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汉秋期至 把卷话七夕

隆瀟鋒

传统节日探源之八 七夕节 <p class="ql-block">我国先民是最早仰望星空、占候天象的人群之一,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刻的观星文化。早在远古时代,追求秩序的古人们不仅将天空规划得井井有条,还将星宿与地面区域一一做了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面来说,称作“分野”。简单来说,古人就是将天上每个星座都与地上的实体地理区域一一对应,主要目的是为了配合占星理论进行天象占测。作为北半球夏半年,特别是农历七月夜空中隔着银河相望的两颗格外耀眼的明星,牵牛星和织女星自然不会逃过祖先的观察。</p> <p class="ql-block">牵牛、织女之名早在《诗经》中便已出现。《诗经·小雅·大东》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意思是:织女星每日移动七次位置,但不能织出布帛,牵牛星虽叫“牵牛”,却不曾驱牛驾车。细玩诗句,尚不能于天汉(银河)、牵牛、织女等元素中窥见后世牛郎织女浪漫神话的痕迹。但是从织女之名以及“七襄”(指多次移动)、“报章”(指牵梭引线来回织布形成花纹)等与纺织相关的词汇可以判断,在周代,织女星就已经有了和女红相关的文化意义,这很有可能便是后世七夕节中穿针乞巧习俗的源头。</p> <p class="ql-block">而将牵牛、织女同男女婚恋联系在一起,最迟在战国末年已有端倪。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的睡虎地秦简《日书》里,便有“戊申、己酉,牵牛以取织女,不果,三弃”等文字。劝诫大家不要选择戊申和己酉这两个“晦气”的日子举办婚礼。此时牛郎织女并不是我们熟悉的那样情深义重、恩爱有加,反而和先秦文学屡见不鲜的“弃妇诗”中的男女形象颇为近似。</p> <p class="ql-block">直到西汉中期以后,七夕的分离禁忌才逐渐消退,演进到男女的约会。其中,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据记载:“帝以乙酉年七月七日生于猗兰殿。”七月七日作为天子的生辰,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好事神仙的武帝对牵牛、织女格外垂青。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武帝在上林苑开凿昆明池训练水军,模拟牵牛、织女分列银河两岸的天象,以昆明池象征银河,在池两侧各摆放一尊石像,东侧象征牵牛、西侧象征织女。此事在班固《汉书》等文献里都有记载。这两尊石像至今仍然伫立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斗门镇汉代昆明池遗址内。</p> <p class="ql-block">魏晋南北朝是牛郎织女神话和七夕节俗的成形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首出自《古诗十九首》里的诗篇传颂近两千年了,可见,从汉魏时起,这七夕的主人公牵牛和织女便已在文人笔下陨涕了。其相关的故事元素、情节也逐渐丰满。梁代殷芸的《小说》首次记录了情节较为完整的牛郎织女神话:“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纴。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但使一年一度会。”该版本除了“鹊桥”元素缺失外,和今日主要流传的故事版本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了。</p> <p class="ql-block">而将“七月初七”作为节日,源于古人对星宿、时间、数字等的崇拜。在中国传统历法中,有重日为节的习俗,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这“七重”列为吉庆日。“重日”在中国古代被认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在这些“重日”中,不难看出古人对数字的崇拜,如九与五是重要的数字,九五至尊是地位的象征,而“一”是万物起始之意,是成就、地位和尊荣的象征。古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又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七”在民间表现为时间的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结。因此,七月七日乞巧节也属于重日设节。后又嵌入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和美好情感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七夕牛郎织女相会,在传说中还需要喜鹊在天河上搭桥,也就是“鹊桥”。桥梁是超越自然障碍的建筑,变阻隔为通途,起连接、沟通作用,它促进人际交往,当然也为男女之爱创造方便条件,正因为如此,古代的爱情往往会和桥联系在一起,像许仙和白娘子的断桥相会。在鹊桥神话中,喜鹊成了天河桥梁的架设者,是使夫妻团聚的灵异之鸟。早在汉代,人们就发现,鹊巢在方向的确定和位置的选择上都合乎建筑科学,可以说喜鹊是鸟类中的建筑大师,于是在幻想的神话世界中,去天河搭桥的任务就交给它们了。在中国文化中,鹊巢还是家庭的象征,“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并且把喜鹊看做家庭的守护神,甚至有“烧鹊置酒中,令家无盗贼”这样的观念。古人把喜鹊看做家庭的守护神,就赋予它促成分开的家人重新团聚的功能,鹊桥神话体现了古人的这种观念和理想,也体现了中国人重视家庭、重视亲情的民族性格。鹊和桥的意义重合,都与爱情、家庭有关,所以“鹊桥”成为古代表现爱情婚姻的专用语。鹊桥神话表达了对夫妻离散的同情,以及重建幸福家庭的强烈愿望。而后世用来表达男女相逢的“鹊桥会”一词,更是多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含义。</p> <p class="ql-block">牛郎织女,在先秦时代是一则星辰神话;汉朝时期成为一则美丽传说,表达民众世俗的愿望和理想;唐宋诗歌中成为文人墨客的同情对象;而随着元明清世俗文学的兴起,牛郎织女故事从古典走向现代,经过文人添彩、民间传说,将牵牛织女视作被浩浩天河阻隔不得相会的恋人,再逐渐附会上天帝阻碍、喜鹊相助、架桥相会等其他元素,演绎出今天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从此,牛郎织女为我们的爱情文学提供了范本,散发的魅力也一直影响到今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