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大地复苏的季节,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天气多变、雨水增加等因素,许多细菌、病毒等也“跃跃欲试”,所以春季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为加强春季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做好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帮助学生增强健康意识,重视体育锻炼,保持健康体魄,杜绝因生病缺课造成学习上的困难,歙县新安小学通过加强防治春季传染病知识的普及教育,让同学们提高对防治春季传染病重要性的认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让传染病远离校园,让同学们健康快乐成长!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一、常见传染病</font></b></h1> 常见的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禽流感、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诺如病毒等,它们主要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一些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div> <b> 1.流行性感冒</b><br></div><div>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至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至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其他方式被病毒污染。</div> <b>2.水痘</b><br>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圆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至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b>3.手口足病</b><br> 手口足病由一种肠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是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至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和口腔颊粘膜。1至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b> 4.流行性腮腺炎</b><br>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腮腺病人的飞沫进行传播。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表面发热,有触痛,开口和咀嚼时疼痛明显,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 <b> 5.诺如病毒</b><br> 诺如病毒又称为脓融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诺如病毒导致感染性腹泻,且传染性较强,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br> 感染诺如病毒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或伴有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症状,儿童患者呕吐、恶心多见,成人患者以腹泻为多,呕吐少见。病程一般为2至3天,此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恢复后无后遗症。 <b>6.麻疹</b><br>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8至12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主要表现发热、咳嗽、打喷嚏、流涕,眼皮发肿、流泪、怕光,口腔内出现白点,随后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通常2至3天内皮疹扩散到全身,维持4至7天。 <b>7.禽流感</b><br> 由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以呼吸道损害为主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病毒随病禽分泌物、排泄物及尸体的血液,器官组织、饮水和环境以及衣物、种蛋等传播,造成环境污染,亦可经过消化道和皮肤伤口而感染。其症状类似于流感。 <b>8.流行性脑脊髓膜炎</b><br>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患病后会出现剧烈头痛、嗜睡、颈部强直、喷射性呕吐等症状,传播主要是病人或带菌者飞沫传播。 <b>9.红眼病</b><br> 红眼病又称急性结膜炎,春季发病率较高,感染红眼病后几小时内就可以发病。初起眼发痒,有异物感,怕光,流泪,结膜充血,眼脸红肿。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二、预防措施</font></b></h1> <b>1.勤洗手</b><br> 勤洗手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提倡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餐前餐后或接触污染物后要洗手。 <b>2.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b><br> 保持家居环境和工作学习环境的清洁和良好通风状态。经常打扫室内,保证室内开窗通风。 <b>3.注意及时增减衣物</b><br> 春季衣服的增减要适当,并且及时根据天气状况调整。注意运动后出汗较多容易着凉现象。 <b>4.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b> <br> 避免接触感染,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减少可能与患病人群的接触机会。尽量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平时要注意卫生,佩戴口罩。 <b>5.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 </b><br> 春天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同时注意气候变化,合理安排运动量,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b>6.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b><br>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保护他人的健康。咳嗽或打喷嚏后及时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b>7. 接种相关疫苗 </b><br> 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也是投资小,收效大的预防举措。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三、春季饮食注意事项</font></b></h1> <b>1.保证钙质的充足供应</b><br> 春天是长个的好季节,长高主要是骨骼发育的结果。骨的主要成分是钙。含钙丰富的食物有牛奶、肉类、虾皮、芝麻、海带等。<br> <b> 2.多补充维生素C</b><br> 维生素C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对我们的身体有很重要的作用。尽量多吃些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如:柑橘、苹果、西红柿、青菜等。<br> <b>3.多吃粗粮、杂粮有好处</b><br> 粗粮、杂粮能给人体补充微量元素、各种维生素和纤维素,可以多食用粗、杂粮,如玉米、小米、山芋、干豆等。 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常开窗、多喝水,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个人体质,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如发生上述典型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明确诊断,正确治疗,不要擅自处理,以防延误病情。<br><br><br><br> 同学们,让我们学会预防疾病、应对疾病,以健康的心态,快乐的心情积极投身到学习生活中,享受春天的美好、享受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