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英语文本解读最常有的授课方式是什么?阅读与思考最常有的途径是什么?语言技能学习与文化素养培养最常有的困惑是什么? 这些问题常有,答案长友。3月11日,电教室1,2024届高一英语备课组刘长友老师为大家带来了新教材必修二第四单元Reading and Thinking部分的阅读课。</p> <p class="ql-block"> 课前关于文章内容学习的热身视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p> <p class="ql-block"> 对文本解读,英国16-20世纪的名字变更及对应的历史事件,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娓娓道来。在初步了解了其历史变化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retell。</p> <p class="ql-block"> 对文本中的英国四个组成部分的异同,留足学生充分阅读时间,明确阅读方向目标,并继续用思维导图模式拓展英国历史知识,加深学生的文本理解。</p> <p class="ql-block"> 在前面几个任务的铺垫以后,刘老师大胆将文本的最后两个段落放手给学生。并提出了本课乃至整个单位的思考性大问题: Why do we need to study the history of a country? 紧扣文本,又高于文本,并呼应单元封面。</p> <p class="ql-block"> 在评课环节,来自濛高的吴广水老师首先肯定了刘老师对于阅读课件的设计和希沃白板功能的丰富展现,并表示对文本处理是“舒服和丝滑”的。</p><p class="ql-block"> “长友老师非常关注学生。” 叶舒婷和张慧老师都说道。</p><p class="ql-block"> “关于英国,你有多少了解?在课前用怎样的形式多激发学生兴趣。” 甘乐群老师说。</p><p class="ql-block"> “高考出题有往新教材话题靠近的趋势,新教材是引航。” 周昌红老师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