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我六岁那年秋天,二姐和同院子的子荣姐都去上学了。忽然有一天我大哥把正在玩泥巴的我喊回家,桌子上放着一个二姐用过的作业本和一枝半截铅笔,我大哥让我坐在板凳上,握着我的手教我写数字,一个写一行数字,写完了又让我听写,然后又默写。反复几次我就学会了1到10的数字认和写,然后大哥给父亲说我学啥快可以去上学,本村小学只有三年级,上晚了没得伴儿了,现在二姐还在那里上可以带着我。当时入学年龄是7岁,我才六岁学校还不能收。我大哥让我父亲去找村里小学的校长让我去当旁听生,学校答应了。又让我在紫阳中学上高中的二哥从新华书店给我买了一本语文,一本数学和一本写字三本书。学校里已经开学好几天了。那天大哥用一个大手帕包着我的三本书就到了学校。大哥领着我,从我家旁边穿过水井湾,再走过磨盘柿梁(因这个山梁上有一颗老磨盘柿树而得名)从我们程家老坟园的后面小路过去,然后就是下坡路,沿着唐家坟园边的小路往下到达一个花栎树林,从树林里走下去,这个花栎树林密不透风,走进有点怕怕的,大哥让我走前面,向下走完这个树林就到了天灯坪。天灯坪下面就是学校。</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我们这村子被两座大山环抱,左边的山蜿蜒盘旋像一条龙,右边的山像一只下山的猛虎,站在青龙山上看活脱脱一只老虎,龙虎交汇的地方被西五郎河劈开,好几十米的落差垂直下跌形成瀑布后向下游奔去,形成一线天。以前有藤萝连接龙虎两山,中间就像一个洞,所以就叫岩洞口。龙虎隔河守望,出村的唯一道路就从岩洞口这一线天中老虎这边的悬崖上往下走。村里修学校时就修在青龙的龙颈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我们走到学校大哥和老师说了我来当旁听生的事。一个中年的男老师把我领进一年级教室,十几个个比我大点的小孩子吊着脚坐在长板凳上,教室里坑坑洼洼,放着几张长条桌子,老师正在看把我安排在哪里坐的时候,我认得的五儿哥哥站起来说,健生(我的乳名)你和我坐一起吧,他旁边有个空位子,教室漏雨板凳上有水渍,五儿哥哥用袖子把水渍擦干净,然后就让我坐在他旁边,我大哥交代了几句就走了,说是去10里外的大岔河商店给我买作业本,忽然觉得有些孤单陌生,不知所措。上课讲什么我也没听进去。好在下课了五儿哥和我一起玩,在隔壁教室上二年级的二姐也来看我,同班还有我们一个院子的二叔家的子荣姐,有半天就和学生混熟了,下午放学了就和二姐、子荣姐一路回家,我的三本书我二姐给我背在她书包里,给我背回家。下午大哥也从大岔河供销社回来了,买了五张六分钱一张的白纸,然后在我家的饭桌上用刀裁成了32张小纸,在用针线把32张纸顶端缝起来,我的作业本就做好了,所谓的32开也就是这来的,下午有作业在小本子上写拼音。于是我的小学生涯就这样开始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每天早早地起床,我就负责生火,二姐把头一天的剩饭热一下,我们吃完早饭二姐背着我的书,家里也没有多余的书包。和同院子的子荣姐一块去上学,由于我晚去几天学习还是有点跟不上,老师讲的我听得懂,写作业就不行了,老师的教鞭一到我头上我就吓哭了,一边哭一边回答老师的问题,引起全班同学的哄笑,老师也不打我了,下课了同学们就学着我的哭腔笑话我。放学回家路过学校上面的庄稼地,张姑父在那里种地,也拿我边哭边回答问题的事调侃我,还一边说一边学我。我感觉很不好意思,我就和二姐跑回家。一晃到了收黄豆的季节,我妈让我放学后去地里捡别人收黄豆落下来的黄豆枝,捡了几天,积攒了不少,最后父亲和大哥合着家里的黄豆一起卖给粮管所,并且扯回来三尺洋布,找村里有缝纫机的王表婶给我做了一个书包,于是我就有了第一个书包,上学就不用让二姐给我背书了,自己背着新书包高高兴兴的去上学。很快地里的庄稼收完了,村里利用农闲时间翻盖学校的校舍,一年级星期一三五上课,二三年级是复式班,星期二四六上课。过了两周学校弄好了,教室地面平整了,窗户重新做了窗框,屋顶也不在漏雨了,学校算是步入了正轨。每天早上上课老师哨子一吹,全班同学一起读“啊”的四声,然后是“喔”的四声……,都带着拖腔,稚嫩的童音划破乡村的宁静,传承着文化的气息。</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忽然有一天语文老师为了考验我们认字的能力,他在黑板上写下学过的生字,然后用教鞭指着,让我们一个一个的认,认不到的先一个字打手板一教鞭,然后跪在教室后面,由于老师随手写的和书上的字有差别,我有两个字没认出来,老师赏了我两教鞭,然后我就跪在教室后面,随着课堂的继续后面跪了满满一排学生,老师还来回巡视,必须跪的端正,腰要挺起来,不能坐在脚后跟上偷懒,跪的不好的屁股上就是一教鞭,跪了两节课老师也没有放过我们的意思,腿也跪麻了,膝盖也疼。课间我二姐来看我,我眼泪一下就出来了,二姐看到我也跪着,就对我说:“你是旁听生,你不用跪嘛”。二姐把我的书包给我,让我悄悄回去。下课老师都在办公室休息,我就悄悄跑回去了。第二天我再也不敢去学校了,怕老师打我,那竹根做的教鞭在老师的挥动下打在手上实在是疼,于是我就在家里玩。父亲让我去学校,我就开始哭,不敢去。父亲也没办法,反正我还小,不到正式上学的年龄。又过了几天父亲去学校找了老师,说了我的情况,老师又让我去上学,并且对父亲保证不再打我。于是我又小心翼翼的去上学去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转眼到了冬天,教室的窗户老师用纸糊上了,但还是冷。父亲就给我和二姐各做了一个火盆,用用坏了的搪瓷盆,穿上两根铁丝作为提手,装上地灰,早上从家里走的时候把烧过的木炭放在火盆里,上面再盖上地灰,这样燃烧的缓慢一些,自己取暖。到学校一看同学们都是这样的装备,有的同学还书包里带的柴,下课了给火盆里添上柴,木柴燃烧产生烟雾,满教室都是烟雾,老师就让冒烟的火盆都放在教室外,下课了都围着火盆烤火,火不行了就要吹,一吹木柴燃过的灰就到处飞,不知是谁发明了,抡火盆的方式可以代替吹火,于是大家都把火盆提手提在手里,用力抡起火盆做圆周运动,让自己的火燃烧的更旺,力气小的抡的速度慢了,火盆里的灰就会掉下来,弄得灰头土脸,不长时间都学会这项技能,于是下课了,学校里到处都是抡火盆的同学,一个个火盆冒着青烟被抡成一个圆圈,抡着抡着青烟不见了干柴冒着火苗燃烧起来,抡火盆的同学放下火盆,一脸的骄傲,马上围上来一圈同学烤火。</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第一学期很快就这么上完了,考了期末试,过了两天就和二姐一起去领成绩单,到学校的时候其他同学都来了,就在学校里三三两两游戏,发现老师正在二三年级的黑板上写大字,头两个字认不得,只认识后面两个字是大会,老师认真的先用白粉笔写完又用彩色粉笔勾上边框,这四个字显得更大气和好看,写完了老师就吹哨子,所有的学生都挤坐在二三年级的教室里。校长讲话说今天开颁奖大会,这回我才知道黑板上写的是颁奖大会,我挤坐在二姐的板凳上,板凳高我腿短,吊着脚。校长讲完话老师就开始发奖,忽然老师叫到了我的名字,我从板凳上梭下来,怯怯的走到教室前面,老师给我发来一张奖状还有两张崭新的一角钱,老师还说我得了二等奖,旁听生都得二等奖,你们要努力之类的,我当时就非常高兴,老师其他讲话我都听不进去了,有一种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感觉,发完奖就回家了,感觉走起路来格外有劲,回家都是上坡路一点也不觉得累,回家后见了家里人都炫耀自己得奖的事,兴奋了好几天。</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一晃三年级上完了,我们这个学校只有三年级,继续上学就要去离我家五里路的联合小学上学,那个学校只有五年级,教学质量也不好。我三叔在离家15里路外云峰乡中心小学教书,那里教学质量好,我二姐已经先一年去那里上学了,于是我便舍近求远去云峰乡中心小学上四年级。于是每天早早起床,我生火,二姐热饭,吃完饭背着书包先走到香铺院子里等另外五个学生一起,我们村七个四五年级的学生一块结伴往云峰乡中心学校去上学,从青龙山这边下到岩洞口,从老虎山的老虎嘴里下去,然后顺着西五郎河蜿蜒而下,那时没有公路,全是小路,还要不停过河,最后走到东西五郎河交汇的大岔河,然后逆东五郎河上,再走五里路就到了学校。这个学校比原来的那个学校大得多,一圈教室中间一个大操场,学生也多些,体育课也有人上,早上还有早操,我也学会了做早操,一个班的同学也多得多,密密麻麻一教室,桌子挤挤挨挨的,同学们都是来自各个村的,下课了都围上来和我这个新来的问这问那,很快就都熟悉了。那个时候学校里的课余时间很丰富的,上课都是老师打铃子,屋檐下挂着一节粗钢管,值周老师用一个小锤子敲打,发出咣咣的响声,学生们就上下课,有时候老师下课休息忘记了,我们就多玩一会儿。</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学校里的生活紧凑充实快乐,放学的铃声一响,同学们都背着书包各散五方,我们同村的七个人就一路往回走,回家的路走得才叫艰辛,饥肠辘辘,路途遥远,还要背着书包,为了能早点吃上家里的饭菜,就不得不拼命快走,回家的饭吃着特别香。</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晴天还好就怕下雨,那时候家里都没有伞,同学们的雨具大多都是草帽往头上一戴,背上再披一块买化肥口袋里面防潮的塑料纸,那个塑料纸是白色的。下雨天放学时就看见一队队白花花的学生走出学校作鸟兽散。库管都挽得老高,小路两边都长得有草,草上的露水就会打湿裤脚,鞋子每次回去都是湿的。一旦大雨就不好走了,我上学从西五郎河走到大岔河在逆流而上东五郎河,一路要过13次河。平时都是踩着“跳石”过河(河面宽,就在河里放几块石头,过河石快速踩在石头上快速通过,一跳一跳的过河,河里那几块石头就叫跳石),下大雨五郎河的涨水就把跳石淹没了,有时候山洪爆发,连“跳石”都冲走了,这时就要脱掉鞋子,几个人手拉手涉水过河。有时候雨大了就不去上学,那时也没有电话,也不用给老师请假,一看雨大老师就知道我们去不了,第二天去的时候给老师说明原因,老师也不会批评我。</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除了路难走,狗也是上学路上的障碍,那是家家户户都有看门狗,我们上学要从很多家门前过,每逢路过那些看门狗为了显示对主人的忠诚,对体型不大的我们展示其凶恶的一面,狂吠着冲向我们,气势汹汹,冲到我们身边的时候,龇牙咧嘴穷凶极恶,就是不敢咬我们,直到主人从家里出来呵斥,狗才装模作样的继续叫着退到主人身后,再从喉咙里发出沉闷的低吼,显示着它看家护院的决心。有时候主人家不在,狗就会尾随着我们追着叫,我们捡石头,他就后退,我们一走它又冲上来狂吠,有时候气不过几个人同时扔石头,打得狗哀嚎它就跑了不敢尾随。我那时年龄小个子也小每次都是走在队伍中间,结伴而行也是对抗恶狗的一种策略。</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上学最舒服的季节是春夏秋季,不冷不热,行走在山水之间,看着庄稼抽穗拔节长高,感受着春种夏长秋收的乐趣。沿河边有很多农田,灌溉农田的水都是从河里修堰引来的,那时的堰塘截断小河,堰塘里有很多小鱼,有的堰塘就在路边,放学回家的时候看见鱼,忍不住打几石头,发现鱼往流水方向跑,于是灵机一动不停地扔石头,堰塘里的鱼儿都跑向农田那边了,我们迅速把堰塘的石头拿开,大量的水回到河里,堰里的水越来越少,鱼就搁浅在堰里,顺着堰一直到田里,捉到很多鱼,顺手在河边折一个麻柳树枝,穿成一串拿回家就是一顿美味。沿河还有很多水潭,看起来绿茵茵的,我们当地人叫做乌潭,有时候放学时候大太阳,经常能在乌潭边的石头上看到晒太阳的鳖,当我们跑去想捉它的时候,看着笨拙的鳖一翻身扑通一下就进了乌潭了,不见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四年级上完,我二姐他们三个五年级的都考上了初中,去焕古镇街上上学。那时上学初中是要考试的,考上了才能上初中,考不上只能复读,或者不上学了。当时国家把五年制改成六年制,我们上五年级的时候,把没考上初中的学生收起来复读就是六年级。五年级上完,我们就上六年级,同村的另外三个同学因为嫌弃路难得走,都不上学了,每天就是我一个人了,风里来雨里去,我个子也长高了一些,随手一根打狗棍,给自己壮胆和沿途的恶狗搏斗。冬天回到家就快黑了,一个人走在空无一人的山间小路上,难免有些害怕,害怕就跑快点,我的体力好就是那时练出来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六年级上完我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焕古初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