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助力促葳蕤,强课提质掀波浪 ——滨城区“大单元教学”课例研讨会初中语文专场活动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时值三月,莺初解语,春水初盈。为了深入落实“双减”政策,推进“强课提质”行动,我们迎来了滨城区“大单元教学”课例研讨会初中语文专场,探寻着滨城区初语人的新生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活动诚挚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朱伟强教授莅临指导,参会人员有滨城区教体局党组成员、教研室主任王希军同志、滨城区教研室副主任马东强,师训科张丽曼科长、教研室办公室高庆祥主任及部分教研员老师、滨州市特级教师工作坊成员、滨城区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以及各学校骨干教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节课例是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滨州中学蔡银静老师执教1+X整合阅读课《品读细节 感受小人物风采》。蔡老师结合学情,基于学生对文本的初步认识,以学定教,从学生的发现与困惑出发组织教学,致力于引导学生发现“小人物”身上闪耀的人性之美。蔡老师的课堂致力于引导学生挖掘文本的深层内涵,作者的“幸运”与老王的“不幸”在文本解读中一步步被深化,学生们渐渐地理解了老王,理解了杨绛。对于小人物的刻画,情感的表达,迁移到了《看自行车的女人》《老妪》,学生运用《老王》中学到的方法,发现了另外两位闪耀着灿烂光辉的“小人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节课例是三河湖实验学校高永兵老师执教群文整合阅读课《千头万绪一线牵》。高老师整合了《台阶》《父亲和那棵树》《草帽是父亲的徽饰》三篇文章。课前,高老师通过整理学生的质疑和收获,以学论教,从学生的质疑出发,设计了本节课。高老师在轻声细语中引导学生探索自己的问题,层层深入地发现文章的动人之处。在高老师的引导中学生发现了“台阶”“草帽”“香椿树”与父爱的联结点,学会了用具体事物写人叙事的方法。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选择自己认为最深刻的文章进行交流汇报,形成了自己对于文本的深层理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滨城区教研室副主任冯志华老师从课题奠基、模式概述、集备历程、推广交流及单元案例五个部分为大家介绍了滨城区初中语文“五课型”的单元教学模式。“五课型”教学模式是在依托5项省市规划课题的基础上,针对教师逐篇讲解、教学内容无序破碎、学生阅读量小质次、读写割裂等问题,践行了大概念引领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和深度学习理念,最终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一种大单元教学模式。冯老师讲述了“五课型”单元教学从1.0到5.0的不断修改升级,目前它已具有了操作简约的立体化设计模型、动态实用的增值性评价体系以及有序推进的区域性改革范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滨城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王珏老师分享了对《滨城区初中语文学科作业设计指南(试行)》的解读。为响应“双减”政策,结合滨城区语文学科教学实践,冯志华老师带领滨城区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的骨干教师集群体之智慧共同制定完成了该“指南”。王珏老师从“设计理念”“设计要求”“设计原则”“作业类型及设计建议”“作业案例及设计理念”五个方面对“指南“进行了解读。该“指南”提出作业的设计一定要发挥育人功能,能够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好作业的评价、诊断作用,从而提高作业质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朱伟强教授在观看了两节示范课及聆听“五课型”的相关解读后,充分肯定了“五课型”的创新型与独创性,对其实施性强的特点给予了高度赞赏。随后朱教授针对大单元教学下的核心素养与各位老师进行了分享。大单元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素养的大单元。朱教授提到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学中的三维目标是服务于评价的,不是服务于教学的。按照由浅层教学到深层教学(育人)的逻辑,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第一层次是知识与技能,从方法论角度来看第二层次是过程与方法,从哲学、伦理学角度来看第三层次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三个层次中都渗透着能力与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是“三维目标”。朱教授以“驾考”素养为例,生动形象地解释了知识、技能、能力与素养的关系。朱教授强调要想实现“三维目标”,需要强调基于问题的学习,强调情景化的教学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水本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大单元教学是当代教育改革的必然之趋势,亟需语文人在教学中积极践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聚焦语文素养,探索大单元教学之“道”,让大单元整体教学在全区语文教学中溅起涟漪,成为教师深度专业学习之灵光。</p>

滨城区

教学

单元

老师

素养

初中语文

学生

五课

设计

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