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2年3月9日上午,寿光市凤华小学组织开展聚焦大单元大概念“学教评一致性”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研讨活动。全体道德与法治教师参与了此次观评课活动。</p> 精彩课堂展示 <p class="ql-block"> 刘海迪老师执教的是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地球——我们的家园》第一课时,本堂课紧扣学习目标,创设三个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思考,学会表达。</p><p class="ql-block"> 活动一:“认识我们生存的家园”,学生通过查找、分享资料,说出地球为人类提供各方面的生存条件,是人类生存的家园。活动二:“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通过探究“如果离开地球,我们人类还能生存吗?”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用前认知说明问题,再阅读资料用证据说明问题,最后认识到人类离开地球将无法生存。活动三:“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学生通过探究典型案例——哈尼梯田的布局系统,理解顺应、尊重、善待自然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法宝。课堂最后通过总结谈收获环节,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我们的地球应该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萌发出感恩地球,珍爱、保护地球母亲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 杨青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下册第四课第二课时《我们的公共生活》,本课围绕学习目标设计了三个活动。</p><p class="ql-block"> 活动一:“公共生活设施同爱护”,以课前调查和视频的形式,让学生们明白公共设施与人们的关系,自觉爱护公共设施;活动二:“公共资源要保障”,让同学们判断对待公共资源的行为,不当行为导致的严重后果及探究不当行为的原因和帮助他们改正不当行为,让学生认识到私自占用、浪费公共资源的行为不可取,只有保障公共资源,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丰富、更便捷;活动三:“共享生活享便捷”,以小组讨论的方式,交流发生在身边的共享生活事例以及给生活带来的影响,最后落脚在学生们的做法上。 </p> <p class="ql-block"> 冯立苗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下册《生活处处有规则》一课,从游戏入手,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通过体验游戏感受到了规则存在的意义。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前调查活动,学生们找出了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规则,拓宽了视野。最后“生活规则我反思”活动,冯老师先放手让学生谈规则的作用,又补充视频资料让学生体会更深一步,真正懂得规则的作用。课堂氛围活跃、轻松、愉悦,层层深入,扎根于学生实际生活,注重了课堂生活性特点。</p> 畅所欲言共进步 <p class="ql-block"> 为提高老师们观课评课的针对性,更好地研究课堂,我们采取了分工观课和分工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听课老师们从学生的参与度、学习目标的达成、评价任务三方面分工进行了观课。</p> <p class="ql-block"> 随后,老师们围绕三位老师的课堂表现,分别做了点评,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p> <p class="ql-block">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组长华育芳老师对三位老师的课给予了高度肯定。老师们在课堂中始终将德育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孩子们在层层递进的课堂活动中,不断在心中形成并深化良好习惯和正确意识,并随着课后作业的展开,将习惯意识落实在日常生活中,保证道德与法治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高度达成。</p> <p class="ql-block"> 李红娟主任对三堂课做了精彩的点评,充分肯定了三位老师的课,教学流程不仅十分完整而且活动设计具有层次性,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课堂活动体现大情境、大任务。听课老师们也听得认真,数据记录详细,观课分析也越来越专业。</p><p class="ql-block"> 李主任在肯定老师们课堂表现的同时,也针对三节课,提出了改进建议: </p><p class="ql-block"> 1.学习目标的制定中要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p><p class="ql-block"> 2.评价任务的设计可操作性要强,评价标准要精准,起到既为学生学习搭支架,又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p><p class="ql-block"> 3.板书作为一节课的灵魂,应具备总结性、艺术性。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系统体现。</p> 观课受益匪浅 <p class="ql-block"> 通过观课、评课,老师们收获满满,听课记录本上记得密密麻麻、认认真真,生怕漏下什么环节。</p> 说总结谈感想 <p class="ql-block"> 三节道德与法治课听完,我受益匪浅。三节课板块清晰,授课中教师层层递进,孩子们既能掌握了所学知识,又能体深刻体会每节课的情感目标。</p><p class="ql-block"> 教授《地球——我们的家园》时,老师通过视频激发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让学生了解到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应该为我们的家园做出的努力与奋斗。而且本节课内容特别接近生活,学生容易理解。</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公共生活》学生在讨论探讨时认真有序,汇报交流时积极参与。我深刻地感受到教师在教学中能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这有利地培养了孩子的思维,让孩子们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学有所获。</p><p class="ql-block"> 《生活处处有规则》教学时教师以“击鼓传球”的游戏导入,孩子们兴趣高昂,在游戏中又水到渠成地讲了“规则”,让孩子们知规则、用规则、感规则,不得不说这是一节德育实效性很强的德育课。本节课在愉快的氛围中树立起学生初步的规则意识,充分体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回归生活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 ——鞠銮宝老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听了三位老师的道德与法治课,感触很深。课堂环节清晰,教师根据学习目标设置相应的活动。教师用精彩的视频、图片辅助教学,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情感价值观自然而然得到了升华。课堂中各种评价形式坚持以人为本,关注过程,富有针对性,追求多元化,真正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用评价推动学生品格向上生长,推动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牟金艳老师</p> <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听了刘海迪、杨青、冯立苗三位老师的道德与法治课,受益颇多,这三节课都是围绕“学教评一致性”开展的,都围绕课题根据学习目标设置了相应的活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并且在每堂课上老师都设置了一个人物或事物来串联起各个活动,这也解决了我在上道德与法治课时感觉环节很多,板块很碎,怎么把这些环节有效的串联起来的小疑惑。这三堂课的老师的课堂教学都联系了学生身边实实在在的生活实际,在课堂中都融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们在课堂结束畅谈收获的时候都能有所收获,畅所欲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孙海婷老师</p> <p class="ql-block">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明确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作为第一目标,在今天的这三节课堂中,我感受到,学生不但获取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更得到了情感的培养、思想的教育。</p><p class="ql-block"> 课堂教学气氛活跃,教师课堂教学富有激情与感染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十分积极主动,思维活跃,发言踊跃。冯立苗老师的《生活处处有规则》,以“击鼓传球”的游戏引入,孩子兴趣高涨。</p><p class="ql-block"> 三节课都是从生活入手进行探究。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并且在三节课中授课教师都重视了学生对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刘海迪老师《地球——我们生存的家园》,学生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了积极主动的交流。杨青老师《我们的公共生活》,让学生们提前进行了调查研究,掌握了身边的第一手资料,通过交流让学生更深入的认识到保护公共设施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刘艳老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此次教研活动氛围浓厚,通过教研活动的开展,老师们更懂得了制定合理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作为一门活动学科,如何设计环环相扣、帮助目标达成的一个个活动才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精彩之处。让学生在活动中知情、明理、导行,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让思政课真正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为思政老师的我们自觉肩上任务之重,我们也会珍惜每次学习教研的机会,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优势互补、博采众长、共同进步。</p> <p class="ql-block"><i>图文:道德与法治教研组</i></p><p class="ql-block"><i>审核:李红娟</i></p><p class="ql-block"><i>签发:苏永成</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