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烈士回家//为解放桓城的烈士寻亲记(一)

映日荷花

<p class="ql-block">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英烈!</p><p class="ql-block">同时也希望知道这段历史的爱心人士,或华东渤海纵队的后人(33军99师297团、渤海第三军区15团、16团的后人)积极提供更多的线索,帮助这八名烈士找到家人。</p><p class="ql-block">让思念发光 !帮烈士回家!</p><p class="ql-block">让“无名”烈士变“有名”烈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2px;">祭奠英烈 红色守护</span></p><p class="ql-block"> 一 </p><p class="ql-block">桓台县八里庙村革命烈士纪念碑</p><p class="ql-block">碑文如下——</p><p class="ql-block">一九四八年三月十七日,人民解放军渤海纵队配合桓台县大队,对桓台城国民党整编32师141旅422团二营进行了围困。十八日十七时,我攻城部队对桓台守敌发起总攻。十九日拂晓,残敌被全部肃清 ,桓台获得解放。</p><p class="ql-block">在这次战斗中,由荣家、八里庙、马家等村村民自愿组成的担架队,在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把伤员抬到荣家村战地医院,经抢救无效牺牲的烈士共计七十一名。烈士们被安葬在八里庙村南、潴龙河北岸。</p><p class="ql-block">解放后,多名烈士在桓台县政府的安排下,已魂归故里。由于历史原因,仍有六名无名烈士长眠于此。</p><p class="ql-block">六十多年来,潴龙河虽经多次取直展宽,数次土改变化,但八里庙村民仍把烈士墓保存完好。</p><p class="ql-block">每逢春节清明,周围村庄党员群众、学校师生纷纷赶来祭扫凭吊,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p><p class="ql-block">为保护这一革命遗址,将它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史教育基地,在党史办公室的领导下,在桓台县民政局、唐山镇人民政府的关怀下,在淄博文物局的专业指导下,有八里庙村委会组织策划,该村村民胡正春先生捐资五万元人民币,委托山东智邦文物保护工程公司施工,为六名烈士重修陵园,立碑纪念。</p><p class="ql-block">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 公元二零一四年清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 <span style="font-size: 22px;">让烈士“归队”</span></p><p class="ql-block">2017年一开春,乡贤胡正春联合民政部门,在麦田里又确认了最后两名无名烈士的掩埋地点,并开始挖掘,最终两名无名烈士遗骨全部找到。</p><p class="ql-block">胡正春先生和村民们把遗骨装棺并抬到村头的无名烈士陵园,安葬在烈士纪念碑两侧,加上先前安葬的六名无名烈士,在解放桓台战役中的八名无名烈士全部“归队”,安眠于无名烈士陵园,让人们铭记他们的英烈精神。</p><p class="ql-block">2017年秋,我去参观八里庙老陈醋博物馆时,听馆长胡正春先生介绍过八里庙烈士陵园的修建过程,他充满深情说道:“这些无名烈士,牺牲时也就二三十来岁的年纪,就像我的父辈爷爷辈当时的年龄。当时历史原因联系不到他的亲人,他们没有魂归故里。每逢清明春节,我们周围村庄的人们去祭拜他们,从爷爷父亲开始,一代传一代,六七十年来,年年如此。这些无名烈士埋在我们村,他们就是我们的亲人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三 做红色守护者,帮烈士回家</span></p><p class="ql-block">2018年秋,我参加了四野45军158师子弟组织的“红色之旅——冀东行塔山行”,在塔山阻击战遗址,我瞻仰了一个无名烈士合葬圆墓,里面安息着一百多名烈士。随着祭拜队伍,围着烈士墓转了三圈,深鞠躬敬礼。我心里反复叨念着一句话:</p><p class="ql-block">“我不知道你是谁,可我知道你是为了谁!”</p><p class="ql-block">记得有人曾问过我老父亲,“你当了这么多年兵,怎么没当上过一官半职?”</p><p class="ql-block">父亲回答道:“我的一些战友十几岁、二十来岁就牺牲了,我能从死人堆里爬出来,能活着回到家,能娶妻生子,比起那些死去的战友,我就很幸福很知足了。”</p><p class="ql-block">2019年秋,为纪念湖南“衡宝战役七十周年”,我们158师子弟又一次来到湖南邵阳父辈们曾战斗过的地方,祭奠革命烈士。</p><p class="ql-block">当地干部群众把牺牲的烈士当成自己的亲人,一代又一代人,一直守护了烈士墓七十多年。一听到我们158师子弟祭拜烈士的活动,当地群众提前把通往山上的荆棘小路进行了清理,当地志愿者进行了各种迎接准备。</p><p class="ql-block"> “不谢!我们是应该的,应该谢谢您们的父辈,是他们用生命和汗水为我们打下的江山,乡亲们听说你们要重走泥口坳,都自告奋勇地上山了。”当地的村干部在微信中回复我们45军158师子弟。</p><p class="ql-block">158师子弟看到烈士的墓地被守护得很好,非常感动,向当地群众致以崇高的军礼,老乡们赶紧鞠躬还礼。人民子弟兵人民爱,军民鱼水情谊深,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一幕啊。</p><p class="ql-block">这些年来, 在邵阳志愿者的支持呼吁下,在湖南邵阳当地政府的努力下,烈士墓给予了很好的保护,很多战斗旧遗址现在开始全面修缮保护。</p><p class="ql-block">更令人欣喜感动的是,以邵阳老酒(王建腾)为代表的这些红色志愿者一直积极奔走,为四十几位烈士找到了家,让烈士魂归故里!</p><p class="ql-block">深受邵阳老酒的影响,我暗下决心:“我也要成为红色志愿者,守护我们家乡的烈士,为烈士寻亲,帮烈士回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旧纪念碑,历经七十多年的风雨 ,“革命烈士”四个字,依稀可见)</p> <p class="ql-block">四 <span style="font-size: 22px;">祭奠英烈</span></p><p class="ql-block">2022年3月9日,我来到了桓台县唐山镇八里庙村解放战役革命烈士陵园,对八名无名烈士墓进行参观瞻仰。我进行了传统祭奠,给每个烈士上了三炷香,给每个烈士磕了三个头,焚了许多纸钱。虽叫不出烈士们的名字,可我把他们当成我的父亲,当成我的爷爷。</p><p class="ql-block">带着对生命的敬畏,带着对烈士的敬仰,我饱含着眼泪,在烈士墓前久久徘徊,久久感怀。</p><p class="ql-block">泪眼婆娑中,我的眼前浮现出一幕幕盼归的场景,一个穿着大襟褂子的母亲站在村头的老槐树下抹着眼泪翘首以盼,一个新婚妻子在漆黑的夜晚辗转难眠,一个弓着腰的老父亲坐在老井旁抽着烟默默无语,一个孩童坐在院中的石磨上一遍遍喊着爹爹的名字……</p><p class="ql-block"> 八个烈士墓前的纸钱已焚尽,纸灰在烈士墓园上空,不停地盘旋,飞扬,升腾。我仿佛看到了烈士们的笑脸,他们和我进行了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p><p class="ql-block">他们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p><p class="ql-block">我仰望着他们:</p><p class="ql-block">“英烈们,愿你们的魂灵,伴着和煦的春风,飞过千山万水,一路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快快回到生你养你的故乡!无论天堂人间,那里有你的父母亲,那里有你的妻子,那里有你的儿女,他们在期盼着你回家,回家,回家!</p><p class="ql-block">英烈们,你们打下的江山伟业千秋,中国正如您所愿,已经走向繁荣昌盛,富起来了,强起来了!</p><p class="ql-block">英烈们,我们永远记得你们,感恩你们,祝你们天堂静安!”</p><p class="ql-block">回家的路上,我看到希望的田野,一派生机勃勃;我看到一排排农房,整齐划一;我看到,大红的灯笼,高高挂起……</p><p class="ql-block">此时此刻,八里庙民俗博物馆的两副对联,正体现出我们的心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英雄千古颂</p><p class="ql-block">烈士万代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先烈打江山伟业千载</p><p class="ql-block">吾辈团圆梦福泽万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2年3月10号清晨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六个并排的烈士墓)</p> <p class="ql-block">(后来“归队”的两个烈士墓)</p> <p class="ql-block">五 <span style="font-size:22px;">解放桓台城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摘选桓台《党史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1948年3月12日,周村被第九纵队包围攻克后,长山守敌闻讯弃城逃窜。12日下午,渤海纵队第三军分区第十六团由周村以北的王营一带出发。在桓台县大队配合下,对桓台城之守敌进行围困。13日,第九纵队全歼周村守敌后,胶济路以北仅剩桓台城一个孤立据点了。渤海纵队根据山东兵团战役部署,决定由新第十一师傅继泽师长率第十八团及炮兵部队兵团附野炮3门及本纵山炮5门、榴炮1门、重迫击炮1门、九三步兵炮1门,配合第三军分区第十五团、第十六团,由第三军分区司令张震裘统一指挥,完成攻歼桓台守敌的任务。</p><p class="ql-block">桓台守敌主力系敌整编第三十二师一四一旅四二二团二营,下辖3个步兵连,1个重机枪连和1个炮排,计450余人。另有国民党桓台县大队、县公安局2个中队、高苑县大队等,共计1400余人。</p><p class="ql-block">桓台城系土筑城墙,高、宽各5米,垛口高、宽各1米,均设有枪眼,外有8米宽的护城壕,壕内有水,并设有暗堡。在各城门及城角突出部筑有碉堡,分设两层火力。城门外两侧筑有地堡,各火力点之间均能交叉射击。壕外设有陷阱、梅花桩、鹿砦,城内重要道口筑有街头地堡;伪县政府后筑有群堡,企图作为最后固守点。</p><p class="ql-block">主攻部队根据上述情况,经分析研究决定:第三军分区第十五团部于西关、北关,负责歼灭可能逃窜之敌。该团以第二营部于西关及西北角,第三营部于北关并与桓台县大队保持密切联系,团部带第一营位于义和庄。第十六团与分区指挥所在城东南之辛庄,该团第一营在东门以南选择突破口并相继突入,第三营部于东关以北担任阻击任务,第二营为预备队。新第十一师第十八团由南面作为主攻。该团以第二营为主攻;第一营为二梯队,待第二营登城后,投入纵深战斗,扩大战果;第三营为团之预备队。</p><p class="ql-block">各部队于17日17时,按战斗具体分工各自进入阵地,随即抓紧加修工事。18日17时,攻城部队向桓台城守敌发起攻击。经一阵炮击后,敌人火力点大部被压制与封锁,爆破组即在炮火掩护下进行爆破,开辟突击道路。第十八团爆破组经四次爆破成功后,突击排二班首先从突破口登城,打退敌人多次反扑,巩固了突破口。随后,后继部队迅速通过突破口,向城西南和纵深发展;第一营亦迅速登城,向敌县政府攻击;第十六团二营、三营尾随第十八团九连进城后,向城东北角攻击。激战至夜间24时,战斗基本结束。19日拂晓,残敌被全部肃清。桓台获得彻底解放。</p><p class="ql-block">在这次激烈的战斗中,桓台地方党组织领导下的人民大众同样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在桓台县委领导下的地方武装及全县人民与人民解放军大部队紧密配合,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p><p class="ql-block">战斗打响的同时,人民群众发挥了拥军支前的光荣传统,自愿组成担架队、运输队、救护队、密切配合作战部队频频往返于前线与后方之间。关键时刻运输队把弹药及时送上阵地,担架队把伤员抬下火线送往战地医院,救护队帮助战地医院的工作人员做了力所能及的事务。仅在桓台城以东八华里处的冯家桥村,一夜之间就掩埋了71名烈士的遗体。</p><p class="ql-block">当时,这71名烈士都是由冯家桥村周围的八里村、马家庄、荣家村等的村民自愿组成的担架队从火线上抬下来的首先送到荣家庄战地医院,经抢救无效并确认牺牲后再送往冯家桥村,造花名册登记。然后由当地的党员、群众将烈士遗体的伤口包扎好,擦干净身上的血迹,把这些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背井离乡的战士永远掩埋在了八里村的土地上。</p><p class="ql-block">多年前,六十几名烈士已魂归故里。但由于当时的条件限制,还剩八名没有联系到家人。</p> <p class="ql-block">这些子弟兵原本就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其中大部分还是十八九岁、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正是人生风华正茂的时候,然而他们却毅然决然的穿上军装,拿起枪、跟党走,有的甚至没有经过一天的专业训练就上了战场,转战南北,屡立功勋,为解放全中国贡献了自己的青春、鲜血乃至于生命。</p> <p class="ql-block">(八里庙村的乡亲门守护着这八位无名烈士,一代又一代)</p> <p class="ql-block">(烈士们见证了潴龙河及“人民公社桥”七十多年的岁月变迁)</p> <p class="ql-block">七 <span style="font-size:22px;">“西三益”老醋店民俗博物馆的红色记忆</span></p> <p class="ql-block">解放桓台记事</p><p class="ql-block">1948年桓台县城解放前夕,区长刘殿奎、副区长于香云、指导员王希文来八里庙村组织、部署战前准备工作。毕绪仁、胡庆玉、岳可发、贾维贤、王庆臣等党员参加会议。</p><p class="ql-block">会议结束后,几个党员深入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组成小车运输队、骡马运输队、担架队、烈士优抚安置小组,并进行分工和部署。</p><p class="ql-block">战斗打响了,以党员胡庆玉、王庆臣为首的担架队,穿梭于炮火连天的前沿阵地,把伤员抬到荣家庄救护所进行抢救。有的伤员在路上就没了气息、有的抢救无效而牺牲,同志们的心情十分沉痛。</p><p class="ql-block">在这次战役中,八里庙村在冯家桥安置了七十一名烈士。解放后,在上级指示下,党员骨干组织民兵和群众将有姓名可查的烈士遗骨--送归故里,最后剩下六位无名烈士长眠于此。</p><p class="ql-block">解放后,八里庙村党员们自发组织群众每年清明节、国庆节、春节,给烈士们扫墓。2012年,村民及党员为烈士们修建了无名烈士陵园,并树纪念碑,缅念先烈的丰功伟绩,成为群众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和党员活动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志愿军来歇防</p><p class="ql-block">1956年农历四月,四十多名人民志愿兵来内地歇防,八里庙的毕绪仁、王庆臣、胡安明、胡连业、胡庆堂等党员群众腾出房间,把伤病员接到家里调养。</p><p class="ql-block">群众胡连业家里房子多,住着七八个战士,有泰安的雷战士、江南的齐战士,还有马战士、周战士等。雷战士与胡连业同岁,12岁给国民党某长官做勤务兵,14岁参加了革命,在歇防期间,骑着枣红大马出出进进,传递文件和物资。</p><p class="ql-block">志愿军歇防四个月,军民情深。撤防时,乡亲们夹道相送,战士们把身边的珍稀物品送给老乡。雷战士把从前线缴获的手电筒赠给胡连业;胡安明家的战士,留下一件黄雨衣和一双雨靴;也有送本子、口哨等留作纪念。</p><p class="ql-block">歇防期间,荣家庄有位战士擦枪走火击中了对面屋的一名志愿军致亡。八里村党员胡庆玉、岳可法等把这名烈士安葬在桓台解放战役八里烈士墓群东侧,并作了圆型坟标记。遗憾的是,这名烈士遗骨一直无人认领,2017年被迁葬于八里庙无名烈士陵园前排的西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老醋店,地下革命力量的保护站)</p> <p class="ql-block">(军用水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抗美援朝时期,歇防战士赠给房东胡连业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旱烟袋与烟荷包——解放桓城,八里庙临时指挥所遗存物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军强民福)</p> <p class="ql-block">乡愁达人 新时代乡贤 胡正春</p> <p class="ql-block">乡贤恩众演人家华章</p><p class="ql-block">国盛利民铸故土真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落叶归根)</p> <p class="ql-block">年老方知乡愁长</p> <p class="ql-block">乡愁归处是故乡</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p><p class="ql-block">乡贤胡正春先生曾多次为八名烈士找家,但没有找到。</p><p class="ql-block">清明节快到了,让我们铭记历史 ,缅怀英烈。同时也希望知道这段历史的爱心人士,或渤海纵队的后人,积极提供更多的线索,帮助这八名烈士找到家人,让烈士魂归故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马踏湖乡愁作家</p><p class="ql-block">淄博市作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淄博市青年作家协会会员 </p><p class="ql-block">桓台作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四野45军158师子弟</p> <p class="ql-block">为河南籍烈士董学孔寻亲 </p><p class="ql-block">董学孔烈士,因当时信息不畅或路途遥远等等历史局限,未能与家人取得联系,当地的爱心人士每年为他和几个战友祭奠。</p><p class="ql-block">据当地老人描述,董学孔烈士是河南枇杷(也可能是鹿邑县或其他县)县人,他身材高大,牺牲时大约三十岁左右。迁坟时,发现有信仰“理教”的徽章。</p><p class="ql-block">希望董氏大家族的爱心人士,积极提供线索,为烈士寻亲找家人,以慰籍英雄在天之灵。</p><p class="ql-block">联系人</p><p class="ql-block">胡先生13605310768</p><p class="ql-block">巩女士13589556075</p><p class="ql-block"> 大家积极转发分享,功德无量!</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