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 人生,会有许多经历。有的经历,好比过眼云烟,转身也就忘记;有的经历,感怀至深,年复一年仍在弥久追忆 。
前些年,我途经四川采访,就有一回难忘的经历。
那夜,我,一个远方来客,任凭昏黑的夜幕悄然扑拥而来,慢慢裹住了我的孤身单影,却仍伫立在通向奉节江边码头的依斗门下,不禁哀思如堵塞心口的片片棉絮。</font></h3> <p class="ql-block"> 依斗门呀,依斗门,没想到你竟是小说《红岩》中描述彭咏梧被杀害后,江姐痛见丈夫头颅悬挂的城门!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p><p class="ql-block"> 夜,深沉、清冷。街,寂寥、空旷。只有脚下长江涌动的涛声伴随着我的怦怦心跳。</p><p class="ql-block"> 到奉节,原本要去白帝城。谁料,船老大们把手摇得象蒲扇一般:“夔门自古天下险,这么晚了,小船没有探江灯,不敢去呀!”</p><p class="ql-block"> 我们不禁惆怅,难道今晚就没有什么好的去处?像是看透了我们的心思,有个船老大凑过来问:“有个地方你们去不去?””什么地方?”我们的目光转向他。“彭咏梧烈士陵园 ,江姐的爱人,”他提示了一句,又叹了口气, 说:“现在去看的人少了呀! ”我们的心被震撼了,去,多晚今天也去!</p> <p class="ql-block"> 黄澄澄的夔桔、红灿灿的石榴摆满了夜市小街,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诱人地追着我们的衣襟跑,却不能缓下我们的脚步。忽然,眼前一片昏黑,方才的阑珊灯火好像一齐遁入了地下——奉节停电了。于是,身边闪动的黑影便成了我们问路的向导。越打听,离陵园的路越近了。哦,在这里。可是,面前这两扇铁栅栏门紧锁着,里面什么也看不清,只有一片莫测的幽深。</p><p class="ql-block"> 烈士陵园南侧毗邻有家店铺摇曳着一烛红光,女店主正同一个胖妇人拉家常, 依偎在胖妇人膝边是个听入了迷的小女孩。我们道明来由,并希望得到她们的帮助。两个女人理解我们的心情,女店主用手一指:“你们可以从我这店里进去。”那是小店北墙开出的一扇通向陵园的角门。</p><p class="ql-block"> 胖妇人催那小女孩快回家取手电筒。同行的老张打听到了花圈店,也随之消失在夜色中。女店主动情地说:“老彭和江姐的事,这里 的老百姓都知道。听说那年江姐就是从我们这个江边码头下船,走到依斗门看到老彭的……”依斗门? !莫非就离今夜我们要下榻的奉节饭店向南很近的那个城门洞?女店主点点头,烛光映出她眸子里一闪 闪的光亮。不一会儿,小女孩卷进一股风——她手里握着手电筒;又一会儿,老张带进一阵喘——他两手抱着一个花圈,断续地说:“那……那老人好 呀,听说……我们从远道来看江姐和老彭,又……又给 多扎了几朵花。”女店主打开角门上的铁锁,手电筒的光亮射进陵园,好似舞台上的一束追光,把我们带入 这陌生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啊, 四周好静呀!</p><p class="ql-block"> 石阶上,我们脚步轻轻,轻轻。植物的清香扑鼻而来。铁树、冬青、苍松、翠柏在手电筒的光柱下逐一现出了身影。走上方石铺砌的平台,前面一块两米高的石 碑上镌刻着“彭咏梧烈士之墓”几个字,烈士的忠骨就埋在墓碑后水泥浇灌的长方形棺具之中。我们小心地把花圏贴放到碑前,然后许久地肃立在那里。</p><p class="ql-block"> 见我们沉思不动,带我们入园的小女孩怯生生地问:“叔 叔,去看看他的孩子吧?!"来到陵园西侧廊窗下,小女孩举着手电筒,照亮里面贴着的一张“合家欢”。那上面的江竹筠,秀美文静,微微含笑;彭咏梧大眼浓眉,干练潇洒,都是30左右的年纪。他们夫妻中间坐着 个胖乎乎的男孩,那天真纯情的眼神让人过目不忘……我不禁鼻翼一酸,赶紧咬住下唇。孩子,普天下幼儿的通称——然而你却过早地失去了爸爸妈妈, 没尝到天高海深般的至亲疼爱,苦了你呀孩子!看到一张纸面泛黄,经毛泽东同志亲笔签发的“彭咏梧烈士证明书”,紧贴在“合家欢”的旁边。 它记载了新中国诞生前夕一段悲壮的故事,同时也昭示了烈士辉煌的一生,让我们为之深思缅怀……</p><p class="ql-block"> 我们要与江姐、彭咏梧烈士告別了。步子缓缓且又沉重。女店主、胖妇人,还有那小女孩送我们到店门口,连同摇曳的烛光一起向我们挥手……</p> <p class="ql-block"> 回到奉节饭店,电来了。猝亮的灯光刺得人睁不开眼睛,紧接着从隔壁客房传出来一部香港什么电视连续剧拼命的武打声,其间还夹杂着不知哪位熟睡的客人发出的滚雷般的鼾声……我跳下床,逃出了这个“围城”。</p><p class="ql-block"> 我径直来到依斗门下,举目深灰色砖石砌起的城垛,接续方才不尽的情思,仿佛看见彭咏梧烈士滴落的热血,汩汩地渗进脚下这片土地, 还仿佛看见了江姐,仍穿着那件蓝底旗袍,罩着那件红外套,踉跄地从码头上跑来,就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悲戚地向上呼唤: “老彭呵老彭……”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跑下奉节码头那二百多级石阶,站在江浔一坡黑石礁上。 </p><p class="ql-block"> 这一切又不见了。只有那江水摇曳着的点点渔火,如洒下的片片碎金,从我脚下东流而去。 江水呀,请载上我的一絮哀思,去告慰烈士忠魂:你们的鲜血,沉淀了长江的苦难,永浮着历史的追忆,长久地告诫后人:过去,我们艰苦奋斗时记住了你们;今天,我们丰衣足食时也不会忘记你们。 </p><p class="ql-block"> 忘记先烈,就是忘记自己的存在。感念先烈洒热血,浸染红旗永鲜红——想着,一行诗句跃上心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