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读毛泽东写给杨开慧的三首词</p><p class="ql-block">文/伏凤</p> 毛泽东与杨开慧伉俪情深,先后为杨开慧写下了《虞美人•忱上》、《贺新郎•别友》和《蝶恋花•答李淑一》等词作,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杨开慧深沉而强烈的挚爱。从这三首词可以看出,一代伟人毛泽东情感丰富,诗词功力颇深,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爱情词中的上乘之作。正如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长陈晋所说,这三首词“即使不能说是毛泽东一生关于爱情的全部咏唱,至少也构成了他的爱情之歌的最强音符和主旋律。”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一曲炽热纯真的恋歌</b></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与杨开慧的爱情,是一曲炽热纯真的恋歌。毛泽东与杨开慧是1920年冬天结婚的,新婚不久,毛泽东便到岳阳、华容、南县、常德、湘阴等地开展社会调查,不得不暂时离别。这种离情别绪凝结笔端,写下了《虞美人•忱上》:“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上阕以一“愁”字入手,写夫妻分别而夜不能寐的愁苦和寂寞。孤枕难眠,离愁堆积,犹如江海波浪翻滚;形单影只,漫漫长夜难耐,披衣起坐,翘望长空,指数星星。下阕以一“泪”字收笔,甚言思念之苦涩。触景生情,相思的煎熬使人脑子空空如也,爱人倩影挥之不去;黎明时分,感慨晓风残月,离愁别绪再也无法抑制而喷薄宣泄,化作热泪夺眶而出。</p><p class="ql-block"> 首先被这首词震撼心扉的是杨开慧本人。据她的挚友李淑一回忆说:“开慧经常向我谈起毛泽东的为人和品质,连恋爱中的秘密也告诉我。有一天,我们在流芳岭下散步,开慧告诉我她收到毛泽东赠给她的一首词。我问什么内容,她毫无保留地念给我听,并让我看了词稿。”可见这首词曾经怎样深深地打动了杨开慧的心,引起她心弦强烈的颤动,以至使她难以自持、按捺不住地向好友倾吐。这首词毛泽东生前没有公开发表,可能是考虑到作者的身份和江青的感受等原因,当时不便公开发表。但毛泽东对这首词非常珍视,先后手书交给卫士张仙朋和保健护士长吴旭君保存。</p><p class="ql-block"> 《虞美人•忱上》之所以如此动人心魄,令人回肠荡气,主要就在于词中所抒写的惓惓爱恋之情是那样深挚、纯真而炽热。全词意境凄清苍凉,语言通俗明快,朴素而有风韵,读来自有婉转流利、情味悠长的美感。开篇“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一个“堆”字,写尽了作者枕上那翻江倒海的情思,爱之深,思之切,愁之多。诗人们都喜欢用江水来写愁思,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辛弃疾的“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这是因为江水的流动感与愁者的情绪波动有相通之处。“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因思念而失眠,因失眠而觉夜长,披衣、起坐、数寒星三个单调的动作,写岀了诗人的无奈。“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好不容易熬到天亮,可此时他已深深感到自己在孤独凄清之中,头脑一片空白,只剩下思念的人儿身影在眼前闪动。“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望见向西流去的残月,又不禁黯然神伤,泪流不止。正是因为有这样一首道尽人间情思的款款心曲,毛泽东才显得更加真实,变得更加可亲可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一首婉约缠绵的佳词</b></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与杨开慧相知相爱,珠联璧合,但聚少离多。1923年底,毛泽东奉中央通知,前往广州参加国民党的“一大”。临行前,他满怀深情写下了《贺新郎•别友》:“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全词围绕着一个“别”字展开,描绘了三幅动人的惜别场面:一是送别路上,从横塘到东门,霜重月残,凄清如许;二是车站惜别,在长沙火车站候车室,泪眼相向,苦情重诉;三是挥手告别,登上火车,汽笛肠断,愁丝恨缕。但在写法上,却先从火车要开动说起,再折回来写候车时难分难舍的心态,再追写过横塘到东门路上送别的情景,最后又“汽笛一声”把时空拉回来,这样更加充满了离情别绪。“知误会前番书语”一句,是指毛泽东抄赠元稹的《菟丝》给杨开慧,诗中一句写道:“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这让杨开慧感到委屈。毛泽东很坦诚地进行了自我检讨,夫妻矛盾很快就烟消云散。“算人间知己吾和汝”,是他对杨开慧的深沉抚慰。“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使命感促使毛泽东从个人的情感中挣脱出来,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革命斗争的洪流中去。“眼角眉梢都似恨”“凭割断愁丝恨缕”,用了两个“恨”字,爱之深,恨之切。全词始发于情,而终归于理,刚健中含柔情,婉约中寓豪放,使儿女情长得到升华,是一首革命激情与儿女柔情有机统一的革命爱情诗。</p><p class="ql-block"> 《贺新郎•别友》除直接描写夫妻的离愁别恨之外,还通过环境、景物描写,渲染气氛,做到了情景交融。如:“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这既是景的凄清,又是情的凄清,二者水乳交融,密不可分;“汽笛一声肠已断”却写出了他内心的痛苦,难怪他要用“昆仑崩绝壁”、“台风妇寰宇”的气势,来“割断愁丝恨缕”了。</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这首《贺新郎•别友》和柳永的《雨霖铃》在表现“伤离别”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与柳词“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多么相似,“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与柳词“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也很相似,“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与柳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也颇为相似。但柳词调子低沉,缺乏阳刚之气。而毛泽东的《贺新郎》,则寓阴柔、阳刚于一体,伤而不悲,且能给读者以积极进取的鼓舞力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一位情真意挚的丈夫</b></p><p class="ql-block"> 寡情未必真豪杰,眷爱犹为大丈夫。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壮烈牺牲。毛泽东得知这一消息,肝肠寸断,仰天长叹:“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1957年5月,毛泽东在读了李淑一追念亡夫柳直荀的《菩萨蛮》,激起了他的诗情,写下了别具一格的悼亡之作《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同时,毛泽东还嘱托李淑一“到板仓代我看一看开慧的墓”。这首词不仅是追念亡妻杨开慧,还有柳直荀等无数革命烈士。毛泽东的追思便很自然地超越了个人私情,升华到了更高更广更宏伟的境界。</p><p class="ql-block"> 丈夫有泪便会流,只因到了动情处。毛泽东写给杨开慧的三首词都寄情于月,“一钩残月向西流”,“照横塘半天残月”,“寂寞嫦娥舒广袖”。月是恋人心,月是故人情。月在古代诗词中,承载着多少故事的发生,表达了多少诗人的心声,同时“月”也具有浪漫的爱情象征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对生活的热爱。通过皎洁的月光寓意着诗人内心的高尚情操,纯洁却又不失娴静淡雅的气质。三首词中又都抛洒了眼泪,从《虞美人》的“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到《贺新郎》的“重感慨,泪如雨”,再到《蝶恋花》的“泪飞顿作倾盆雨”。真正好的爱情诗,何尝不是月光下的吟唱,何尝不是由血与泪、歌与哭、爱与情串联凝结起来的呢?</p><p class="ql-block"> 在毛泽东心中,杨开慧既是“骄杨”,也是“杨花”。章士钊曾经请教毛泽东,“骄杨”两个字怎么理解?毛泽东说:“女子革命而丧其元,焉得不骄?”1963年9月1日,毛岸青和邵华请求毛泽东抄写《蝶恋花•答李淑一》给他们留念,毛泽东提笔写成“我失杨花君失柳”。两人提醒:“不是‘骄杨’吗?”毛泽东缓缓说道,称“杨花”也很贴切。是的,“骄杨”,是共和国领袖对一个革命烈士的颂扬;“杨花”属于夫妻之间的昵称,这是丈夫对妻子的爱恋。毛岸青、邵华感慨道:“称‘骄杨’表达了爸爸对妈妈的赞美,称‘杨花’又表达了爸爸对妈妈的一片深情。”</p><p class="ql-block">(此文系作者在成都市高新区图书馆举办的“读经典学四史”阅读分享会上的发言)</p> <p class="ql-block">读毛词《虞美人.枕上》</p><p class="ql-block">文/子墨</p><p class="ql-block">江海翻波心上秋,寒星残月泪长流。</p><p class="ql-block">多情自古伤离绪,佳句从来起别愁。</p><p class="ql-block">世事烟云如梦蝶,人生风雨若行舟。</p><p class="ql-block">男儿本是金钢骨,爱到深时亦婉柔。</p> <p class="ql-block">读毛词《贺新郎.别友》</p><p class="ql-block">文/子墨</p><p class="ql-block">月残霜重路凄清,泪眼那堪汽笛声。</p><p class="ql-block">孤旅相思千里爱,百年知己万般情。</p><p class="ql-block">从来离别心头恨,自古英雄身后名。</p><p class="ql-block">细读毛词多感慨,丈夫风范世人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