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这,就是团队的力量!新学期,寿光市圣城小学积极开展学科教研,精心打磨每一节课,出示骨干教师示范课。每一次教研,都闪烁着集体智慧的光芒!体现了团队精神!</p> <p class="ql-block">3月9日下午数学学科进行了集体教研。一年级的孟甜甜老师出示《谁偷走了西瓜》的公开课。</p> <p class="ql-block">学生们在一年级上册学习《立体图形》,认识了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如何进行《认识图形》的学习?怎样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并让他们记住平面图形的特征呢?课前,孟甜甜老师下了一番功夫,她进行了学情前测。</p> <p class="ql-block">通过前测发现:学生对体、面分不出,容易混淆,也就是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并不明确。</p><p class="ql-block">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孟老师将数学绘本《谁偷了西瓜》融入“认识图形”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感知“面”在“体”上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通过“立体王国”的小故事开展,一下子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p> <p class="ql-block">故事中设计了几个立体图形:球、圆柱、三棱柱、长方体(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和正方体,并留下了偷瓜贼的脚印,让学生变身“小侦探”根据线索,寻找偷瓜贼。</p> <p class="ql-block">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破案”依据。</p> <p class="ql-block">探究活动:</p><p class="ql-block">(一)西瓜失窃,建立图形表象——体验“面在体上”。</p><p class="ql-block">孟老师出示学习单,任务一:</p> <p class="ql-block">学生们拿出学具,积极进行“破案”。</p> <p class="ql-block">这个环节让学生根据罪犯留下的正方形脚印信息来发现线索,引发学生动手把这些立体图形的面以各种方法留在纸上,从而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可能。</p> <p class="ql-block">学生分享展示。</p><p class="ql-block">通过分析,学生锁定了偷瓜嫌人有两个——长方体、正方体。</p> <p class="ql-block">(二)罪犯甄别,深化图形表象——感受“从体得面”。</p><p class="ql-block">接着,孟老师出示任务二:</p> <p class="ql-block">这个环节设计了瓜地里留有另外一个罪犯的脚印(长方形),让学生通过辨析和比对,寻找偷瓜贼。</p> <p class="ql-block">课堂陷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争论,学生积极开拓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p><p class="ql-block">生1:圆柱翻滚印的长方形。</p><p class="ql-block">生2:正方体连着摔了两跤,连在一起就是长方形。</p> <p class="ql-block">孟老师肯定了学生“会想”“会说”,然后让学生想办法排除、确定偷瓜贼。</p><p class="ql-block">(三)悬案征破,形成空间观念——经历“由面还体”。</p><p class="ql-block">学生积极开动脑筋,用铅笔画、比较,确定了最后的“偷瓜贼”——长方体。</p> <p class="ql-block">这个环节设计了让学生根据脚印来判断罪犯,如果瓜地里留下的是三角形,罪犯是谁?如果是圆形,又会是谁?……</p> <p class="ql-block">课后,孟甜甜老师进行说课: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印一印等探究活动中,能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了解平面图形是立体图形的一个面,直观感知“面”与“体”的关系。</p><p class="ql-block">全体数学老师进行了评课。</p> <p class="ql-block">孙文正主任进行点评:</p><p class="ql-block">1.高度评价了孟甜甜老师的课堂、课堂组织能力。</p><p class="ql-block">他从“五会”课堂入手,指出“再小的孩子也有智慧”,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p><p class="ql-block">2.强调老师们对“学习单、学具”补充、重视,课堂应该创设好“情境”。</p><p class="ql-block">3.重视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才能突破数学语言世界里的神秘色彩。”将数学教学和阅读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p> <p class="ql-block">各位老师积极发言,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p><p class="ql-block">吴贝贝老师:课堂最后,再让学生说一说图形的特征,巩固认识,会更好。</p><p class="ql-block">桑会玲老师:学生容易混淆的“圆”“球”关系,可以通过印一下,加深印象。</p><p class="ql-block">张海军老师:可以借助手电筒,照射球,得到圆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