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南宋期间,杭州作为当时的首都,修建城墙达到顶峰,外城的城墙共有旱城门13座、水城门5座。</p><p class="ql-block"> 南宋亡后,元朝明文规定禁止修建城墙,杭州的21座城墙毁坏了很多。到元代末年,军阀张士诚占领了杭州,于是更换和废除了一些城门,杭州的城门变成了13座。</p><p class="ql-block"> 后来自明朝起,杭州城门名称又有了更改:清波门、涌金门、钱塘门、候潮门、艮山门、庆春门、清泰门,这7个城门一直沿用到了今天;和宁门、清平门、天崇门改为了凤山门;余杭门改称武林门;永昌门因在附近有草桥,也被称为草桥门,后因"永昌"为李自成号,此处又是观赏钱江潮的佳地,故改称"望江门"。</p><p class="ql-block"> 改名后的这十个城门一直沿用到如今,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清波门、涌金门、钱塘门、候潮门、艮山门、庆春门、清泰门、凤山门、武林门和望江门。</p> <p class="ql-block"> 钱塘门,杭州十个古城门之一,始建于绍兴十八年(1148年),为杭州西城门之一。古时,西湖在城外,钱塘门就是西湖的东界。隋朝筑城时印有钱塘门之称,1400多年未改名,未易地。</p><p class="ql-block"> 自宋以来,钱塘门外多佛寺、楼台。出昭庆寺(今少年宫)、看经楼(望湖楼)直通灵隐、天竺。往灵竺进香者,多由此门出入,故有"钱塘门外香篮儿"之谣。</p><p class="ql-block"> 民国二年(1913年),杭州拆除钱塘、涌金、清波三门的城墙,改建为湖滨路、南山路,民国八年(1919年)钱塘门城楼、城门被拆毁,从此西湖与市区连接。为使后人明了城池变迁,于故址立碑志。</p> 1908年,由外国人西德尼 甘博拍摄的钱塘门照片。<div> 据史料记载,宋代钱塘门一带的城墙,西薄霍山(在宝石山北),东折至北关(武林门),形势多曲,也称为九曲城。至元末,城墙去曲取直,这段城墙几近拆尽,明代,有所修复。</div> <p class="ql-block"> 宋元时期,钱塘门外多佛寺、楼台、园囿,是杭州的人物风情繁华之地。最有名的看经楼,又名望湖楼,初建于宋乾德二年(964年)。是观赏西湖水景的绝之佳地,苏轼有诗:"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看经楼后面是佛教名寺昭庆寺,香火如云。</p><p class="ql-block"> 我就读的小学“断桥小学”,紧挨着少年宫,小时候进校门时感到很奇怪,为什么这里还有泥菩萨,后来才知道原来这里曾经是昭庆寺。</p> <p class="ql-block"> 2008年经考古调查勘探发现南宋钱塘门遗址。</p> <p class="ql-block"> 古钱塘门也是目前为止杭州发掘的惟一的一座城门。其他城门如庆春门、望江门、候潮门等,上面都建了环城东路、环城西路、环城北路等城市主干线,很难发掘了。</p> <p class="ql-block"> 作为南宋都城杭州城临湖的三个西城门之一,这里是西湖景观“三面云山一面城”历史环境空间分界的直接物证,现以地下遗址方式保存。</p> <p class="ql-block"> 2008年对其进行考古发掘,发现南宋钱塘门的门道侧壁、门道、城墙夯土等遗存,揭露面积共约11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杭州西湖2011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钱塘门遗址是世界遗产名录中杭州西湖的24个核心景点组成部分之一。</p> 平时游客路过这里,往往把注意力放在欣赏西湖景色上,很容易错过这个小景点,有兴趣者可以留心寻找一下。 <br> 遗址位于湖滨路与环城西路相接处(六公园湖畔居前面),距西湖东岸约9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