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絮语:一切都是心想事成

马志国:作家,心理学家

<p class="ql-block"><b>如果告诉您,一切都是心想事成,您信不信?</b></p><p class="ql-block"><b>如果告诉您,一个总往坏处想的人,他的身体再好也好不到哪里去;一个总往好处想的人,他的身体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您信不信?</b></p><p class="ql-block">杰瑞•格林和比尔•史宾诺沙,得了同样的肺癌,接受了同样的治疗。可是,结果却大不一样。从接到诊断报告起,杰瑞就退出了原有的生活。他想他没有多少时间了,他辞了职,处理了一切财产问题,整天坐在电视机前,麻木地盯着屏幕。一天24小时,他所能感受的只有痛苦和疲倦,对任何东西都提不起兴趣来。他也记起了一直想为家里制作几张凳子。于是,他忙了一阵子,似乎恢复了一些生活的乐趣。然而,凳子一做完,他就又回到了电视机前。他妻子说,他真正看电视的时间,还没有看表的时间多,因为他怕错过了服用止痛药的时间。他好像就是在等待死的那一天。结果治疗没有产生任何效果,3个月之后,他离开了人世。</p><p class="ql-block">您看,这就是心想事成,不由谁信不信。</p><p class="ql-block">比尔•史宾诺沙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与杰瑞的完全一致。不过,比尔的反应却与杰瑞不同,他认为疾病正是他重新调整生活方式的一个特殊机会。以往,销售经理的职位让他十分忙碌,用他自己的话说,从来没时间去郊外逛逛。得病后尽管他没有辞掉工作,却重新安排了日程,给自己更多时间去享受生活。他积极参与医生的项目,积极自我心理调整。最后,他的治疗效果很好,几乎所有症状都消失了。</p><p class="ql-block">您看,这也是心想事成,不由谁信不信。</p><p class="ql-block"><b>心想事成就是这样:有不同的“心想”,就有不同的“事成”,心里有了不同的“因”,生活就有了不同的“果”。</b></p><p class="ql-block">病死了的那位,一定是他每时每刻都在“想”死,都在往坏处想;病好了的那位,一定是他每时每刻都在“想”好,都在往好处想。</p><p class="ql-block">一个“想”字,就是这样厉害。</p><p class="ql-block"><b>一切都是心想事成。人生是这样,治病是这样,养生更是这样。</b></p><p class="ql-block">我们前面说过,境由心造,身随心转,身体跟着心念走。这个心,这个心念,这个起心动念,首先就是想,是思想,是思考,是思维,在心理学上属于认知过程。人的认知过程有很丰富的心理内容,包括我们对人事物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等。说白了,我们对周围的人事物,怎样看,怎样想,怎样认识,这就是心理学上说的认知。人心理过程的知、情、意三个方面,虽然是相互联系的,但到底认知是开端,是心理活动的第一步。</p><p class="ql-block"><b>所以,我们说养生先养心,首先是修养智慧心。</b></p><p class="ql-block">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核心又是思维过程。所以,我们谈认知调节,谈修养智慧心,也是侧重谈怎样调节我们的思维过程。</p><p class="ql-block">现实的情况是,很多人的养生路上,思维陷入误区,认知出现了偏差。</p><p class="ql-block">有位先生是我的老同学,很注意养生,退休后更是以养生为重,堪称养生家。但是,他总是自我感觉身体越养越不行了。那天,我们在路上相逢,老远我居然没认出来。为什么?老同学本来刚刚六十多岁的人,却完全像位八旬老翁。我还一身单薄的衣服,人家却已经一身棉衣,外加防寒服、帽子、口罩、手套,全副武装了。走近了我笑道:养生家怎么这样啊?老同学也苦笑:我这养生怎么越养越不行啦!</p><p class="ql-block">慢慢聊起来才知道,老同学养生误区的关键,是认知出了偏差,是理念出了偏差。老同学退休后,走过步,玩过球,游过泳,练过拳,舞过剑,站过桩,运过气,打过坐,念过经,礼过佛。但是,这些养生活动,都没等见到好处,都没等尝到甜头,很快就都成了“过去时”,都放弃了。为什么?</p><p class="ql-block">因为老同学对这些项养生活动,都认识不深,理解不透,信念不坚,坚持不够,急功近利,将信将疑,浅尝辄止,见异思迁。一句话,认知陷入误区了,智慧心被蒙蔽了。</p><p class="ql-block">这位先生的故事,您是不是也似曾相识?</p><p class="ql-block">养生,当然离不开外在的养生活动。但是,外在养生活动效果好不好,首先取决于我们内心有没有正确的认知。</p><p class="ql-block"><b>我们有了正确的认知,就会有正确的决定,就会有正确的行动,就可以走上正确的养生之路。所以,我们养生先养心,首先是修养智慧心,首先是从认知调节来养生。</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