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地坛公园

令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世纪七十年中后期,我在江陵县丝绸厂工作,那年两次被抽到城关镇参与绘画宣传布展,刚巧,那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在北京开展,镇领导十分关心我们这些热爱美术绘画的年青人,组织我们随县里参观团前去观摩。记得当时全镇有黄猇、周乃志和我三人结伴前往。就是那次去北京观摩展览后,我们又马不停蹄的去了八达岭、故宫、北海、地坛公园。每到一地走马观花、拍照留影。游地坛公园最大的印象是古树参天、朱墙碧瓦、绿草茵茵、优美宁静,应接不暇、奔波劳累。这第二次去与第一次去相隔45年。45年间我从豪情万丈的青年小伙变为两鬓霜白的老大爷。真的是感概“少年不管。流光如箭。因循不觉韶光换。”(宋·宋祁《浪淘沙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北京有五坛八庙之说。因游地坛公园,今天只聊五坛。五坛为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均是明清修建,系两朝皇帝祭祀场所。其中天坛是冬至日时祭皇天上帝和正月上辛日行祈谷礼的地方 ;地坛是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日坛是祭祀大明之神 ' 太阳 ' 的场所;月坛是祭夜明神(月亮)和天上诸星宿神祗的场所;先农坛是祭祀先农诸神及举行藉田典礼的场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地坛公园在古都北京五坛中排名第二,位于北京市安定门外大街,占地37.4公顷。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有近500年历史。地坛内有方泽坛、皇祇室、牌楼、斋宫等七大建筑。明清两朝皇家禁地,主体建筑方泽坛采用正方型式,映衬着中国古代“天圆地方"之说。上世纪五十年代复建后命名为地坛公园,有东、西、南、北四门。据史料记载地坛最早叫方泽坛。嘉靖十三年重新修葺后才改叫地坛。园内现保留百岁以上古树元宝枫、楸树、七叶树、银杏、油松、圆柏、近180棵,古老苍劲千姿百态。近年新栽种的还有樱花树、蝴蝶槐、木槿等。园内冬季树木大都叶黄枝秃,但成遍成遍参次不齐小树苗穿插在古树间,可想象春天一定会绿树成荫繁花似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刚进入寅虎年,春节还没有结束,园内到处一片节日氛围。路两边的树木上,大都高挂着鲜艳的大红灯笼。成群结队的鸟儿站立在光秃秃的枝条上叽叽喳喳,象是逛庙会的人,树枝条在满是鸟儿的负重下,随风有节奏的摆动着。一群刚飞走,又一群纷至沓来。路上、树下阳光一片,不少穿着漂亮衣服的孩子、学生或老者在喂鸽子,一群群鸽子争先恐后的啄食。白的、灰的、黑的和花棕色的满地都是。有的瞪着圆眼睛,不时发出咕叽咕叽地叫声。昂首挺胸看着喂食人,好象在说我吃饱了,谢谢!下次再来,然后拍打着翅膀飞向空中。旁边还有不少像我们一样围观的人群,人和鸽子的灵动呼应更显得虎年喜气洋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跟着人流前行。苍松柏树间不时映入眼帘的是恢弘古建筑,皇祇室、斋宫、方泽坛、古亭、石桥、牌楼、花和悦苑、钟楼等。观看钟楼介绍,得知此楼始建于1530年,为三开间歇山式绿琉璃顶的重檐正方形建筑,因年久失修频临倒塌于1965年拆除。2000年按原样重建。地坛内原有的宰牲亭、井亭、斋宫内官门、神器库、神马圈等古建筑在倒塌后被迫折除,有些重新修建,有些不知何原因没有再重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听在地坛的一位老者介绍:咸丰十年,地坛在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城时遭到严重破坏抢劫。红墙碧瓦被推倒,拆地坛砖石砌炮台,能拿走的祭祀器皿也被洗劫一空。民国时设为京兆公园,后更名为市民公园,但仅一年时间又改为苗圃。后因战争先后设为北郊医院用地、传染病医院,最后在战乱中荒废。上世纪五十年代建地坛公园时,仍有一部分为苗圃用地。文化大革命中不少单位私自占用,地坛被切割的面目全非。直到八十年代,政府拨款重修方泽坛、皇祗室、神器库、井亭,并收回苗圃等私占用地。九十年代又在地坛西门重建仿古牌楼四柱三间,高大雄伟、斗拱飞檐、金碧辉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地坛公园在多次修复中保护了皇祗室殿内清代彩画,还不断在民间征集遗失的古物,最大化恢复地坛原貌。使之成为市民秋天赏杏拍照、春节举办传统灯谜、庙会、夏天在古柏遮天蔽日下避暑纳凉、冬日休闲锻炼享受温暖阳光的好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次来地坛发现园中开辟一块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基地树立者中华历史上对中医药学贡献丶卓越的先贤铜像,有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宣传栏以肝、心、脾、肺、肾、五脏为形,以中医五行、五色、五方为内涵,用经脉经络描绘出人的生命形体。配以中医药养生格言、疾病医治汤头、十二经脉图等中医药学知识。老伴近年正在学习中医外治,刮痧艾灸及经络疏通等知识,见此如获似宝特别开心,顿足留步将宣传图片等资料,一幅不拉全部拍照记下。地坛中医药养生文化园,借助此地皇家园林的古老神韵,展示中医药学养生保健的精华,在弘扬中医药学文化的同时,让百姓大众通俗易懂的了解认识华夏中医药学知识值得称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与老伴游地坛公园,每到一处认真看,细细品,偶尔拍些照片,走走停停中似乎没感觉到那么累。在游玩中了解些故都历史,增长些人生见识。丰富了生活情趣与内容,更是让人悦目娱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次来地坛前,我又花时间找来《我与地坛》看了一遍。这是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所写的长篇散文。游园时总是在想,上世纪地坛荒芜杂草丛生年代,在春天雾气的清晨里;在夏日骄阳的正午时;在秋天落日的傍晚间;在冬季残垣断壁雪堆旁。躲藏在地坛树木草丛间的史铁生,坐在轮椅上与苍松、落叶、晨露、夕阳光影、宫墙绿瓦的对话。用眼睛与来地坛里踱步,慢慢变老的夫妇、玩耍的男孩女孩、练歌的青年、腰挂酒壶的老头、上下班走近道的女工程师、长跑的朋友和寻找自己的母亲真诚无声的对话,揣摩猜想他们的昨天今天和未来。灵感中倒尽自我人生苦难与悲凉,启迪多少迷失方向天下孤独者之心。他写到“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我理解他是在告诫人们,阳光公平抚摸每一个来到世界的人。活着就要不怨天尤人、善良诚实勤奋。敬畏天地,珍惜上苍每天洒落给自己的那一缕阳光。这是与我年龄相仿,同时代了不起的知名作家。虽然身有残疾,每日靠透析维持生命。但总是追随阳光,憧憬着美好,使劲探索个体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用手中的笔鼓励自己、鼓舞他人。一个作家能做到这样,应该是受到读者的喜爱与尊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游园快3个小时啦!离开前我静静的站在地坛公园银杏大道中央,虔诚环顾四周,再一次寻找着曾经的史铁生在园中那轮椅碾压路迹。落日的余晖洒在银杏树杆上、洒在行走游人身上和大道的石砖上,一片金光灿灿。耀眼中喟然长叹这皇家园林之地,历经风风雨雨几百年。不论兴盛与衰落,总是静静地呆在原地,守护着千家万户,陪伴着百姓黎民。就象中华文化、民族精神在弘扬传承中深深扎根于土壤,而成为人们文化精神圣地。车离地坛越来越远,我的视线还没有移离地坛,我在心中祈祷,愿这片神韵之地护佑国泰民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令狐培刚(林培刚)北京昌平名佳花园居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2寅虎年桃月(3)</span></p> <p class="ql-block">地坛公园剪影一</p> <p class="ql-block">地坛公园剪影二</p> <p class="ql-block">地坛公园剪影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