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年轻时的邻里生活

恋上清茶香

<p class="ql-block">  当年学校毕业揣着派遣证在县政府招待所没住几天,人事局就通知去县城一单位报到,一上班单位就安排院内两层办公楼一楼的一间公房给我当宿舍,前后有窗,至少20平,还有院内几个平方的瓦房作为独立厨房。虽然只有几十元的月薪,照样请客,抽烟、喝酒,有时还能买只鸡打牙祭。几年后成家,又在一座三层单面楼顶层拥有了一套公房,门对白云山,脚蹬燕子河,一住就是十年。单面楼的样子很像农村学校的教学楼,铁栏杆阳台扯通共用,其实就是去各家各户的走廊。一层一个水笼头(厕所在楼下),一部楼梯在楼侧(我住三楼楼梯口)。我的套房经改造而成,原来一间半(半间是楼梯间剩出来的),又从相邻房间隔来半间当厨房。我把大间用组合家具分开,就基本具备了一厅(客厅)两室(卧室)加厨房等多种功能。这在当时对于我和许多同龄人来说已相当不错了!</p> <p class="ql-block">  过去住单面楼不像现在住商品房,一进家就关门,那时的家和人都是开放式的,说路不拾遗 ,夜不闭户也不为过。谁家有什么事,譬如喝醉耍酒疯,小两口打架等等,大家有目共赌,谁家有困难,大家立马出手相助。那份真情和温馨,现在的农村都很难再见到。全楼宇的小朋友,经常在一起玩得不亦悦乎。我们楼上不到二十户,八十年代后期相继生了七八个女孩,有邻居说,二十年后,怕是楼梯都要踏烂哩!可惜十年后,我们相继搬家,进入新世纪,楼也被拆掉改造了。</p> <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虽然娱乐活动不多,但一栋楼上的人感情很亲密,精神生活很细腻也很丰富。楼道搭小板凳下棋,几人挤在一起指挥、观战是常态。谁家花养得好,大家共同欣赏,并互赠繁殖。谁的毛衣、帽子织地好,就当师傅手把手教或干脆帮你织。谁家有肉有好吃的,那还用说,大家凭香辩位(置),闻香而动,美味共享,佳肴分食,再大的锅也剩不下。我岳母来的一段时间,我家经常是众’食’之的。我楼下邻居两口子爱睡懒觉,其女儿的早餐一般都是在我家解决。我妻子外出学习,女儿的头发也不会没人梳。谁家来客喝酒,不用请,楼上男人听到动静就会主动踅摸过来。没烟吸了,就去别人家chua着抽几杆。我的同事加邻居好饮且量大,一次回来晚,听我家有客人,闯进屋先要求自罚六杯,然后主动打关,客人走后仍坐下不离开,问我:“你猜我还喝哩不”?我说不喝了。他说:“没猜上,我还喝哩!”我们楼上最疯狂的一次酒局,是一个同事荣调,一帮人喝了个大半夜,时逢单位刚分过橘子,第二天早上三层楼的水池都装满了橘子瓣。一家喝酒,全楼响应,惊天动地,不知老人、女人和娃娃们咋睡觉来!</p> <p class="ql-block">  那时电视是高档消费品,还是紧俏商品,楼上起初只个别家庭拥有,大家晚饭后经常挤在一起观看,并随时帮忙转动天线吆喝着找信号。娃找不见,叫不喘,肯定在谁家看《西游记》、《红楼梦》或《新白娘子传》。九十年代初,我通过老人帮忙,才有了自己的第一台电视(18英寸春分彩电,好像要在农业银行存一笔钱才能买到)。再后来我买了游戏机,魂斗罗、超级玛丽、坦克大战一开打,全楼小朋友都在我身后观战,好不热闹!</p> <p class="ql-block">  过去的邻居,感情深厚,相扶相助,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现在的邻里,老死不相往来,一起住几年也形同陌路。同是一个人,环境变化后人的变化咋就那么大呢?同在一个屋檐下,人与人之间咋就那么疏远呢?</p> <p class="ql-block">  过去事物的魅力,只有从过去走来的人才能体会得到。唉!过去像那东流水,毕竟一去不复返了。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人性信任逐渐垮塌。呜呼哀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