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凝聚诗词力量 服务传统文化</p><p class="ql-block"> 蔡 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是蔡萍,笔名五月,湖北团风人。说实在的,我爱好诗词是从小的时候就开始了,但真正学习和创作诗词只有五个年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五年来,在老师们的谆谆教导和自己不懈努力下,我在诗词这个路上逐渐成熟起来。在传承传统文化,弘扬诗词精粹,普及中华经典方面做出了点滴成绩。</p><p class="ql-block">宫崎骏曾经说过:“遇见的都是天意,拥有的都是幸运,不完美又何妨,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是的,有一段时间,我也为自己动容。一边喜欢传统文化,一边甘于奉献。同时,在生活最基层的连手机也不能拿出来的岗位上拼博,下班照顾家庭之余,全力以赴在服务诗词行列。因为我眼里有光。</p><p class="ql-block"> 我学识不够好,工作不很好,生活环境也不算好。唯一值得慰籍的是热爱诗词。这个热爱填满了诸多不足的缝隙,文学是我生命里的一道光。</p><p class="ql-block"> 喜欢文学的我散文也获得这类那类征文比赛奖项。年轻时为了生存,放弃了文学。直到五年前,因为朋友圈经常发一些文字和打油诗,被一位退休老师拉入团风茶村诗社诗词群。自那以后,我才知道我填的不是词而是填空,写的不是格律诗而是打油诗。一切既新奇又神秘,兴趣便是最好的老师,自此爱上了便一发不可收拾。</p><p class="ql-block"> 有团风县茶村诗社浓厚的学习氛围,有会长刘汉斌和秘书长方永先等老师的正确引导,我慢慢开始学诗习词,一年一个台阶。写作中,我特喜欢填写词令,喜欢这种富于变化的长短调,后来到了酷爱的地步。遇到《行香子》《喝火令》特殊体例要求的词时,便心生跃跃欲试的想法。</p><p class="ql-block"> 起初填《喝火令》,因为二仗三枪等要求难度,写着写着便要哭,一连写几个小时,这对于一个初学便开始填难度这么大的词牌,实在是太难。然而,不愿放弃的我硬着头皮把它写完。并且一鼓作气填了三阕。且把《喝火令》当作重要冲刺目标之一。</p><p class="ql-block"> 我先是对着看了古今名家《喝火令》二十首,然后对着葫芦画瓢下手创作。经历了从动手都难,到逐步入门,再掌握基本要领的过程。终于完成第一阕,接下来有了第二阕,由于熟能生巧,第三阙完成就比较顺利。完成的一刹那,内心的雀跃可想而知。这些词,倾注了我很多的个人感情。儿时的记忆,青葱的读书时光印迹,还有那独来独往的森林公园追忆。是再也回不去了,只能寄托予笔端,也引起了很多诗友的共鸣。</p><p class="ql-block"> 五年来,我的诗词创作笔耕不止,把诗词创作视为个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年来年共创作诗词作品1300余首。诗词作品的发表呈井喷式。除了在我自己主编的《茶村诗词》展示外,我先后在《湖北诗词》《武汉诗词》《东坡赤壁诗词》《鄂东晚报》《黄冈日报》《东坡文艺》《楚天文艺》《黄州文艺》等纸刊发表诗词作品180余首。同时在《湖北手机报》《东坡赤壁诗词微刊》等各类融媒体上多次发表作品450余首。</p><p class="ql-block"> 五年来,我的诗词作品频频入选各类书籍,如《东坡赤壁诗词微刊选粹》《放歌大别山》《闻一多颂》《巴河文苑》《舞龙诗宴》等等。个人入选由东坡赤壁诗社编辑出版的建国七十年《黄冈百名诗家精选》《百年颂歌》书中。</p><p class="ql-block"> 我的诗词创作得到一些老师和诗人们的认可后,我开始做好诗词文的社会服务工作,不计得失地义务承担诗社文字收集、编刊,审稿工作。再后来,《团风诗词》方永先主编便把纸刊编审工作移交给我,与此同时,我还负责《东坡赤壁诗词微刊》编辑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肯吃苦,能吃苦的都扛了下来,参与团风诗社日常管理工作,协助诗社开展采风活动。团风是个小县,但各种采风活动丰富多彩,从乡村振兴,声援抗疫、红色之旅等等活动进行得有声有色,而我,也在参与这些活动和组织这些活动中逐渐成长起来。</p><p class="ql-block"> 为了充分展示诗词文化的魅力,我还积极参加市级以上各类诗词比赛,并多次获奖。如我的诗词作品《满江红·赤壁怀古》和《行香子·过陈潭秋故居》,在“壮丽70年·清歌雅韵赞黄州”全国诗词大赛中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优秀奖;在麻城乘马诗社《农民诗人颂扶贫》诗赛中荣获三等奖等等,还有一些散文分别获得优秀奖项。由于成绩显著,我被团风县文联评为2019年度“优秀作者”,同时进入黄冈百名诗家。2020年被省中华诗词学会评为2016年∽2020年湖北诗词先进工作者。</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我还积极协助做好诗词学会的诗词文化服务工作。一是主动做好县诗词学会会刊《茶村诗词》的诗词收集、整理和编辑工作;二是团结广大诗友,积极打理茶村诗词微信群和黄冈市东坡赤壁微群,分专题认真编辑茶村诗词美篇和《茶村诗词》《东坡赤壁诗词微刊》公众号。三是开展诗词“六进”活动,积极组织茶村诗人深入村组、社区、机关进行诗意采风活。五年来我们的身影基本遍布了全县10个乡镇的291个村,为助力着丽乡村建设和精准扶贫贡献了诗词力量。</p><p class="ql-block"> 最后,我将我的一首《水调歌头 · 自怀》作为本文的结束语:“霏雨风云路,几度忆从前。光阴荏苒,感叹韶华逝如烟。时少不知愁味,十载寒窗倏瞬,转眼已经年。镜中人渐老,回首泪珠涟。 青梅涩,潇雨瘦,黛颦怜。含辛育稚,披星戴月为牵。人有暗香濡袖,路有缤纷红紫,总教梦缠绵。夜敲诗词句,日话未来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