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昨晚住晋祠新开发建设的区域,一早在新区餐厅吃了本地早餐。穿过未完工的全国标配“古城”“老街”——古唐街。</p> <p class="ql-block"> 晋祠公园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为古代晋王祠,始建于北魏,是后人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p> <p class="ql-block"> 过安检进入晋祠公园西北部。</p><p class="ql-block"> 寺一般特指佛教建筑,祠和庙泛指供奉神明和各种圣贤的祭祀建筑,两者之间的含义有重合的地方,但是也会有一些区别,庙更多是供神的场所,祠很多时候是对历史名人纪念性的场所。所以,晋祠前身叫唐叔虞祠。</p> <p class="ql-block"> 我在2001年,2005年来过两次晋祠,据介绍这一片公园是2007年建的。</p> <p class="ql-block"> 对于新建这类建筑我们兴趣不大,路过而已。</p> 四美亭 <p class="ql-block"> 建于2007年的“四美亭”扇形亭。西壁长廊有砖雕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即西施(沉鱼)、王昭君(落雁)、貂蝉(闭月)、杨玉环(羞花),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会仙轩。</p> “龙兴晋阳” <p class="ql-block"> 为纪念太原建城2500周年而塑的李世民及其群臣的青铜雕像,2003年7月23日雕塑落成。</p> <p class="ql-block"> 中间骑马者为唐太宗李世民,左侧为国舅长孙无忌,右侧为李绩,前面为尉迟恭,最北侧两位前是魏征,后为马周。</p> <p class="ql-block"> “龙兴晋阳”</p> <p class="ql-block"> 仙翁阁又称红阁。 因阁上供奉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得名。此阁创建于明代弘治年间(1488年一1505年),清代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重修。 公元2007年维修。坐东朝西,底坐为砖砌券洞,东西贯通,阁为两层结构,上层塑仙翁像,下层塑菩萨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宝墨亭。</p> <p class="ql-block"> 晋祠始建于北魂,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叔虞封唐,兴修水利,唐国人民安居乐业.后其子姬燮即位,因境内有晋水,便改国号为"晋".人们缅怀叔虞的功绩,便在这晋水源头修了一所词堂来祀奉他,后人称为晋祠。</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晋祠的主体景点建筑</span> 为中轴线上的: 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p> <p class="ql-block"> 水镜台它是由两部分拼接而成的,分别修建于明朝和清朝不同的时期,屋顶尤其表现出非常不一样的个性。东半部这个屋顶是很典型的“重檐歇山”顶,所谓“歇山”是造型比较丰富的坡顶,它会出现一个三角形的垂直断面,好像歇了一下。下面又加了一层屋檐,叫“重檐”。而舞台部分的歇山顶没有正脊,上面一道弧线,显得更加柔和,这个叫“卷棚歇山”。</p><p class="ql-block">“水镜台”这个匾额是清朝时著名的文人杨二酋所题的。</p> <p class="ql-block"> 古树环绕处是“金人台”,四尊铁人姿态英武,因铁为五金之属,人称之为“金人台”。</p> <p class="ql-block"> 露天的金人台,四角分别站立一尊铁铸的神将,他们是为了守卫整个晋祠。本来这个金人台是北宋时期所建,四尊金人都是宋朝作品,不过因为时光的流逝,其中有一尊金人后来丢失了,在民国时期重新铸造完成。</p><p class="ql-block"> 金人台中央放了一个琉璃的小阁。</p> <p class="ql-block"> 人像上铸字清晰。</p> <p class="ql-block"> “对越坊”建于明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对越"二字取自</p><p class="ql-block">《诗经。周颂》“秉文之德,对越在天"'对"为报答;“越"为宣扬。"对越"在此意为报答宣扬圣母的功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钟鼓楼创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钟鼓,是古人用来报时的工具,日出敲钟,日落击鼓,故有:“晨钟暮鼓”之说。</p><p class="ql-block"> </p> 鱼沼飞梁 <p class="ql-block"> 下面视频中呈现了“鱼沼飞梁”全景。鱼沼飞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桥形,如大鹏展翅,位于圣母殿前,形状典雅大方,造型独特,是国内现存古桥梁中仅有的一例。</p> <p class="ql-block"> 借用网络俯瞰拍片,<span style="font-size:18px;">“鱼</span>沼飞梁”,呈十字桥形。</p> <p class="ql-block"> 晋祠最著名的建筑为圣母殿,创建于宋代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圣母传为姬虞之母邑姜。 </p><p class="ql-block"> 圣母殿为宋代木结构古建筑的经典。圣母殿面阔七间(间:——柱与柱的距离为一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 因为九间是最高规格,七间的圣母殿建筑规格很高了。黄绿色琉璃瓦剪边,殿高19米,庄严古朴,气势宏伟。</p> <p class="ql-block"> 殿前廊柱上有木雕盘龙八条,是仅存的符合《营造法式》里规范的木雕盘龙柱。八条蜿蜒欲动的木龙,豪放健美,怒目利爪,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圣母殿还有一个特别之处是,前廊比较宽。圣母殿整个进深有六间深,而前廊就占有了两间深。建筑学上把这种前廊的空间称为灰空间,有足够的开阔和通透。</p> <p class="ql-block"> 圣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堂宽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3尊(含后补塑2尊),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态庄严,雍容华贵,凤冠霞帔,是一尊宫廷统治者形象。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动,情态各异,是研究宋代雕塑艺术和服饰的珍贵资料。</p> <p class="ql-block"> 2001年我们第一次来这里时,大殿没有栏杆,塑像也没有框,游人可近距离观看。不过当年游客没几人,看侍女塑像者只有几位专业人士,近距离议论塑像造型色彩等。</p> <p class="ql-block"> 周柏、难老泉、侍女像誉称“晋祠三绝”。</p> <p class="ql-block"> 宋代侍女的塑像,每尊都不一样,年龄大概是从16岁到40岁不等,身高平均一米六左右,很接近于真人的高度,她们的服饰是非常典型的宋代宫廷服饰。另外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工作职责,有不同的动作、不同的表情,手持不同的器物,比如有的人捧印、有的人拿笔,有的人拿梳妆用具等等,所以表现出非常生动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晋祠有三泉,分别是:善利泉、圣母泉、难老泉。</p> <p class="ql-block"> “难老泉”,俗称“南海眼”,出自断岩层,终年涌水,生生不息,北齐时有人据《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之句起名“难老泉”。周柏、难老泉、侍女像誉称“晋祠三绝”。</p> <p class="ql-block"> 千年古树“卧龙周柏”。</p><p class="ql-block"> 参天古树周柏,老枝纵横,盘根错节,位于圣母殿左侧,相传为西周时所植,距今已有2700多年。树身已向南倾斜约40度,但仍充满了生机。左右两株,同年所植,故称齐年古柏。一株为东岳寺西南的长龄柏,高15—16米,干粗2米余,形似卷龙,叶如浓云,挺拔壮美。另一株就是圣母殿北侧的齐年柏。可惜有一株在清朝道光年间被砍伐了。剩下的一株,横卧如龙,斜倚在擎天柏上,披覆在圣母殿左侧。北宋欧阳修在庆历三年(1043年)来到晋祠题写诗句:“地灵草本得余润,郁郁古柏合苍烟。</p> <p class="ql-block"> 明末著名书法家博山也在树旁留下“晋源之柏第一章”的名笔 </p><p class="ql-block"> 晋祠古木众多。树龄最长、最负盛名的是植于周代的两棵柏树与汉、隋、唐的三株槐树。</p> <p class="ql-block"> 苗裔堂,俗称奶奶庙或子孙殿。创建年代不详,元致和元年(公元1328年)重建,明正德六年重修。殿内供奉送子娘娘等像。</p><p class="ql-block"> </p> 偶遇同学及家人 <p class="ql-block"> 上午九点钟陆续有旅游团到来,我们选择避开大队伍,找人少之处走走。</p><p class="ql-block"> 忽然听到一熟悉的声音,追上去一看,果然是中学张同学。她与我俩有半个世纪的同学情,她们夫妇还和王嗲同在汨罗工作多年。</p><p class="ql-block"> 记得1968年12月,我第一批下放汨罗农村当知青,张同学出身好,随学校领导送我们到汨罗天井公社。当晚四个女同学挤在一张竹棍当床板,上铺稻草当棉絮的床上。半夜大雪纷飞,雪花从瓦片缝隙中飘落到被子上,因为没有灯,我们不知为何冷,只有四人蜷缩在一堆,天亮后一看才知昨晚睡在雪中,被头处都结了一层冰,鞋子也是在雪里刨出来的。这种印像刻在脑海里了。😂😂</p> <p class="ql-block"> 张同学这次是与兄弟,老公,弟媳一起参团游。我因当年是寄读生,所以经常去学校附近的同学家里玩,张同学家四兄妹都是我们校友,大家都很熟悉。</p> <p class="ql-block"> 晋祠里的猫咪和英皇宫里的鹅一样,见过世面,面对每日成百上千的游客围观,依旧我行我素,当你不存在。😅😅</p> <p class="ql-block"> 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这一组建筑物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p> <p class="ql-block"> “待凤轩”清康熙置十七年(1718)创建,乾隆ニ十一年(1756)重修,1982年重建, 坐北向南,面阔三间,进深六间,单檐硬山顶,梁柱结构简洁,前有壁廊,横匾及楹联均为杨二酉所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读书台,北齐名相杨愔,文武双全,<span style="font-size:18px;">辅助高欢成就霸业,其曾在此</span>读书。</p><p class="ql-block"> 读书台 位于半山腰,南连吕祖阁,北接三台阁,为明嘉靖二十七年 (1548)邑人高汝行所建,清乾隆五十年(1785)重修。建筑长9.15米, 宽6.22米,檐高3.08米,面积56.91平方米,坐西朝东,面阔3间,卷棚硬山顶,前廊深1.3米,檐下悬画卷式“读书台”匾额,为太原知县吴重光题写。</p> <p class="ql-block"> 巧思入神纪念鲁班祖师爷。</p> <p class="ql-block"> “水母楼”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创建。位于晋祠难老泉亭上方,俗称梳妆楼,别号水晶宫。楼内水母像铜质金装,端坐瓮上,神态自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晋祠虽处黄土高坡,但这里却泉流环绕,溪水潺潺,四季如春,素有“山西小江南”之美誉。正如建筑造园学家梁实秋与林徽音所书:一进了晋祠大门,那一种说不出的美丽辉映的大花园,使我们惊喜愉悦,过于初时的期望。无以名之,只得叫它做花园。其实晋祠布置又像庙观的院落,又像华丽的宫苑,全部兼有开敞堂皇的局面和曲折深邃的雅趣,大殿楼阁在古树婆娑池流映带之间实像个放大的私家园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王琼祠,王琼(1459-1532)字德华,号晋溪,山西太原县人。明代进士,历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朝。历任工部、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该祠建于明嘉靖末年,内供王琼像。门上思挂"山高水长"匾额。阶下银杏两株,左雄右雌,祠前晋水架桥,曰:“仰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王琼祠明间檐下,有赵望进1985年书的一匾 :山高水长</p><p class="ql-block"> 匾文取自宋·范仲淹《范文正公集·严先生祠堂记》:“云山誉誉,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之句。</p> <p class="ql-block"> 溪水边几棵百年银杏树,再过一段时间银杏叶将变黄,这里又是另一番景象。</p> <p class="ql-block"> 下一集,我们将走进这个园子。</p> <p class="ql-block">下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上之旅(19—2-2)太原市晋祠公园—2020.09.18</p><p class="ql-block"><br></p> 附2001年照片 <p class="ql-block"> 2001年游晋祠所拍主要景点照片,于当年寄给在外学习的小孩了。现在我手里只保留了下面几张。从中可以看到很多变化,例如:民 国补造的金人是单独摆放的,围栏上还书有制造时间。</p> <p class="ql-block"> 难老泉与出水口。</p> <p class="ql-block">附上“杭州小黑”详细生动的导游讲解,让晋祠的历史活起来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