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篇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牤牛,公牛也。牤牛脖子,喻倔强脾气。在小日本侵略我国东北时,我的曾祖父面对日本军官的军刀,架在他的脖子上居然面不改色。事后,被村民们尊崇绰号为“牤牛脖子”。我对我的曾祖父是没有印象的,老人家故去的那年,我刚过一周岁,还是个懵懂懵懂的幼童。有关曾祖父的一些往事,我是在成年之后听母亲和哥哥说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题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听母亲说</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曾祖父徐广远,字乐鹏,于1953年故去,享年87岁。</span>曾祖父为人耿直,性格耿介、倔犟,在村民眼里,广远公可是有威望之人。有一件事而特令村民们敬佩,人送曾祖父绰号“牤牛脖子”。</p><p class="ql-block"> 说的是,在小日本侵占中国东北时期,疯狂掠夺,放火强行地并屯。有一天,老家上南沟堡子来了很多日本兵,一个个全副武装,荷枪实弹,面目狰狞。强制性把各家各户的村民们,归拢到一起训话。</p><p class="ql-block"> 只见有个日本军官,操一口谁也听不懂的日本话,面对曾祖父凶狠地叽了哇啦乱吼,并把日本战刀架在曾祖父脖子上。很多村民一见到日本兵都非常害怕,何况刀还架到脖子上。</p><p class="ql-block"> 曾祖父面不改色从容自若,沉着自定,神态如常。事后村民们都喊曾祖父“牤牛脖子”有骨气!这是村民们对曾祖父的一种尊崇敬称,牤牛是指公牛,脖子强硬健壮。</p> <p class="ql-block"> 我们家下乡在农村的岁月里,我学会了“编筐挝篓”,农村人都说编筐挝篓,养活家口。每当母亲看到我编织炕席、挎筐、土篮子、草筛子、茓子等的时候,总是会夸我说:“像你太爷爷,手挺巧的。你太爷爷要是活到现在,一定会喜欢你这个重孙子的!”</p><p class="ql-block"> 母亲对我说,你太爷爷推崇艰苦创业,比较务实,他心灵手巧,干的农活是把好手,他编的炕席、粮囤、土篮子、挎筐等,结实又耐用,全村无人能比。</p><p class="ql-block"> 曾祖父也有自已别具一格的个性,讲究,俗称“摆谱”。我们老家那时是大家庭,四代同堂,吃住在一起,孙子媳妇轮班做饭,伺候着老人和孩子们。那么多的人吃饭,总有照顾不周的时候,曾祖父就爱发脾气。</p><p class="ql-block"> 母亲说记得有一次,大伯母给曾祖父盛好饭菜后忘了拿筷子了,他就喊道:“大孙媳妇,给我舀点水来,我洗洗手!”他的意思是手洗干净了好抓着吃,带有讽刺的意思,过去的长辈就是长辈,家教礼数是很讲究的。</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次,大伯母给他炖的鸡肉可能有点硬没烂乎,他吃起来咬不动,二话儿没说,连盘子带鸡肉顺着北窗户扔到外头,不吃饭了,谁劝也不吃,没办法大伯父和大伯母给他跪下这才消气。</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听哥哥说</b></p><p class="ql-block"> 听哥哥说,别看曾祖父对家里其他人时不时的总爱发脾气,但是对哥哥却从来不发脾气。从家谱上看,曾祖父一共有二十一个曾孙、曾孙女(夭折的不算)。其中曾孙子九人,哥哥排老大,最受曾祖父的恩宠。</p><p class="ql-block"> 过去每逢年过节看望老人,曾祖父总会收到许多糕点食品,就放在北炕北面墙上吊着一个一米多长,一尺来宽的木板上,上面堆放的糕点常年不断,想吃了就拿下一包。时间长了,有的蛋糕放久了都硬的像石头似的。</p><p class="ql-block"> 他不随意施舍给别人吃的,有时想吃了,只叫上哥哥一起吃,其他曾孙、曾孙女他都一概不给,若是别的孩子想吃,都打着哥哥的旗号,说哥哥要吃他才给拿。曾祖父走到哪儿都带着哥哥,給哥哥削嘎(陀螺),搓鞭子,从来不对哥哥发脾气。</p><p class="ql-block"> 听哥哥说,曾祖父是一位很爱干净利落的老人,身体健康,牙口也好,八十多岁牙没掉过,生活很有规律。每天晚上都要喝上两盅白酒,锡做的小酒壶,用热水温热了,款款斟倒小酒盅里。</p><p class="ql-block"> 曾祖父吃饭时,自已独在一个小桌,挟一口菜,喝一口酒,那样子惬意极了。有时候曾祖父会将筷子头在酒盅里蘸一下,伸进哥哥嘴里让哥哥抿一抿,看见哥哥辣滋滋的样子他便开心地笑了。</p><p class="ql-block"> 曾祖父钟爱卤虾酱、腐乳、臭豆腐、韭菜花等下酒菜。有时高兴了,就把下院耳房住的弟弟找来,老哥俩一起喝,其乐融融,曾祖父的弟弟我们称“五太爷”。</p><p class="ql-block"> 曾祖父也是一位性格倔强的老头,在那个年代,他就看不好烧纸等一些迷信活动。在他睡觉的北炕中间“吊搭”(炕中央隔板),挂着四条幅,其中一幅是:“<b>创业难,创业难,三更起,五更眠,鸡鸣叫,为天亮,夏顶日,冬迎寒</b>······”。</p> <p class="ql-block"> 1953年末,曾祖父带着他倔强的性格离开了我们。得知曾祖父去世的噩耗后,父亲带着哥哥,同住在十一道街的四祖父、三伯父,一赶往老家去奔丧。</p><p class="ql-block"> 那时交通极不方便,有一趟火车过点儿没赶上,只好在十一道街过天桥乘电车到搭连嘴子,坐大鼻子汽车来到大伙房水库旁(当时水库正在兴建时期),经白龙山顺沈吉线铁路走到石门岭,再由石门岭走山路才来到上南沟。</p><p class="ql-block"> 到老家时已是夜半星辰,当时是隆冬数九天,雪深路滑,大人还好说,哥哥只有七、八岁,也跟着星夜跋涉走了那么远的路,对于他来说真的很辛苦的。</p><p class="ql-block"> 曾祖父的丧事办的很隆重,晚辈人很多,营盘、驿马站、石门岭、下南沟、上章党、下章党、阿及堡子以及哈达等十里八村的亲属和朋友都前来吊丧。</p><p class="ql-block"> 晚辈们都穿着戴帽子的孝服,当有人来吊丧叩礼时,穿孝服的晚辈们都跪在地上还礼。哥哥这么大的孩子也随着跪拜还礼。曾祖父在周围村庄的影响面也大,他的丧事大办了三天,也很排场。</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听我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我的祖辈们,生活在上南沟这片黑土地上,辛勤劳作四季耕种,粗衣粝食,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伺候土坷垃的农民。待人忠厚老实,性格倔犟,都是不会阿谀逢迎别人的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从母亲和哥哥对曾祖父的描述中,曾祖父一生倔强的性格,虽然没有什么丰功伟绩,也不是什么名人,但就不惧怕小日本军刀架在脖子上一事,让我敬佩,有中国人钢铁般的骨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美篇图片:旭日清风与网络</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背景音乐:何吟风月</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美篇编辑:旭日清风</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美篇日期:2022.3.11</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