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名桥,原名清宁桥,始建于16世纪的明万历年间,它是“寄畅园”的主人秦燿的两个儿子捐资建造的,因兄弟俩的大名分别是太清、太宁,因此各取一字叫做“清宁桥”,清康熙八年(公元1666年),由无锡县令吴兴祚重建,到了道光年间,因讳道光皇帝的名字旻宁改名为清名桥,也有人称它为“清明桥”,位于南门外的古运河与伯渎港交汇处,飞架运河两岸。在清名桥南侧是伯渎河,是流经梅村至常熟的一条人工运河。整座桥造型匀称,稳固雄伟,是古运河上最著名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大公桥边的游船码头</p> <p class="ql-block">大公桥,是当时工商业巨子荣德生(荣毅仁父亲)、荣宗敬兄弟动用“千桥会”的善款全力赞助建造的,1930年竣工,因当时荣氏有大公图书馆,于是便把这座桥命名为大公桥</p> <p class="ql-block">对面是伯渎河上第一桥——伯渎桥</p> <p class="ql-block">太湖大道运河上跨桥,不知道叫啥名</p> <p class="ql-block">南禅寺百八十寺之一——南禅寺</p> <p class="ql-block">站在朝阳桥上看宝塔桥</p> <p class="ql-block">站阳春桥赏宝塔桥</p> <p class="ql-block">阳春桥</p> <p class="ql-block">跨塘桥</p> <p class="ql-block">灯光跨塘桥</p> <p class="ql-block">跨塘桥(人行桥)</p> <p class="ql-block">环运河徒步线路一般从南禅寺开始,最后到南禅寺结束,基本都在古运河边行走,也是老无锡原来的护城河,这是南门吊桥河对岸的牌楼,楼前就是穆桂英点心店,一个老字号</p> <p class="ql-block">这是妙光桥,小学时住塘南新村,这桥就经常走过,桥边还有住着一个小学同学,还去他家蹭过饭,名字忘了,人模样还在我脑海中。记得上技校时经常从这骑车走过,那时是一座十分陡峭的高桥,很多人骑不上去,只能下车推行,那时的名字是跃进桥,是不是很有时代感啊,如今却是一座没啥特色的桥了</p> <p class="ql-block">穆桂英点心店新址</p> <p class="ql-block">从南长街望过去的妙光桥</p> <p class="ql-block">夜色下的灯火阑珊</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新桥,去年才通行的人行桥,连接了河两岸,取代了原来运河上的摆渡船,那渡口就在我们技校斜对面,很多次为了抄近路,连人带车从这渡口去到对面,都不记得是不是两块钱一次了</p> <p class="ql-block">这座新的步行桥应该叫羊腰湾桥</p> <p class="ql-block">这里就是原来技校的地方,现在看着似乎是什么酒店,或者是什么饭店吧,多少年没从那门口走过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槐古大桥了,每天上班下班必经之桥,经过时觉得桥还挺高,如今看看似乎很是平坦,是不是说明我们的马路比我们河道低了很多啊,这就是所谓的悬河吧</p> <p class="ql-block">河对面的小景观</p> <p class="ql-block">过了槐古大桥就来到了东门亭子桥</p> <p class="ql-block">以前环运河徒步到这里就要上桥了,然后过马路,从工艺路方向往火车站走,现在可以从亭子桥洞穿过,继续往前,这里的栈道都已接通,省事不少</p> <p class="ql-block">河边时不时有这样的凉亭,又是景观又可以供游人歇歇脚</p> <p class="ql-block">这是火车站附近的高墩桥,这以前也是一个渡口,记得小时候还经常来这摆渡,运河南边是我奶奶在熙春街的老房子,北面是我小姑姑小姑父的家</p> <p class="ql-block">后来看着这修建了高墩桥,建了路,原来的样子只能停留在脑子里了</p> <p class="ql-block">高墩桥西面的一座人行廊桥,连接着站前商贸城、酒吧一条街和火车站,称飞虹廊桥,桥北坡是无锡唯一一家还存在的保龄球馆,正源保龄球馆</p> <p class="ql-block">工运桥,原来是连接北门(即后来称为胜利门的)与火车站的唯一通道</p> <p class="ql-block">鉴古廊,后面是东方时代大厦和泰山饭店</p> <p class="ql-block">因交通经过多次扩建的工运桥,现在应该是六车道了,桥洞下也有风光,大喇叭还在高唱着音乐。桥边上原来就是泰山饭店,还记得十几年前和小叔在里面修过电视机,挣点外快学点本事,一晃都这么多年过去啦,会长好像也在这旁边打过工呢</p> <p class="ql-block">这是工运桥西面的廊桥,一半是楼梯,所以有一个半圆弧的形状,据说叫翔虹廊桥</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艘仿古蒸汽机轮船吧</p> <p class="ql-block">厘卡旧址。明末清初,清政府为了巩固统治、筹措军费,在全国重要江河段设立“厘卡”向过往船只收取厘金。亮坝桥厘卡是当时清政府在无锡古运河段设立的重要厘卡之一</p> <p class="ql-block">通惠桥</p> <p class="ql-block">不断变化灯光的通惠桥</p> <p class="ql-block">莲蓉桥</p> <p class="ql-block">环翠桥</p> <p class="ql-block">原来都是在河对面行走,现在河这边的步行道都修建好了,再不用过河</p> <p class="ql-block">永宁桥</p> <p class="ql-block">普建桥</p> <p class="ql-block">红豆万花城夜景</p> <p class="ql-block">永定桥前面的一座桥,名字不知道啦</p> <p class="ql-block">不知道是不是叫彩虹桥</p> <p class="ql-block">永定桥</p> <p class="ql-block">西门桥</p> <p class="ql-block">显义桥,连接了原来的棚下街,现在是五爱家园小区</p> <p class="ql-block">中间一个小岛,现在是一个文化公园</p> <p class="ql-block">西水关桥,连通了学前西路,旁边是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西水关码头</p> <p class="ql-block">体育场桥</p> <p class="ql-block">清扬桥,原来名叫文化宫桥,因旁边的工人文化宫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陶沙桥,因旁边陶沙巷得名</p> <p class="ql-block">朝阳桥,原来也就是南门吊桥,旁边有仿制的南门城楼——望湖门。望湖门上面城楼叫“抚熏楼”,即抚沭东南和风之意。明嘉靖23年(公元1554年),东南沿海的“矮寇”常来骚扰,为抵御“矮寇”,当时的无锡县令率众人重新修筑无锡城,并开设了东南西北共四座城门,分别取名为东门靖海门、南门望湖门、西门试泉门和北门控江门。四座城门所连接起来的城墙,长度约5.6公里,高度达7米,城墙的宽度约有3米。这座城墙,在明代抗击矮寇入侵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陶沙巷段古运河夜景</p> <p class="ql-block">再次回到南禅寺,结束环古运河的徒步,整个行程差不多10公里,两小时左右。南禅寺和望湖门一路之隔,地处无锡老城南隅,古运河畔。南禅寺始建于梁武帝太清年间,初名护国寺,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唐咸亨年间(公元670-674年)改称灵山寺,后毁;北宋雍熙年间(公元984年)建塔;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023-1031年)重修寺院,赐额“福圣禅院”,俗称南禅寺,有“江南最胜丛林”之美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