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摄影:王子燕,戴文娟,孙芬青,辛明志。</p><p class="ql-block">文字:辛明志</p> <p class="ql-block"> 登茅峰</p><p class="ql-block">一峰高出众峰巅,疑隔尘沙路几千。</p><p class="ql-block">俯视烟云来不及,仰攀萝茑去无前。</p><p class="ql-block">人间已换嘉平帝,地下谁通句曲天。</p><p class="ql-block">陈迹是非今草莽,纷纷流俗尚师传。</p><p class="ql-block">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诗《登茅峰》,是对茅山迷人景色的最美赞誉,也诠释了茅山悠久的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 </p> <p class="ql-block">茅山是江苏省境内主要山脉之一。因山势曲折形似"已"字,故名句曲山,又名金陵地肺山。道家称"句曲之金陵,是养真之福境,成神之灵墟"。西汉年间,陕西咸阳茅氏三兄弟茅盈,茅固,茅衷来句曲山修道行善,益泽世人。后人为纪念茅氏功德,遂改句曲山为三茅山,简称茅山。</p> <p class="ql-block">茅山以其独特形式享誉海内外。形成了以九霄万福宫,元府万宁宫,老子神像,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等为主体的旅游群系。抗战胜利纪念碑的"碑前放鞭炮,空中响军号"的奇特现象,堪称"世界一绝"。老子神像已入选大世界基尼斯纪录,更为神奇的是神像手上自然天成的蜂窩,直径可达3尺多,恰似老子手上戴的戒指,更象老子把仙丹洒向人间</p> <p class="ql-block">茅山是中国的一座道教名山,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被道家称为"上清宗坛",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美誉。也是中国六大山区抗日根据地之一。</p><p class="ql-block">茅山位于江苏省常州和镇江的交界处,主峰大茅峰海拔372.5米,景区面积71.2平方公里。山势秀丽,林木葱郁,有九峰,二十六洞,十九泉之说,峰峦叠嶂的群山中,华阳洞,青龙洞等洞中有洞,千姿百态,星罗棋布的人工水庫更显湖光山色,可谓"春见山容,夏见山气,秋见山情,冬见山骨"。</p> <p class="ql-block">"春见山容"。阳春三月,山花烂漫。二O二二年"三八"神女节,快乐运动小组10位姐妹,参加镇江中旅的"新春茅山祀福一日游",踏上这片道家净土,一睹茅山多彩的芳容。我一个大老爷们,又来凑热闹了。</p> <p class="ql-block">早晨7点乘坐大巴车,准时从镇江出发,9点左右到达茅山脚下旅客服务中心,进得验票大门后,乘坐景区交通车,沿着曲折蜿蜓的盘山路,大约10分钟左右,直达峰顶一一九霄万福宫。</p> <p class="ql-block"> 九霄万福宫</p><p class="ql-block">简称九霄宫、俗称顶宫,道教著名宫观,坐落于茅山主峰大茅峰巅,海拔372.5米。创建于西汉时三茅真君得道飞升之后,元代延祜三年(公元1316年)敕建赐额圣祜观,专祀大茅真君茅盈;明代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又得敕建殿宇,赐名九霄万福宫。</p> <p class="ql-block">九霄宫坐北面南,极盛时宫内有藏经、圣师二楼阁,太元、高真、二圣、灵官、龙王五殿堂,毓祥、绕秀、恰云、种壁、礼真、仪鹄六道院,左右两侧道舍、客堂等建筑百余楹;整个宫观雄伟壮观,金碧辉煌。后经清末太平天国、抗日战争、文化大革命等,整个道宫先后被毁。</p><p class="ql-block">九霄宫现存建筑均系近年重建,前有广场,东西各建山门一座,入宫首为灵官殿,过藏楼沿级而上为主体建筑太元宝殿,殿后有台曰飞升,台后一殿为二圣殿,左右分别建有白鹤厅、养真仙馆、迎旭道院、花厅、仪鹄道院、道舍、斋堂等建筑,均依山借势,层层而上。宫中今陈列有许多道教文物,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宋哲宗赐给茅山道士刘混康八件珍宝之中的前四宝——玉印、玉圭、玉符、哈砚。</p> <p class="ql-block">三天门为九宵宫的最高点,也是茅山主峰大茅峰的最高处。</p> <p class="ql-block">一览众山小,无限风光在险峰。</p> <p class="ql-block">结束九霄万福宫的参观,乘景区交通車往山下行,到达二茅峰一一元符万宁宫,露天老子铜像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元符万宁宫</p><p class="ql-block">茅山是道教第一福地,元符宫所在的茅山积金峰南腰处,幽洞密集,怪石林立,山水秀美,风光迷人,是福地之中的福地。</p><p class="ql-block">其时建筑壮观,规模宏大,殿宇层层而上,房舍院院相连,金碧輝煌,气势雄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公元503年,著名茅山道士陶弘景曾在这里修炼,由此开始成为道家聚集之圣地。千百年来,朝代更迭,经历次增建修缮、皇室敕赐以及近年来的投资建设,元符宫遂成今日之规模,并成就为一处著名的景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茅山上清派第二十五代宗师刘混康,曾筑潜神庵于此修习上清道法。公元1086年,哲宗赵煦皇后孟氏误吞尖针于喉中,医莫能出,时刘混康闻之,飘然进京入宫,用茅山道教秘传符籙与丹药催吐,使孟太后吐出尖针,哲宗皇帝龙颜大悦,于是便赐刘混康为"洞元通妙法师",又招住京城上清儲祥宫,并于公元1098年,江宁符即所居始元符观,以供其修道炼法,历时9年于公元1106年建成,敕赐"元符观"为"元符万宁宫"。</p> <p class="ql-block"> 露天老子铜像</p><p class="ql-block">茅山道院用青铜拼接露天老子铜像。为纪念老子功德,1996年,茅山道院广泛聚集各方力量,在元符万宁宫内建造了一座高99尺、重106吨、用226块青铜拼接而成的露天老子铜像。</p><p class="ql-block">图为从不同角度拍摄的老子铜像。</p> <p class="ql-block">历代的文人墨客在茅山留下很多不朽诗篇。前面提到的王安石,北宋中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一生多次寓居江宁(南京),曾三次到句容,游茅山并写了许多动人的诗篇。唐朝丹阳藉诗人许浑在此写下"步步入山门,仙家鸟经分。渔樵不到处,麋鹿自成群。石面迸出水,松头穿破云。道人星月下,相次礼茅君。"的诗篇。使茅山具有更丰富深蕴的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元符万宁宫前面的"天下第一福地"的"福"字被游客摸得油光发亮。</p> <p class="ql-block">这次同游茅山的10姐妹,都不止一次来过茅山,有的不乏三、四次。之所以对茅山独有钟情,不仅在于它的山水景观,风光旖旎,景色诱人,更在于它的人文景观,悠久的历史,道教史上具有的独特地位,广泛且深远的影响。现代人依然接受和信奉一些道教观点,崇尚仙风道骨。</p><p class="ql-block">我想,这就是茅山的特殊之处。</p> <p class="ql-block">元符万宁宫,也只是走马观花浏览一圈,已是中午11点,在导游带领下坐车下山用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得撒石磨豆腐村</p><p class="ql-block">我们到达得撒石磨豆腐村已是下午一点左右。一下车就闻到淡淡的石磨豆腐的香味,</p> <p class="ql-block">豆腐村村民们住上了新式楼房。</p> <p class="ql-block">豆腐宴,民宿,豆腐坊小吃街,裁缝店等自然散落在用旧砖、旧瓦、旧木门窗修旧如旧的这些民居中,村中风景秀丽,亭台楼榭,小桥流水,荷塘柳色,薄影横斜。</p> <p class="ql-block">得撒豆腐村一一这个充满中国民居精辟建筑风格的茅山镇小村:合院,骑楼,马头墙……,象一位脉脉含情的少女,掩映在一片青山绿水之中,它背靠中国道教名山,在阳春三月明睸阳光的映照下,远离都市的繁华,远离雾霾与尘嚣,它少了世界的烟火味,飘逸着世外桃源仙境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豆腐村里品尝豆腐脑。</p> <p class="ql-block">在豆腐村溜跶了一圈,大约一个半小时左右,下午两点半结束了这次茅山一日游。在此感谢镇江中旅热情周到服务,朱导游认真细致的讲解,使我们度过愉快的一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