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读《最后一棵雪松》有感 《最后一棵雪松》字字铿锵,笔笔风雅。作者多么渴望贪一晌无声胜有声的欢愉,享一回煮茶坐松风的清趣。乃一篇檄文,警世之钟,震聋发聩! 作者于元月7日曾向我发出过求救"雪松"的信号,待我无意中看到已是四月之初了,时隔数月,故欲说还休。 我知道,她之所以呼我,只因我老公是花木公司董事长,有权对乱砍乱伐之举加以制止。诚然,拯救树木于水火之中,人人责无旁贷。 纵观一下,海门市区主干道,在商业闹市区解放路改造过程中,哪一棵行道树能幸免?几十年的参天大树默默无语终年为行人遮日蔽雨,最后只能无声无息任其肢解,倒地时满目悲怆! 老小区的绿化带全部改造成了停车场,本无可厚非,然完全可以稍加设计,留下部分树木,点缀其中,既美观又不影响停车位,现在呢?水泥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百,骇人听闻!谁之过?我以为,这里蕴含着决策规划者的审美与性灵?这是现代人的奢求之望?嘈杂喧嚣的市井之声,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态正吞噬着人们曾经最纯朴的愿望。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被誉为"万世之师"早在2500年前的孔子,尙有如此之善举,我们后世之人呢? 我们是需要自然并赖以生存的物种;我们与万物真正是连接一体的;我们无权破坏自己的家园生态。病毒是一种生命的载体,它的出现是为了重新平衡集体意识创造出的物质世界。 笔者夫妇历经三十多年春燕銜泥筑巢,在市区闹中取静,拥有一方小院。观瘦石栽花,凿方池浸月,引活水养龟。已春花绚烂,夏荫满窗,秋叶明艳,冬梅韵雅。清晨,在鸟鸣声中醒来,夏夜,枕蛙声入眠。啴声聒噪,秋虫浅唱,蜜蜂嘤嘤。乌龟晒背、锦麟游泳、鸟雀偷鱼、狗吠猫嗷,人与动植物和平共处,各取所需,相得益彰。除草、施肥、喷药、修枝、造型、浇水,培植,拈花惹草。不亦乐乎!细雨时落,醉眠芳草,处处悦目,岁月晴好,风息温驯,不亦悦乎!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若通晓了"树林阴翳、鸟声上下"的乐趣,便是不俗之人。物无贵贱,却有品格之别,人也是一样,有的浅薄如纸,有的却渊深似海。 悲剧当歌,教育警世。学《论语》的我们 ,身居浮世,必须改过迁善,为人尤尚三分"古意"才不至于被狂风吹走。行由不得,反求诸己,叩问良心:我,是罪人吗?我,能做什么?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心中一潭深水,足以润泽生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