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为贯彻落实汉中市教育局集团化办学和市直高中学校学科建设,汉中市教研室于2022年3月8日组织相关学科教研员及名师工作室团队力量,在张增发副主任带领下到陕飞一中开展“借力团队研修 助推高三二轮复习”为主题的高三二轮复习备考研讨活动。整个活动分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听课环节,各学科教研员和送教名师共同听所在学校的高三二轮复习课。第二环节,送教名师课堂展示二轮复习示范课。第三环节,总结反馈。</p> <p class="ql-block">第一阶段:上午来自陕飞一中的四位老师为大家展示了四节(政治、地理、语文、数学)高三教学交流课,四位老师分别根据各自的教学进度,有两节试卷讲评课型,有两节知识专题梳理,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通过情境呈现、考点预测、重难点分析、例题讲解等展现了陕飞一中课堂实际,可圈可点,课后各教研员和执教老师进行了诚恳交流,既谈了教学中的亮点,又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彼此获益良多。</p> <p class="ql-block">第二阶段:下午是来自龙岗学校的高三政治教师杨军河、地理教师程同伟为大家展示了两堂精彩的二轮专题示范课例,两堂课就好比两道菜,营养丰富而味有不同。杨军河老师讲授的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这块的专题,课堂设计活,亲和力强,又讲有练,讲练结合,学生活动自然而恰到好处,在“活动”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建构、迁移和运用。程同伟老师的课从近年来高考试题出发,引领学生梳理《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这一节知识体系,感受高考试题的魅力及答题技巧,他从高考试题的命制特点进行思考,引领学生思考设问要求,分析关键词,提炼方法,组织答案,明晰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比较成功的一节二轮复习课。</p> <p class="ql-block">第三阶段:总结反馈,交流研讨。各学科教研员万敏杰、冯云、惠亚娟、邓小彦,根据各自的观察视角,结合自己对今年高考掌握信息的理解,详细的对六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p> <p class="ql-block">我作为本次活动的组长,对全天活动也进行了总体反馈。奔着优点说够,问题谈透的原则,重点的谈了二轮复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p><p class="ql-block">首先,定位不准确。高三的二轮复习课,是一种比较难上的课,走了好几个学校的课堂,总体上的感觉,二轮复习很多老师走进误区,找不到切入点,一轮过后,大多数基本上是一种被动式、随机式的复习课,特别是试卷讲评课型是比较典型的,走到哪里歇到那里,比较随意,反反复复,不知所云,老师们也不备课,这不仅增加了学生负担,也浪费了学生的时间。有几个问题是比较明显的。一是是很难区分一轮和二轮复习的侧重点在哪里,如果一轮的重点在于基础知识的梳理,那么二轮应该以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解题能力的提升为主要目标;二是是很难把握学生真正的需要什么,尤其是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需要什么,是不是可以在学习经验的积累上,做一些方法论或者思路方面的提炼?三是不太关注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上,教学的目标应该如何定位。教学也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也需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尤其是最后阶段的每一堂课,都要有效果,要让学生确实有收获,这是需要我们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的,如何精简教学过程,如何突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有效性值得我们认真思考。</p> <p class="ql-block">我以为,“二轮”复习的重点和方向,应该是应试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在这个前提下,要让学生再一次对教材的基本知识,依据课标必备知识范围,比对教材的编排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梳理。从教学的角度上说,需要处理好下面三个问题。首先,教师必须熟悉近5年文综试卷学科的命题特点,对每一个模块、每一类题型都应该有非常清晰的了解,“胸有成竹”才能下笔如神,如试题基本的类型、特点,必备知识、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如何在试题中呈现,需要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类梳理,归纳共性,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学,从而让学生可以明辨题型,对一些不符合陕西卷命题特点的试题,即使是“高考试题”,也没有必要视为“经典”而膜拜之,完全可以一丢了之,教师要跳出高考试题看高考,放出眼光,也要指导学生能够放出眼光,明辨什么样的试题是适合自己需要的,特别是陕飞一中这样的学校,不必绝对的按照一些大学校学生情况,一味的照搬其所谓的“三轮复习法”,一轮复习的时间节点可以长一点,结合学情搞大一轮复习,这样针对性更好。</p> <p class="ql-block">其次,针对性不够。我们也要把自己对于试题的思考或者说老师对高考试题的感受,分析、讲解,分享传授给学生,这一点地理程同伟做的比较好。通过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比较清晰地了解试题的特点如果再能从命题的四个要素(素养立意、情境建构或材料选择、设问要求、答案编制)分析试题构成,并从中体会到应试的基本策略与方法,那就更好了。“授人与鱼,不如授之于渔”,掌握了方法,才有可能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在这个过程中,或者说讲完高考真题,再结合当下热点拓展,自己尝试命制试题,试题可以是模仿的,也可以是改编的,或者原创的,教师只有有命题的体验,才会有指导科学解题的思路与方法,同时,也可以指导学生也来尝试一下如何命题,这种换位思考,是很有价值的,没有真切的体验,就不会有思维惯性的突破和解题能力的提高。</p> <p class="ql-block">第三,注意方法指导。复习的最后阶段,我们要从方法论甚至思维方式的层次上给学生提供一些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指导,特别要让学生懂得“理论联系实际”,懂得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如何链接,如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个话题,六中全会三个地方讲,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上讲,这次两会上又是很热的话题,那么我们就要引领学生感受、思考这个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专题梳理讲解,通过引导对社会生活现象的关注、观察和有意识地思考,培养学生以“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这肯定要比单纯地做试题、讲评试题有效的多。尤其是主观题的训练确实是需要的,但是如果我们选用试题不具有针对性,会导致学生在思维上的混乱,也会增加学生对于学科的抵触情绪,这是需要我们引以为戒的。</p> <p class="ql-block">反馈结束后,张增发副主任进行了总结讲话,强调:要反思总结本次送教活动的收获,把握高考方向,备考方向;要高度重视高考备考,出台方案,立即落实;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依据学情,精准备考,提高效率;要用耐心、责任心守护学生到最后一刻,确保今年高考稳中有升。</p> <p class="ql-block">一天活动结束,下午六点多了,有点累,一行8人,匆匆吃碗手擀面,返回汉中,路上看见夕阳,忍不住让同伟停车留下美丽瞬间,品味这一瞬忽然想起若愚先生的《夕阳赋》。</p><p class="ql-block">徐徐西去,恋恋不舍,遍地流光。琴笑高楼,依窗远眺,满目辉煌。或听太白醉酒,又闻东坡叹月,遥遥多少华章。莫道明日依旧,岁月早已荒唐!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2年3月9日</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