师,刘杰的散文、小说,张彩红的诗闻名遐迩,他们是苍沟土生土长的作家诗人。近年来,苍沟的学子有一位考入了清华大学,还有两个考入西北师大附中,在班上名列前茅,是清华北大的苗子。<br>  我问朋友:“你们苍沟里出了那么多的人才,与这里的生活环境有关吗?”朋友说:“这里气候阴湿,大山遮挡,光照时间短,像玉米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成熟不了,我们天天吃的是煮洋芋、菜糊汤,连玉米面都很少,更不用说白面了。我们生活上受的罪你们是无法想象的。” 我有些惊奇:“我们那时平常吃不到白面,但玉米面还能吃饱肚子”刘杰说:“你们神峪上关是华亭的大粮仓,怎么能和我们比。我们苍沟的娃娃只有拼命学才有出路。”<br> <p class="ql-block">  朋友和刘杰兄弟聊天喝茶,我和两位女士出来看外面的风景。门前是菜园子,里面各种蔬菜都有。现在小马滩大面积的平地都种了药材。我顺着一条弯曲的小道来到了一个水泉边,泉水上面依山坡修了一个小房子,有一个木门用插销扣着,水泉的周围用水泥硬化了。我拉开门朝里面看,泉水清澈见底,水很旺。看来人们生活上就靠这个泉水。</p><p class="ql-block">  放眼望去,这里沿山到处是硕大的绚丽多姿的野荷花,它们生长在清澈见底的流水中,个个精神抖擞,亭亭玉立,像仙女一样婀娜多姿。两位女士手抓翠绿的叶裙,我给她们拍照留念。他们在荷花里钻来钻去,做着各种动作。人美景美,情景交融,午后的小马滩别有一番风情。</p> 我们告别了美丽的小马滩,驱车返回。我游兴未尽,仔细地把苍沟的风景再看了一遍,不停地向朋友问这问那。<br>  车子出了苍沟,我们来到了蒋庄村,朋友的老人就住在这里。<br>  蒋庄村在省道沿线,地势平坦,四面开阔,树木葱茏。这里土地肥沃,气候凉爽,交通便利,门市部,诊所,菜市场、运动设施一应俱全,党的富民政策使这里变成了最宜居的地方。原苍沟村的部分村民搬到了这里后,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br> 朋友领着我们来到苍沟居民点看望老人。我们走进了一处独院,老人正在结满绿色葡萄的葡萄架下乘凉。花园里开满鲜花,台阶上摆满了花盆。四间上房三间侧房,卫生间能洗澡。上房东西两边是庄浪匠人盘的节能炕,几块炭就可以热一天。侧房一间是厨房,另外两间供他们兄弟逢年过节回家住。<br>  我们坐在葡萄架下喝茶聊天。环视这舒适的农家小院,看着老人脸上荡漾着的笑容,我们的苍沟之行在依依不舍中结束了。<br> 归途中我陷入了沉思:苍沟人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奋发向上,自强不息,敢于和命运抗争,才有了今天的巨大变化,这就是苍沟精神。正是有了这样的精神,苍沟人历经磨难,终于战胜了贫穷和愚昧,走出了大山,过上了美好幸福的生活。<br>  愿苍沟人民永远幸福安康!<br> 2022年3月<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