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旧事————送公粮

松竹梅

<p class="ql-block">门前陇!</p> 进桥子头第一栋老屋 本图来源于网络 本图来源于网络 <h1><b>  </b>初秋的田野,水田里嫩绿的禾苗一行行又竖了起来,整齐均匀,像一块块绿油油的地毯连成了一片片。晒谷场上空气里弥散着稻香,却时常有赶鸡鸟的声音,带给农民一种丰收的喜悦。打记事起,生产队在每年夏收秋种双抢完毕之后,队里就要抽出一部分壮劳力,把潮湿的稻谷,从新屋里仓库,挑到上面坪里水泥稻场上翻晒,翻晒好的稻谷用风车吹掉瘪谷茅叶,再一担担挑回奉先堂仓库,准备送公粮。公粮是送给国家的,不能有半点杂质。担回来的稻谷再用风车吹走瘪壳谷粒。因为这些瘪壳谷粒,可分给社员,收藏起来作猪饲料。掉下的稻谷颗粒饱满的,这才是好谷子。再把这些好稻谷分作三大部分处置。一是选出最好的送到上级指定的粮仓,这就叫送公粮。再接着把剩下的稻谷,按稻田比例留足来年的种谷妥善保管。三是按相关规定如烈军属、现役军人家属、五保户、特困户,按工分、按劳力、按人口等情况,分给社员吃,叫做口粮。社员们虽然解决不了自身的温饱,但爱社如家的观念深入人心,先国家、后集体的意识,已蔚然成风!完成粮食征购是农业社的头等大事。怎样才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国家的征购任务,成了各级党和政府的头等工作,也是农民义不容辞的责任。</h1><p class="ql-block"> 农村当时实行集体生产劳动,交公粮是以生产队为单位。因为桥子头的木板桥不能过拖拉机,队里最初送公粮时,先把装好麻袋的稻谷用板车拖到桥子头再装上拖拉机,运至公社指定的粮仓去!七十年代后期,桥子头才架了石拱桥,可以把汽车开进新屋里仓库前装运。</p><p class="ql-block"> 八0年初秋,有幸亲历和参与了交公粮。俗话云:秋夹着伏,热得哭。正当十八个秋老虎发飙,早上一起来,热气就慢慢熏人!维红哥开着一辆东风货车停稳在停车场,那停车场与奉先堂,新屋里两仓库都分别相隔一栋房成品字型。队里的男妇青壮劳力早已动员起来了!队长钟利民一声令下,妇女们在保管员福生哥的带领下率先去到奉先堂仓库,奉先堂装稻谷的仓库,是两面靠墙,两面用杉木板镶接,仓底也是用厚木板镶接,离地面大概一米高。仓门是用活动的木板作成的!仓门旁边安了一个斜漏口,内有一块闸板。手脚麻利的妇女早已张开麻袋口,放在出谷口下兜住。闸板一抽起,稻谷便倾泻而下!一袋稻谷装满,立即换一个袋装,一旁的妇女则立刻用事先烤好搓成的棕叶绳捆好。立马来两强壮的妇女,双手一把抓住袋角,往磅称上一甩,十袋一称。然后再提起来!一个男人便往下一蹲,麻袋刚好贴在肩背上,两妇女顺势一抬。男人一掀而起。肩着装满稻谷的麻袋往外走。车厢门早已打开后门,车上也有两三人在等着,背粮的壮男急步走近后门时,一转身,腰一挺顺势就把稻谷麻包甩落在车厢里了!车上的人立马抬起往车厢前面叠实!“走开点。”后面接二连三的来了背麻包的!怕前面挡住,大喝了一声!前面的闪开后,后面的陆续把麻包甩车厢了!车上负责点数的会计从云哥不时地提醒大家:“慢点,慢点。注意安全!”背麻包的你追我赶,车厢的稻谷麻包不到两个钟就装满了!从云哥连声大叫道:“好了!够了!装满了! 装满了!”大家才停下来,那身上的衣服都像从水里刚拎起来,汗珠在阳光照射下,象一串串金珠往下掉。滴在地上都像下了过云雨! </p><p class="ql-block"> 装好车了,从云哥就分咐道:“喊多几个人一起跟车走,到粮站下包!”由于家里还要留人装车,队里本来男劳动力少!妇女们留家里,福生哥也要留家里看仓库,几个弱一点的老人家也只能留家了!能去的廖廖无几,党英嫂子时任妇女队长。她指着我和从财两个对队长说:“队长带五六个男的去,从云哥到时要计数和看称,人员不够,带上这两个后生子去,帮忙上肩也可以!”大家爬上车坐稳后,维红哥发动汽车,慢慢地驶出桥子头!队里离县粮站有二十多里路程,八十年代初期的公路都是坑坑洼洼,崎岖不平的沙石路面。无风一股尘,有风土埋人。汽车稳稳的向县城开去,透过车后的翻滚的沙尘看到,车后时有载满稻谷的大拖拉机,小拖拉机被超过,它们冒着黑烟“突突突”,拼命地往前赶,都为了早点赶到粮站。</p><p class="ql-block">到了粮站,我们按要求卸下稻谷叠好,汽车开走后一看,偌大的粮站大院里热闹非凡,人声鼎沸,验粮的、司磅的、开票的、上仓的、过风车的、一片繁忙的送公粮的景象。在粮站大院里,聚集着来自本县四面八方交公粮的农民,领队的更是相互打探着验粮的水份标准,杂质要求,把酷热的天气早已忘却得一干二净。当邂逅熟人时,像久别重逢的亲人一般,有的寒暄一番,有的坐到粮站的阴凉处叙叙家常,有的三五成群坐在一起聊天,彼此有聊不完的话题,有说不尽的家常话。粮站各面墙上都张贴了许多红色标语,还悬挂了横幅。上面写着"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热烈欢迎广大人民群众,踊跃交送爱国粮!”</p><p class="ql-block"> 在等待验粮时,看见粮库的那些验粮员走近其它粮堆时,他们一手拿着一把空心钎子,腋下夹一叠专门写号码的小票,后面也跟了一群人。验粮员用力把铁钎子猛地插进麻袋里,麻袋里面的稻谷从空心的钎子里流出来,被验到的都点头哈腰地赔着笑脸,也有的立即递上烟拍拍马屁,都在讨好验粮员对自己队里高抬贵手。老练的验粮员把稻谷放到嘴里咬一下“嘎嘣”,便立马给你的谷子划定级写上号。如果双方有争议,则再把铁钎子插进麻袋里,从空心的钎子里流出稻谷,放水泥地上再用大铁坨一磨。稻谷裂开后,米粒饱满完整才算合格,才能拿着他签字的号票去过秤入库。但对于水份杂质严重超标的稻谷则予以拒收,那就要拉回去重新翻晒了。</p><p class="ql-block"> 忽然间,人群踊动,几个生产队为争早点验谷上磅而争执起来了!话不投机就推推搡搡了!这时维红哥又折回来了!他上前同旁边一个验粮员耳语几句就走了!验粮员停了一大会,就过来帮忙验完稻谷,开好了票就开始过磅,队长分咐我和从财帮大家上肩,他带领大家把过完称的稻谷,扛着爬上长长的木板梯倒入粮库,那木板梯晃晃悠悠直到房顶,看得让人心惊胆战。生怕连人带包一起掉了下去。从云哥在磅称旁守着,一边点包数,一边计斤两,好不容易拿到了过秤单,忙到粮站会计处去结算了。一车的稻谷入库后,队长宣布休息。大家轮换喝着用竹筒罐从家里月塘装来的冷水,补充点能量,缓解一下疲劳。队长清点了一下人数,除从云哥去结算外,其他人全部到齐。因为还有几车粮没到,大家吃了队长买来的包子,或坐或站阴凉处,等待第二车稻谷的到来!</p><p class="ql-block">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就四十多年过去了。许多事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淡忘。但送公粮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怎么也无法忘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壬寅年仲春于珠海</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