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 也提到大班幼儿应“对图书和生活情境中的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这些表述均涉及到幼儿语言领域中的“前识字”经验。前识字是儿童在系统接受汉字教育前,在生活环境中自然萌发汉字兴趣,习得汉字及获得文字概念的过程,是儿童从不识字到识字的必经之路。作为早期读写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识字对幼儿逐步掌握书面语言,发展阅读、书写能力具有重要价值,也是幼儿园与小学顺利衔接的纽带。为此我们大班进行了“有趣的名字”前识字活动。</p> <p class="ql-block"> 名字是伴随每个人一生的符号,它不仅是幼儿日常生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蕴含着中国几千年独特的文化内涵,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基于幼儿对名字中汉字的兴趣和敏感、幼儿发现的两个小朋友名字中有同一个字,以及根据同音字给同伴起昵称等现象,教师将班级幼儿的名字作为前识字活动的汉字学习材料,生成了“有趣的名字”这一活动。</p> 花式点名游戏 导入名字活动 <p class="ql-block"> 专门性的“前识字”活动应在保证其趣味性和游戏性的基础上进行,因此活动的开始教师便将班级中每天都有的点名环节设计为导入游戏。教师用“看口型猜名字”的方式,通过夸张的口型和低低的声音点出幼儿的名字,请他们猜猜被点的是谁。通过游戏有效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同时引出后续关于名字的活动内容。</p> 分享名字故事 体会汉字字义 <p class="ql-block"> 在对比字音与字义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提问“小朋友的名字中有各种各样的汉字,这些字是什么意思呢?”引出讲述姓名故事的环节。教师事先请幼儿向父母了解自己的名字故事,并填写《名字故事调查表》。请幼儿借助绘画的形式记录姓名故事,一方面能帮助幼儿将抽象的汉字生动化、形象化,另一方面也能在幼儿分享姓名故事时提供支架和线索。</p> <p class="ql-block"> 在活动中,幼儿拿着自己的《名字故事调查表》,大胆讲述自己的名字故事,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点评。在请幼儿上台分享时,教师有意识地将幼儿进行分组,让姓名含义相近的幼儿作为一组,通过让姓名含义相近的幼儿一起分享,引导大家在听姓名故事、看绘画呈现的过程中,生动感知汉字字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