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旅行纪实】No.10 日本

翟东风

<p class="ql-block">在2004年以前,时速超过200公里以上的高速火车,我还真没有体验过。</p><p class="ql-block">2004年的夏至,我正在芬兰拍摄极昼专题,接到了旅日作家毛丹青先生的邀请,北欧旅行结束后,我匆匆来到了日本。毛先生策划了一部“狂走日本”的书,我配合他完成部分图片。</p><p class="ql-block">我们从大阪出发,终点是位于九州地区的博多车辆所。此行,我们有一项重要的任务,采访一位新干线女驾驶员,她就是“铁道东游记”中的女主角。</p> <p class="ql-block">阿毛是中国人,旅日华人作家,他用日文写作,他写日常生活中的日本人,日本舆论界认为他的日文著书,是20世纪最成功描写日本人的文学作品,曾获日本第二十八届蓝海文学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土田晶代,日本新干线第一代女驾驶员,被中国网友称为“超级女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土田晶代每次驾驶高速列车时必带的物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大阪车站驾驶员工作室的墙壁上,可以看到土田晶代的名字出现在第17班组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阿毛即是策划,也兼顾导演,出发前给土田晶代讲解我们的具体拍摄内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土田晶代在与同事交接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主动上前询问带孩子出行的旅客,是否需要她的帮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小个子的土田晶代,端坐在新干线特快“光”号机车宽敞明亮的驾驶室里,身姿笔挺,目视前方的表情,看起来真的有点严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我即将进入驾驶室的时候,土田小姐表情严肃地对我说:“列车在行驶过程中绝对不能使用闪光灯,不允许有干扰驾驶员的举动,不允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我做出了N多项保证之后,才被允许进入驾驶室,事后得知,我是第一位被允许在高速列车运营过程中,在驾驶室里拍摄的外国记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九州博多车辆所,是JR西日本铁道公司于1990年投资建设的项目,位于博多南线的终点站,主要负责新干线特急列车的日常保养和维修,由JR九州所经营管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日本不同时期、不同型号的高速列车静静地停在博多车辆所,我大致看了一下,约有七八种之多。那个年代我国还没有高速列车,所以我在镜头中长时间地注视着这些长鼻子的怪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远处俯瞰博多车辆所,密密麻麻分布的电力网线和交错的铁轨,看久了容易得密集恐惧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高速列车每次远行归来的时候,都要先洗个桑拿浴再进入车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新干线500系列机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新干线700系列机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JR公司派来的随行翻译,小川晴子女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梅小路蒸汽机车馆,位于日本京都府,由西日本旅客铁道公司经营管理,是以蒸汽火车头为主题的铁道博物馆。可惜我当年还不是火车迷,没有详细了解一下日本的火车发展史,回想起来有点遗憾。</p> <p class="ql-block">2004年第一次去日本采访的时候,我使用的是胶片相机,Kodak彩色反转片,因为是重要的专题采访任务,我破例带了30个胶卷,在当时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每个胶卷可以拍36张照片,满打满算也不超过1100张,在胶片时代,靠摄影谋求生计的摄影师,除了能熟练掌控相机的技巧之外,还必须学会精打细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京都去往岚山的嵯峨野号观光小火车</p> <p class="ql-block">在观光列车上为游客拍摄一次成像纪念照的日本女学生,她们是利用假期打短工补贴学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06年初,当我再度赴日本与阿毛先生合作的时候,我己经开始使用数码相机了,我们的拍摄题材依旧有关于铁路的故事,不过这次添加了穿着传统和服的模特,拍摄内容也更加丰富了。</p> <p class="ql-block">日本是我去过最多的国家之一,超过十次以上,多数都与毛丹青先生有关,《狂走日本》是毛先生的随笔,讲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细微末节,不少图片出自我手,那些年没少去日本晃荡,也算与“狂走”沾点边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03.10于北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