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马史诗的两个英雄

Echo.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阿喀琉斯</b>(希腊语:Ἀχιλλεύς、英语:Achilles),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海洋女神忒提斯(Thetis)和凡人英雄珀琉斯(Peleus)之子。</p><p class="ql-block">在阿喀琉斯出生后,母亲忒提斯从命运女神处得知他将会战死,于是用天火烧去阿喀琉斯凡人部分的躯体并用神膏恢复,在即将完成时被父亲珀琉斯发现而中断(一说忒提斯握住阿喀琉斯的脚踝将他浸入冥河)。所以阿喀琉斯除了脚踵的致命死穴,全身刀枪不入,诸神难侵。</p><p class="ql-block">阿喀琉斯参加特洛伊战争后,仅用两次战役就使原本胶着的战况向希腊军队大幅度倾斜,并且杀死了特洛伊的守将赫克托耳。但因与太阳神阿波罗交恶,阿喀琉斯被阿波罗的暗箭射中脚踵而死。</p><p class="ql-block">阿喀琉斯的相关故事较少,主要是特洛伊战争中的两次战斗,但在希腊神话中知名度很高,其名字已成为现代医学专业名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人物生平</b></p><p class="ql-block">阿喀琉斯是特洛伊战争中希腊联军中最强大的英雄,第二代英雄中的佼佼者,阿尔戈英雄珀琉斯和海洋女神忒提斯之子。他出生后,忒提斯想使他成为完全的神,所以在夜里背着父亲把儿子放在天火中燃烧,要把父亲遗传他的人类部分烧掉,使他圣洁。到了白天,她又用神药给儿子治愈烧灼的伤口。但有一次,珀琉斯暗中偷看,当他看到儿子在烈火中发抖时,不禁吓得大叫起来。这一来妨碍了忒提斯,因此阿喀琉斯除了脚踵之外全身刀枪不入。(另外一种说法是,阿喀琉斯的母亲在他小的时候把他放到冥河里浸泡,由于他母亲拿着他的脚踵倒着泡,因此阿喀琉斯除了脚踵之外全身刀枪不入。)</p><p class="ql-block">阿喀琉斯在奥德修斯的邀请下参加特洛伊战争,在战斗中杀敌无数,数次使希腊军反败为胜,后来因与阿波罗交恶被阿波罗用神箭射中脚踵而死。(另外的一种说法是,箭是由帕里斯射出的,再由阿波罗引导射向阿喀琉斯的脚踵。)他的葬礼十分的隆重,希腊人用温水给他的体洗浴,给他穿上他的母亲忒提斯特意送给他的出征战袍。雅典娜从奥林匹斯圣山上俯视着他,心中充满同情,在他的额上洒落了几滴香膏,防止尸体腐烂或变形。人们从爱达山上砍伐树木,高高地垒成一堆。柴堆上放着许多被杀死的人的盔甲和武器,还有许多祭奠的牲口,祭供的黄金和其他名贵的金属。希腊的英雄们各从头上割下一绺头发,他们还在柴堆上浇上各种香膏,并供上大碗的蜂蜜、美酒和香料。英雄的尸体放在柴堆的顶上,然后他们全副武装,有的骑马,有的步行,围着巨大的柴堆绕圈而行。礼毕,他们将柴堆点燃。火苗熊熊燃烧起来。遵照宙斯的旨意,风神埃洛斯送出了急风,呼啸着煽起冲天的火焰,木柴堆烧得噼啪作响,尸体化为灰烬。英雄们用酒浇熄了余烬,在灰烬中阿喀琉斯的骸骨清晰可辨,如同一位巨人的骨架。他的朋友们捡起他的遗骸,装进一只镶金嵌银的盒子中,并安葬在海岸的最高处,和他的朋友帕特洛克罗斯的尸骨并排。</p><p class="ql-block">阿喀琉斯死后,他的盔甲成为希腊英雄埃阿斯和奥德修斯争夺的焦点,奥德修斯最终凭演说击败勇士埃阿斯,继承了这套由工匠之神赫淮斯托斯打造的神器,埃阿斯被雅典娜施法发狂,并悲愤自杀。</p><p class="ql-block">在阿喀琉斯死后,他的儿子涅俄普托勒摩斯被奥德修斯和狄俄墨得斯找到,加入特洛伊战争,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成为希腊军队中的“新阿喀琉斯”。最后在木马屠城时杀死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以及赫克托耳与安德洛玛刻的小儿子。</p><p class="ql-block">木马屠城之后,阿喀琉斯托梦给儿子涅俄普托勒摩斯,告诉他自己已经成为神祇。</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赫克托耳</b>(希腊语:Έκτορας、英语:Hector),又译赫克托尔、赫克托、赫克特。是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参加特洛伊战争的一个凡人英雄。特洛伊的王子,普里阿摩斯的长子,帕里斯的哥哥。特洛伊第一勇士,特洛伊战争中特洛伊方的统帅。最后和希腊联军第一勇士阿喀琉斯决斗,落败而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史诗里的赫克托耳</b></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形象</i></p><p class="ql-block">《伊利亚特》(Iliad):</p><p class="ql-block">犹如凶煞星忽然从浓云里呈现出来,</p><p class="ql-block">光亮闪烁,忽而又隐进昏暗的云层里;</p><p class="ql-block">赫克托耳也这样一会儿出现在队伍的最前列,</p><p class="ql-block">一会儿有隐进队伍的后列里,向他们训令。</p><p class="ql-block">他一身铜装,犹如提大盾的父神宙斯的闪电……</p><p class="ql-block">诗中除了此段开头外,几乎每逢赫克托耳出现时,都少不了“顶着闪亮的头盔”,“高大的”这两个修饰语,它们起到了明显的强调作用,突出了他外表上的刚强、威武,也映衬出他内心的勇敢无畏。“闪亮的”、“高大的”还隐含着一种深刻的意蕴:真正的勇敢无畏者,是真正的“闪亮”和“高大”,精神永远“闪亮”,形象永远“高大”。</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战绩</i></p><p class="ql-block">特洛伊战争中带领特洛伊军数次击退希腊联军,令希腊士兵胆寒不已。</p><p class="ql-block">与希腊联军中最高大雄壮的埃阿斯的决斗并不分胜负,在两人对战之前,没有任何一位战士能挡下赫克托耳的长矛,而埃阿斯为此特别制作一面包了七层牛皮的青铜盾。对决中赫克托耳先投出长矛,将坚固的盾牌击穿六层;大埃阿斯随后掷矛,穿破赫克托耳的盾牌并伤害到他。但是负伤的赫克托耳依旧勇猛,最后两人英雄相惜,赫克托耳把漂亮的银柄宝剑连同剑鞘和腰绑相送给对方,埃阿斯则解下他的紫色腰带回赠赫克托耳。</p><p class="ql-block">赫克托耳放火烧船,严重打击了希腊联军,但却因埃阿斯的顽强抵抗而未能完全成功。</p><p class="ql-block">杀死阿喀琉斯亲密伙伴,披戴着阿喀琉斯铠甲,代替他作战,驾着神驹的帕特罗克洛斯。并试图从埃阿斯手中夺取帕特罗克洛斯身上阿喀琉斯的铠甲。此战导致了阿喀琉斯的参战,并加剧了其对于赫克托耳的愤怒和憎恨。</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决斗</i></p><p class="ql-block">这场决斗几乎是一面倒,并且毫无悬念的,战前,阿喀琉斯的女神母亲为其亲自到火与锻造之神赫淮斯托斯那儿求了一副近乎完美的盔甲。这使迎战阿喀琉斯的赫克托耳以为天神下凡而胆怯不已,之后便出现了著名的绕城墙三圈的赛跑,而后雅典娜化作赫克托耳的兄弟引诱赫克托耳与刀枪不入的阿喀琉斯决战,甚至还将阿喀琉斯抛出的矛又拔起来还给阿喀琉斯,这使得赫克托耳连最后的胜算也化作了乌有,随后熟知自己原先铠甲弱点的阿喀琉斯用矛尖戳破了赫克托耳的喉咙,并冷酷拒绝了赫克托耳的恳求,将其尸体绑在战车后,拖尸回到希腊阵营中。(另一说法是将倒挂在马上,绕了帕特罗克洛斯的灵柩三圈)</p><p class="ql-block">赫克托耳与阿喀琉斯的决斗</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葬礼</i></p><p class="ql-block">赫克托耳倒下后,在神的指引下,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深夜来到阿喀琉斯的帐中,经过苦苦哀求,普里阿摩斯赎回了儿子的尸体,在其中我们可以看见阿喀琉斯作为英雄的光辉,之后与载着赫克托耳遗体的战车,老国王回到了特洛伊城,用了九天时间准备火葬用的木柴,第十天终于举国为赫克托耳的死哀悼。史诗中有以下这么一段</p><p class="ql-block">接着,海伦也哭诉着。“赫克托耳,在我的丈夫的兄弟之中,你是我最敬佩的人。自从帕里斯把我这个不幸的女子带到特洛伊后,已过去了整整二十年!在这二十年里,我从来没有听到你说过一句脏话。虽然国王普里阿摩斯像父亲一样保护我,可是一旦兄弟间发生纠纷,一旦有我丈夫的兄弟姐妹出来责骂我时,你总是站出来劝他们息怒,为我解围。你死了,我失掉了一个朋友和安慰我的兄长。现在,每一个人都要嫌弃我了!”</p><p class="ql-block">当众人都在埋怨海伦的红颜祸水时,只有赫克托耳为她出面。因为他知道,这场战争只是诸神的一场游戏,海伦也好,帕里斯也好,都只是他们手中的一枚棋子。特洛伊的命运怎能埋怨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呢,清楚这一点的赫克托耳受到海伦如此的感激与尊敬也不足为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