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民国通俗演义》中,用了专门篇章记述了蔡锷其人。</p><p class="ql-block"> 蔡锷,字松坡,湖南宝庆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的云南新军起义,袁世凯为确保称帝,将他调入京城,既是时时监控,也在刻意拉拢之。</p> <p class="ql-block"> 蔡锷身处京城,处处时时被试探被监视,原先他曾对袁世凯把有幻想,但自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的卖国条约后,蔡锷彻底寒了心。</p><p class="ql-block"> 艰难时期,蔡锷不问政事,每天醉生梦死,出入于烟花柳巷之中,其间成就了与小凤仙的一段佳话,同时周旋于“筹安会”杨度及袁身边的红人梁士诒之类人士之间,时时违心为“帝制”叫好,敢于在所谓的请愿书上签名,终于使袁世凯及其走狗放松了警惕。 </p><p class="ql-block"> 在巧妙的自导自演夫妻反目戏后,送走了妻子,又借看病为名,辗转反侧,历经颠沛,在小凤仙的帮助下,经天津瞒天过海,转日本终于回到了云南,领导了反对帝制的著名护国起义。</p> <p class="ql-block"> 大智若愚的蔡锷在困境中镇定自苦,头脑清醒,目标坚定,其隐忍与蛰伏能力令人敬佩之至,即使老奸巨滑的袁项城也自叹弗如。虽然34岁就英年早逝,但蔡锷以他杰出的指挥才能和斗争艺术,在民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赢得后人永远敬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