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杨丽坤(1942~2000),彝族,宁洱县磨黑镇人,著名电影演员。杨丽坤从小天真可爱、聪明漂亮,十分讨人喜爱,被誉为“小美人”,在姊妹中排行第九,家人喊她“小九”。因母亲去世得早,家境贫穷,1952年,大姐把她带到昆明寄养在二姐家,并送入新村小学读书,12岁时被选入云南省歌舞团学习,她刻苦练功,演技提高很快,第二年正式参加团里的演出。她先后参加了《十大姐》、《白鹇鸟》、《万盏红灯》、《采茶》、《小卜少》、《赶摆》等集体舞的表演。不久,她便成为独舞演员。她表演的《春江花月夜》,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赞赏。人们赞她:“好像一枝冰清玉洁,素心芳菲的芭兰。”逐渐在团里崭露头角,常在大型舞蹈中担任领舞。1960年,杨丽坤主演的彩色故事片《五朵金花》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的18部献礼片的压轴之作,在全国隆重放映,引起了巨大轰动。同年,在埃及开罗举办的第二届亚非国际电影节上,杨丽坤荣获了“最佳女演员银鹰奖”,埃及总统纳塞尔点名请杨丽坤前往埃及领取大奖。自此,《五朵金花》先后输往46个国家和地区放映,创下了当世中国电影在国外发行的最高纪录。1960年,彩色故事片《五朵金花》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的18部献礼片的压轴之作,在全国隆重放映,引起了巨大轰动。同年,在埃及开罗举办的第二届亚非国际电影节上,杨丽坤荣获了“最佳女演员银鹰奖”,埃及总统纳塞尔点名请杨丽坤前往埃及领取大奖。自此,《五朵金花》先后输往46个国家和地区放映,创下了当世中国电影在国外发行的最高纪录。1964年,杨丽坤又主演了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彩色宽银幕电影故事片《阿诗玛》,这部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音乐歌舞片﹙曾获得西班牙第三届坦德尔音乐舞蹈电影周最佳舞蹈奖﹚,从一开始拍摄就屡遭磨难,杨丽坤被指责是“资产阶级小姐作风”,宣扬“资产阶级恋爱观”,她不得不一边在镜头前演着阿诗玛,一边受到所谓“工作组”的“帮助”。在《阿诗玛》剧组拍完最后一个镜头时,杨丽坤接到通知马上赶回单位,从此她就陷入一连串的批斗中。杨丽坤未能看到过自己主演的这部电影。文革中,这部片子被康生宣布为“宣扬爱情至上”的“毒草”遭批判。杨丽坤被打成修正主义文艺的“黑苗子”、反对毛主席文艺路线的“黑线人物”,被定性为“现行-”,被云南省歌舞团帮派戴上了攻击“红色政权”的帽子,强行遣送到宜良羊街劳动改造,受到残酷的破孩,导致杨丽坤精神失常。后来周总理办公室打来电话查问后,杨丽坤才被允许送医院治疗,经确诊为“心因性精神忧郁症”。因病情严重,杨丽坤才被解除管制,转送到昆明长坡精神病医院治疗。1970年,杨丽坤病情加重,出现严重的幻听症状,1972年8月24日,被转到湖南精神病院治疗。1974年5月25日,杨丽坤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儿子。1978年,《人民日报》刊登《阿诗玛,你在哪里?》,之后《解放日报》、《文汇报》又登载《阿诗玛就在我们身边》的文章,杨丽坤再次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她的不幸遭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特别是《阿诗玛,你在哪里?》在人民日报发表后,引起了全国舆论的关注。杨丽坤的冤案,一时成为上海人民乃至全国舆论的热点。同年10月,杨丽坤被平反,工作关系由云南省歌舞团调往上海电影制片厂。2000年7月21日,杨丽坤在上海家中去世,8月5日,上海各界在龙华殡仪馆举行追悼会。2001年1月15日,杨丽坤的一半骨灰安葬在上海,一半被送回云南安葬在昆明金宝山艺术园林。2010年12月,杨丽坤故居纪念馆在磨黑镇落成,向社会开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