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走向阿空加瓜</b></h3> 两天下来这里的水色湖山让我们游兴未尽,决定到纳韦尔瓦湖北<b>曼萨诺港</b>的湖畔森林酒店再住一晚。 <b>河流魅力酒店</b>(Encanto del Rio)周围被充满富氧的森林包围,环境幽静,温馨舒适,特别适合我们老年人憩息度假。 早餐安闲 <b>La Villa镇</b> <b>阿拉亚内斯国家公园</b>内的<b>克特里韦峡湾游船码头</b> 巴伊亚湾观景台 <b>福克纳湖观景台 </b> 福克纳湖露营地 离开福克纳湖露营地,于风景如画的巴塔哥尼亚湖区也渐行渐远,无疑这里作为阿根廷最美的地区也令人会留香久远,难以忘怀。前往下一站是去圣拉斐尔宿营地<b>萨帕拉</b> 胡宁德洛斯安第斯附近远眺<b>拉宁火山</b>(Volcán Lanín)。<div><b>拉宁火山,</b>是阿根廷内乌肯省的象征。位于阿根廷和智利接壤边境上,是一座被冰雪覆盖的圆锥形层状火山,最近一次的火山爆发时间估计在过去10,000年内。远远望去有如日本的富士山,巍峨雄伟,兀立于安第斯山的丛山之上。</div> <b>萨帕拉,</b>是贯通巴塔哥尼亚半岛东西的22号国道的西起点、及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我们在巴塔哥尼亚住宿的最后一座城镇,明天我们将走出半岛,进入这个国家最繁华的地区。 看着尘烟滚滚的羊群,就让我想起在青藏地区牧民放牧的情景与其何其相似。 忠实的牧羊犬拦在路中间,阻挡着来往车辆,让羊群顺利通过,真是尽忠职守的好帮手。 训练中的阿根廷特种部队女兵。 <b>Laguna Coipo Lauquen泄湖</b>其实是个巨大的火山口。从萨帕拉出来几十公里后公路就逐渐向上在一个连着一个的大小火山坑旁盘绕着,周围的山体呈现令人触目惊心的黑褐色蜂窝状的岩体,都是很久以前火山爆发时冷却的岩浆形成的。40号公路真是烂的可以:临近城镇一段还算不错,出城不久就是上百公路的砾石路面,甚至还不如阿拉斯加号称最危险的道尔顿公路;路面坑洼不说,上面厚达十多厘米的碎石让车子有种软趴趴的无力,生怕一停下来就再也起不来了。所幸路上几乎看不到车辆,不然已有裂纹的前档玻璃还不被砸成蜘蛛网呀。 终于车辆胎压显示右后胎压力骤减,估计被石头割破了,下车一看,轮胎瞬间瘪下去不少。此时烈日高照,两人仅将车顶架上的备胎拿下来就已经累得气喘吁吁。正准备钻到车下顶千斤顶换胎,对面逆向开来一台红色小车,没想到开过去几米后又将车子倒了回来。司机下车后问我们发生了什么情况,不过看我们这架势也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二话不说就帮着顶车换胎,老婆拿着矿泉水递给他,竟还怪不好意思的。换好胎后一挥手就扬长而去,连个名字也没留下。 事后突然想到近二百公里过来没碰到任何车辆交汇,而当我们车子因故抛锚时,却突然奇迹发生了:一位素不相识的天使帮咱们解决了难题,又瞬间消失了。如果说这不是运气太好,又有什么理由可以解释呢?不过那备胎也已起包只有临时将就一下了,而自这里到前面最近镇子<b>马拉圭</b>还有60多公里<b>。</b>好在不久道路又开始转为铺设路面。在马拉圭问路旁的司机哪里可以补胎,出乎意料他竟在前面开车引导一直送我们到修理铺。而修理师傅看我们是来自中国,最后结账时只收了相当于十几块人民币的阿根廷比索。不能不说,这一天发生的这些事不仅让我们感到了阿根廷人民的善良友好,也是我们旅途中得到的最大收获;正是这些发生的点点滴滴组成了最有意义,嚼味无穷的旅行经历。 一来二去,当走出巴塔哥尼亚抵达今天的旅途驿站—<b>圣拉斐尔</b>,住进预定的当地<b>桑拉斐尔酒店</b>时已是夜间九点多了。 <p class="ql-block">酒店停车场在两百米外的十字路口旁,虽说是室内两层车库,但好像门口无人值守。这也就算了,当我们到了客房整理行李时突然发现我的相机不见了,到楼下服务台打听也说没见到。相机里的内存卡有我几乎整个拉美地区拍摄的照片,如果丢失,那真是前功尽弃了。慌忙中突然想起之前停车时卸下行李时会否将相机放在引擎盖上忘拿了,即可以百米冲刺的的速度跑到车库二层,远远就看到车盖上的相机,此刻感觉就像白捡了个金元宝。搞得一惊一乍的,少不了回去被老婆教育了。估计由于我们停车已是晚上十点,之后也没几辆车进来,又是在较隐蔽的二楼,所以才得以幸免。</p> <p class="ql-block"><b>圣拉斐尔有线电视公司</b></p> <b>圣马丁广场</b>的圣马丁纪念铜像。在阿根廷圣马丁被认为是即玻利瓦尔之后阿根廷的解放者,许多城市里都有他的纪念碑。 怀抱圣子的圣母木雕 <b>阿根廷足球百年纪念碑</b>;记述了从1919年至2019年一百年来走过的路程和获得的成就。 <b>天鹰广场 </b>(Plaza Halcones del cielo)以纪念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div>离开圣拉斐尔,我们的旅行线路折向东面通向科尔多瓦的146/148国道。与自唐吉列尔莫河口岸起始的40号大道在此分道扬镳。自此如果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开始,以乌斯怀亚为顶点再到此地,我们走完了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南极半岛的东西两条大道:东线大西洋畔的3号公路及西线安第斯山东麓的40号公路,在阿根廷的大地上画了一个近九千多公里的巨大字母V。</div> 进入阿根廷中部地区地貌景观与之前巴塔哥尼亚发生了巨大变化,除了田野里层次分明、青黄相间的农作物,就连道路两旁的坡地路基上也是被机械修剪整齐的绿色草皮,显示了这一地区的富庶情况。 现在赶往的是阿根廷最大城市,前首都科尔多瓦。其间途经了距那里30多公里的小镇<b>上格拉西亚。</b>这里是原古巴领导人切·格瓦拉的故乡,历史上几经沉浮,如今则在岁月的沧桑中归于平寂。 埃斯坦西亚国家博物馆原来是最后占据总督遗址的利涅尔斯的住所,博物馆建筑本身十分美丽,不亚于藏品。1977年,它正式成为的国家历史博物馆。自2000年以来,科尔多瓦的曼扎纳和耶稣会士埃斯坦西亚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遗产",并与殖民时期的其他建筑一起,从2014年开始成为"与奴隶之路项目相关的记忆遗址:抵抗,自由,遗产"。 17世纪的耶稣会教堂 <br> 因途经此城时已是黄昏,博物馆已闭馆。小镇不大,开着车绕以一圈也不过六七分钟,所有的主体建筑都围着一口名为塔哈马尔湖的池塘,这里也是镇上中心。总结起来就是一座17世纪的教堂,一家博物馆和一口池塘,基本概括了镇上的过去。 塔哈马尔湖 1938年庆祝阿尔塔格拉西亚市350周年而建的钟塔 路检的阿根廷警察。<div><br></div><div><b>科尔多瓦建于</b>1573年,最早被用来当作抵御印第安人的村落,得名于西班牙科尔多瓦,是西班牙在阿根廷的殖民地的首都之一。它是阿根廷人口数量仅次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城市,也是全国最大的城市。科尔多瓦被称为“学识之城”或“钟声之城”。创立于1613年的国立科尔多瓦大学,是阿根廷第一个大学也是美洲第四古老的大学。科尔多瓦拥有许多的重要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点。2006年,被命名为美洲文化之都,2019年,被设立为国际西班牙语大会总部。同时这里也是我们在阿根廷旅游的终点,离开这座城市后,将驶向旅程中最后的国家—智利共和国</div> <b>布里斯托大酒店</b>,我们将在这座阿根廷曾经的旧都里度过在阿根廷最后几天城市生活。 科尔多瓦市中心圣马丁广场不远,走路也不过一刻钟不到。这里是所有该市的基本精华所在:毕竟是曾经的首都,时间虽已过去多年,昔日的风韵犹存。在市中心圣马丁广场一带,也就是耶稣会街区,拥有很多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的历史古迹;这里很多建筑都是17世纪的建筑,尤其是罗马天主教教堂等。历史遗迹街区在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蔚为壮观的大型雕塑:圣马丁将军纪念碑矗立在广场中心。 <b>科尔多瓦大教堂</b>是阿根廷科尔多瓦罗马天主教大主教座堂,也是阿根廷最古老的教堂<b>。</b>目前的教堂是在一座16世纪教堂废墟上于1709年重建,直到1787年才最终完成。大教堂前厅及相邻地下是科尔多瓦省、乃至阿根廷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的墓地。 这座建筑是阿根廷最有价值的建筑遗产之一,也是科尔多瓦最具代表性的建筑。<br> 教堂前厅旁安置着何塞·玛丽亚·帕斯将军(1791-1854)和他的妻子玛格丽塔·魏尔德的遗体的石棺,还有一个骨灰盒,里面保存着格雷戈里奥·富内斯院长的遗体,在地下室里躺着埃尔南多·德·特雷霍·萨纳布里亚主教等人的遗体。 印象最深的是其穹顶上极其精美的浮雕和绘画,令人想到 名人墓地 科尔多瓦大教堂后面<b>卡布雷拉</b>公园。左边雕像是罗马天主教阿根廷神父圣何塞·加布里埃尔·德尔·罗萨里奥(1840- 1914)的纪念碑,他一生患有麻风病,以帮助穷人和病人而闻名,被亲切地称为“高乔牧师“及”牛仔牧师“,于2016年10月16日被封为圣人。高乔(Gaucho)是拉丁美洲印第安人与西班牙人的混血人种。<br> 科尔多瓦记忆博物馆里展出了军政府时代的一些内容。 科尔多瓦大街随处可见的形式各异、风格不同的街头艺人表演也反映了这座城市市民文化的特点。 街头迈克尔·杰克逊 这里原是主教市场区遗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晚期;1690年,当时图库曼省主教买下了这座宅子作为皇家蒙特塞拉特学院和圣托马斯阿奎那神学院的学生住宿。大约在1705年被拆除后仅留下了这座门头。 索布雷蒙特侯爵历史博物馆 <b>科尔多瓦圣心大教堂:</b> 科尔多瓦 <b>二百周年市政中心大楼中心</b> 位于阿根廷科尔多瓦的萨米恩托公园内的<b>二百周年纪念灯塔</b>是一座灯塔般的纪念碑,高达335英尺。是科尔多瓦最醒目的地标 科尔多瓦文化中心 MEC-Emilio Caraffa当代艺术博物馆 <b>最后的晚餐(达芬奇)</b> <b>施洗者约翰(达芬奇)</b>该作品通过使用明暗对比来孤立地描绘了施洗约翰的人物,该人物似乎是从阴暗的背景中浮现出来的。这位圣徒穿着皮草,留着长卷发,并以一种神秘的方式微笑着,使人联想起莱昂纳多·达芬奇著名的《蒙娜丽莎》。他左手拿着芦苇叉,右手指向天堂,类似于莱昂纳多另一幅《圣安妮》的身影。 <b>女士与貂(达芬奇)</b>这幅肖像画是以塞西莉亚·加莱拉尼为模特绘制的。当时她作为米兰公爵卢多维科·斯福尔扎的情妇。这幅画是达芬奇画的四幅女性肖像画之一,其他是《蒙娜丽莎》,《吉内弗拉的"本奇"肖像》和《拉贝尔费罗尼埃》。 商场与街区过道:砖石与玻璃 天使 在街头摊上买水果的中国女人 恨天高 <b>快乐的加油工,</b>离开科尔多瓦前给车加满油,我们将沿20号公路向西前往600公里之外的门萨多省会门萨多市,那里是通往智利的门户。 出城行驶了一个小时后,随着海拔明显增高,道路也变得异常曲折,看着导航知道我们此时已进入安第斯山脉了。公路两旁还有数个观景台,跟着他人爬上去看来一下;除了远方朦胧的山体,就是一片延绵至山底、疑似冰川时期留下的巨大卵石流,有点类似稻城至理塘217省道旁的海子山自然保护区景色。据说这一带还是相当著名的风景点,这也太差强人意了吧。 在路上,不断有人超过我们,并用手比划示意着什么,我们停下来看了半天也没有发现有任何情况,不明白他们是什么意思,难道仅仅我们是外国车吗?带着这个疑虑一直到有台车超越我们时按着喇叭并探出手来让我们停车,此时才感到肯定有事发生。这也是一对老夫妻,男的下车后跑到车跟前指着说我们的大灯没有打开,我还楞着表示我已经将大灯设置为自动位置,他告诉我们在阿根廷白天必须开着大灯,否则就算违章,他说前面就有警察,他们会找你们的麻烦。此时才终于明白过来之前那些人的意思。怪不得有时路上常常有警察拦住我们查看车灯,但最终他们都没多说什么就放行了。我还纳闷,仅仅是因为好奇吗?现在看起来真是我们自作多情了。 <b>多洛雷斯镇</b>的入城标志:安第斯秃鹫雕像,这在当地土著被奉为神鸟。 <div><b>门多萨米莱娜酒店</b></div>由于上午离开科尔多瓦已近中午,一天之中走走停停,600公里路差不多用了八个小时才在晚间到达位于东西7号、南北40号两条公路的交汇处的交通枢纽<b>门多萨。</b>而找到旅馆更已是九点左右了。早餐后立即接着赶路:因为今天的目的地是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虽然只有三百多公里路程,但这是条世界有名的阿空加瓜山之路,将要要翻越安第斯山脉,山高坡陡,之间还要经过阿、智边界,而除了担心我的轮胎外(备胎已起鼓包),更严重的是开出城里不久,发现只要稍微踩一下刹车就会发出一种令人心悸的摩擦声,这预示刹车片已经磨损到极限—碰到了刹车铁板:现在除了祈祷不要发生以外,只有更加小心了;所以到圣地亚哥估计也不会太早。 <div><b>“阿空加瓜”之路</b></div>过了门多萨,就进入了安第斯最险峻,也最壮观的阿空加瓜山地段,尤其是在乌斯帕亚塔镇之后到智利边境的90公里,海拔从不足千米急剧上升至两国边界隧道的3200公尺;在不到一百公里内足足提高了2000米;其陡峭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公路蜿蜒于海拔6,961米、南美洲最高峰<b>阿空加瓜山</b>和海拔高度6,070米的<b>普洛莫山</b>之间的门多萨多河谷,行驶其间有种在天堂与地狱之间穿行的幻觉。<br> <b>印加桥</b>(Puente del Inca),是门多萨河的支流Las Cuevas河上的一座天然拱门。由于水质含有大量的碳酸钙致使河坡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钙化层。 <b>阿根廷阿空加瓜省立公园</b>(Parque Provincial Aconcagua), 在位于智利边境阿根廷安第斯山脉的保护区内。 这里是白雪皑皑、海拔6962公尺的阿空加瓜山的所在地,从公园的入口进去有通往洛斯霍孔内斯泻湖和杜拉兹诺峡谷的小径。“阿空加瓜”在瓦皮族语中是“巨人瞭望台”的意思,也是亚洲之外的世界最高的山峰,当年何塞·德圣马丁就是从这里率领安第斯山军越过山脉去解放智利和秘鲁的。<br> Santuario de Piedra教堂,在背后雄伟的流沙山下显得那么的渺小。 Casuchas del Rey(国王小屋)餐厅,过了这里,就快到了边境检查站。 废弃的铁路桥梁遗址 <p class="ql-block">前方既是克瑞斯托-雷登托隧道收费站,过了隧道,才意味着真正越过了安第斯山,进入了智利共和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告别阿根廷</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left;"> 辞别巴里洛切花团锦族的湖光山色,我们的车轮继续在巴塔哥尼亚荒凉瀚伟的土地上延伸:经历了胡宁德洛斯安第斯原野上威严兀立的拉宁火山,在科伊波火山泄湖触目惊心的遍地焦岩旁,感受大自然毁灭的巨大威力,在告别了巴塔哥尼亚之后,又一次陷入了科尔多瓦的人流如潮。这个曾经的首都之城,也成了我们在这个国家里最后憩息的旅途驿站。当我们沿着门多萨河谷行驶在通往阿空加瓜山的公路上,两边飞逝而过的安第斯山雄峻险拔、壮阔无比的风光让我们心旷神怡,这也是这个国家留给我们最后的印象。在即将进入连接两国的克瑞斯托-雷登托隧道之际,回望雄伟的安第斯雄山峻岭及盘桓之间的阿空加瓜之路,向阿根廷这个美丽的国家做最后的告别。这是我在这次地球两极旅行中滞留最久的国家;顺3号公路南下经受了大西洋沿岸的荒漠苍凉,逆40号公路北上体会到安第斯山东麓的壮丽多彩,我们的足迹遍及了整个巴塔哥尼亚山川河流,高原湖泊,在阿根廷的大地上用我们的车轮书写了一个近万公里大写的字母V。但除了这些雄奇美景、异国风情外,最令人难忘的还是旅途中那些帮助我们的点点“偶遇”,这些点滴就像一颗颗珍珠联结成旅行记忆的项链,让我们萦绕于心。再见,美洲最美丽的国家;阿根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