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古韵礼士胡同

糖葫芦

<p class="ql-block">  礼士胡同,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起朝阳门南小街,西至东四南大街,南有支巷通演乐胡同、灯草胡同,北有支巷通前拐棒胡同。“礼士”二字让人想起“礼贤下士”这个成语,是很文雅的名称。其实,在明清时代,这里是贩卖驴骡的市场,叫“驴市胡同”。清末宣统年间人们才巧妙地依谐音改称“礼士胡同”,并沿用至今。从礼士胡同走出过不少名人,如医学界的中国儿科之父诸福棠、中国现代眼科学奠基人毕华德,还有诗人邵燕祥、著名抒情男高音歌唱家李光羲等也在这条胡同里生活。</p><p class="ql-block"> 这次逛礼士胡同我是从胡同西向东溜达。这条胡同古色古香,豪气的大宅门,精美的砖雕,造型独特的石雕,让人印象深刻。</p> <p class="ql-block">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胡同里的老人小孩都以天天沾中国最著名的罗锅的仙气儿为荣。李保田主演的《宰相刘罗锅》尽管都是故事里的事,但刘墉住在礼士胡同却是正史。清朝乾隆时的宰相刘墉,故第在驴市胡同西头,其街南墙上曾有一横石,上刻“刘石庵先生故居”。石庵,刘墉的号。横石今不存。刘墉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考中进士,选入翰林院,历任知府、巡抚、尚书、上书房总师傅、大学士。刘墉85岁去世,《清史稿》说他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p><p class="ql-block"> 现在这个院子为居民杂院,只是修缮了大门,门内有刘墉画像。</p> <p class="ql-block">  胡同内129号院的主人为清末汉阳知府宾俊,民国时,日本投机商李彦青趁日本大地震之机贩大米发了横财,买下这所院子。曹锟当政时,李彦青被枪毙。此后此宅又转手天津盐商李善人之子李领臣,李领臣请朱启钤的学生重新设计,使整个建筑风格典雅。解放后成为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馆,后又为中国青年报社和电影局使用。1984年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行至胡同中段,便是整条胡同精华所在。这座礼士胡同129号大院即便放到任何地方,都堪称气派非凡。此院落的临街大门为三间,规模浩大,大门两边为一道“八”字形屏墙,屏墙和长长的街面围墙上部雕刻着极华丽的砖雕花。这种装饰墙在北京几乎独一无二。就是门外的便道上,也设有精美的石礅。据说电视剧《大宅门》就是在路北129号清时武昌知府的豪宅拍摄的外景。</p> <p class="ql-block">  灯市口小学<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北京知名的百年老校,</span>目前一校两址,<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其低年级部就设在礼士胡同。灯市口小学</span>曾在建国初期被定为北京市重点小学。学校始建于1864年,由美国基督教会公理会创办,定名为“育英”学校(男校),在京城享有盛名,成为当时官商子弟首选学校。1952年归为国有,成为公立学校。</p> <p class="ql-block">  在悠悠深巷里不仅有厚重的历史,还有121号礼士社区居委会---居民家门口的服务站,</p> <p class="ql-block">  礼士胡同41号的北京商业经济学会于1980年成立,是研究商业经济科学的群众性学术团体。主办单位为北京市商务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