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展风采,示范引领促成长———武汉阳逻经济开发区第三小学语文组教研活动

琳达罗

<p class="ql-block"> 阳春三月,人面桃花相映红!</p><p class="ql-block"> 春风扑面,岁月巾帼显风流!</p><p class="ql-block"> 在这充满春意、充满温柔、充满热情的三月里,我们迎来了我们自己的节日“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我们也迎来了本学期第三次语文教研活动, 为了促进我校语文的高效课堂,增强学科专业化素养和水平。今天的语文教研活动由分管教学的李桂珍副校长和六(4)班的张爱民老师同上一篇课,同研一节课,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其折射的含义就是物质世界是一个多样性统一的世界,这样才使得整个世界看的即不乏味又富有统一和谐。 对于每一节课也同样适合这样的哲理,相同的课程但每个老师有其多样性的教研和教法,若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相互交流和研讨,对于学生来说这堂课就是一堂精彩纷呈,富有趣味,高效统一的课堂。</p> <p class="ql-block">  两位老师讲授的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的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本次教研活动分为课堂展示,说课反思,评课议课三个环节。活动在罗琳莉组长的主持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课堂展示</p><p class="ql-block"> 第一节课由六(4)班的张爱民老师主讲《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研讨课。张老师首先利用图片导入,人物介绍及写作背景介绍,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人物光辉历程,激发学生对伟人的敬佩。接着是字词检测环节,有针对性的检测学生对新词掌握情况,对本课易出现的错词,重点强调防微杜渐,避免出错。然后初读课文,引导梳理文章的结构,出示了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小标题,让学生根据小标题内容找出对应的段落来梳理结构,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概括能力,也为学生以后写作布局谋篇提供帮助。</p><p class="ql-block"> 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从文中挑选出运用对比手法烘托父亲革命者形象的句子,来刻画人物。如“被捕前一向耐心回答“我”问题的父亲,当我好奇地问父亲为何烧毁书籍和文件时”,父亲严峻的态度与之前形成鲜明对比,教学这句话时,巧妙地引导学生从父亲对我说话的语气来和以往父亲对我说话的态度进行对比,从而知道父亲是一个关爱家人的人。又如被捕时,父亲临危不惧的举动-----“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而我紧跟在父亲后面走出院子,暂时躲进小屋里”。“外面传来沉重的皮鞋声。我的心剧烈跳动,用恐惧眼光瞅了瞅父亲”。张老师教学这两个句子时,让学生交流这两句话,体会描写人物言行、神态的句子,通过对比“我”和父亲的表现去感受李大钊临危不惧的形象。 </p><p class="ql-block"> 整节课张老师紧扣教学目标,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人物品格。落实教学重难点,从而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p> <p class="ql-block">  第二、三节课由六年级的点长李桂珍副校长为我们呈现了一堂完整的示范课教学,她主讲的《十六年前的回忆》一、二课时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讲授:</p><p class="ql-block">一、从“忆”入手,感知课文大意。</p><p class="ql-block"> 阅读教学要从整体着眼,这一点就告诉我们,使学生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是很重要的,这个印象即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避开文章的主题,分散教学,就会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支离破碎,所形成的知识概念就是松散、孤立的,对课文的理解也可能片面的理解或以篇概全的弊端。为了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感知课文。在教学中李校长采用了以“忆”作统领提出:课文回忆了谁?谁在回忆?忆了他哪几个时间段的事情?(幻灯片出示)理解这些问题。这样既使学生从感知上了解课文大意,也检测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是符合高年级学生认识理解规律的。</p><p class="ql-block">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理解重、难点。</p><p class="ql-block"> 突出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既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减轻学生负担,更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更透彻。为此,在理解重、难点时我采用了以下方法:</p><p class="ql-block">1.在理解“被捕”这一部分时,李校长采用“讲授法”“对比法”的训练方法。通过讲解,指导朗读,使学生了解李大钊在被捕时神态以体会他对革命的追求。通过划出“我”和宪兵表现的词语,采用“对比法”教学理解李大钊的沉着镇定,从容不迫的精神,从而学习这种对比写人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p><p class="ql-block">2.在理解“被审”时,李校长采用“自学法”教学,通过学生自学默读这部分课文,要求学生画出描写李大钊在被审时的神态词语,然后讨论这些词语,提出:“你从中体会到李大钊有什么样的品质?是什么力量使李大钊能在凶狠的敌人面前沉着冷静呢?”找出原因句,体会李大钊的内心活动,来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以达到新旧知识的融洽。如:复习了事情的前因后果。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朗读理解“安定、沉着”等词语。</p><p class="ql-block">3.在指导学生理解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这个难点时,李校长采用“讲授法”,使学生了解“前后照应”的含义,而后采用“列举法”列举其他几篇课文中的前后照应关系,理解前后照应。通过学生举一反三的训练,弄清这种写法的好处,以便在以后作文中应用。</p><p class="ql-block">三、指导朗读,升华情感,产生共鸣。</p><p class="ql-block"> 在学生理解课文基础上,产生语感,和作者产生共鸣,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去朗读课文。以指导学生读出爱憎分明之感,通过指名、默读、齐读、自由读等形式,读出对李大钊的怀念之情,读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好处。最后朗读再一次体会课文情感,总结课文。</p><p class="ql-block"> 这节课李校长依据教材特点,师生特点,采用多种教法,朗读形式,即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和概括能力。</p> <p class="ql-block">  两位老师的课堂孩子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认真地记笔记和思考,似乎忘掉了周围的一切。教室里老师的讲课声和同学琅琅的读书声,汇成了一支和谐的乐曲。</p> <p class="ql-block">  瞧!听课的老师也在认真做笔记:</p> <p class="ql-block"> 说课反思</p> <p class="ql-block">  课堂展示后由两位授课老师进行说课:张老师先从文章的作者,文章表达的感情,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再从课前导入到检查预习,梳理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重点句子,深入探究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同时,张老师也反思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在细节方面没有引导到位,还有待改进。</p> <p class="ql-block">  紧接着,李校长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p><p class="ql-block">1.李校长首先说到选课的背景,设计的意图。</p><p class="ql-block">2.这篇课文在本单元中的地位以及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3.两课时的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流程。</p><p class="ql-block">4.这篇课文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紧扣回忆展开教学,在写法上前后照应。提出问题让引导学生读中完成。</p><p class="ql-block">5.李校长也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在教学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还有待的加强、完善。</p> <p class="ql-block"> 评课议课</p><p class="ql-block"> 根据两位老师的授课,针对她们的说课及反思,听课老师倾心相悦,互为论道,找出不足,扬出锦绣,彼此学习,互为成长!</p> <p class="ql-block">  六年级胡翠平老师点评:张老师的课堂目标明确,课堂学生静下心来读静下心去思。李校长的课,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1.李校长知识丰富,文章记叙的方法、描写方法、修辞手法、表达方法面面俱到。</p><p class="ql-block">2.在指导上有方法,循循善诱,层层启发。</p><p class="ql-block">3.李校长的功底深厚,掌握课堂游刃有余。</p><p class="ql-block">4.李校长在教学的时候,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教师查漏补缺。</p><p class="ql-block">针对对张老师的课胡老师建议到:1.张老师在上课提问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思维得到发展。2.语文课还是要多读,以多种方式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理解文本。</p><p class="ql-block"> 针对李校长的课胡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宝贵的意见:李校长的第二课时,在最后两个自然段指导朗读上可以配乐朗读,读出作者悲痛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  六年级的袁福英老师认为这篇课文有具有鲜明的主题思想,体现了李大钊崇高的精神品质,是对学生进行革命文化教育的重要依托。教学时,老师注意了结合课文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在品德、语言的基础上,真切感受革命先烈的光辉形象。</p><p class="ql-block"> 张老师在教学的时候。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活用教材,充分挖掘了教材中的创新因素。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独特体验,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但同时也对张老师这节课提出了宝贵的建议:</p><p class="ql-block">1.课前要介绍一下本单元的单元导读,让学生了解单元要素。</p><p class="ql-block">2.课文的背景资料介绍过多,要进行筛选。</p><p class="ql-block">3.学生在自由读课文的时候,应让学生找出对父亲的描写内容,而不是老师直接讲出来,应让学生自己找。</p><p class="ql-block"> 袁老师认为李校长的课紧扣回忆录的文体基本特征,关注了人物的言行、神态和外貌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坚定的信念,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写作手法贯穿全文,学生印象深刻,学生的素养和创新的精神得到培养。但同时也提出一点宝贵的意见:最后在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最后一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是首尾呼应,贯穿全文。讲清即可,无需再在文中去找,这样可以留有时间让学生情感朗读,从而更深入感悟人物的品格。</p> <p class="ql-block">  五年级的吴彬老师点评张老师的课:1.创设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2.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也提出三点建议:1.张老师讲的过多,读的太少。2.整体感知应让学生大声读课文。3.课堂教学上学法应该多加以指导。</p><p class="ql-block"> 吴老师认为李校长的课在把握课文的重难点的时候,学习活动设计有利于学生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拓宽了学生学习的时空,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p><p class="ql-block"> 同时她对那个两位授课老师如何引导学生真正的表达情感提出自己宝贵的意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如一个小女孩的父亲死了,将学生可以带入一个悲伤与爱国中,让学生自己预习,自己提问,学生自己回答,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多点学生,多种方式评评价,让学生多读多悟。</p> <p class="ql-block">  四年级组的王光荣老师,她听了张老师的课,有以下三点感悟:1.张老师教态亲切,大方稳键,沉稳大气。2.这堂课,教学目标清晰,重、难点突出,教学脉络清晰。3.张老师的课堂是一个安静的课堂,能够让学生静心的思考问题。</p><p class="ql-block"> 同时也提出了自己两点建议:1.在教学这一这篇课文的时候,本课是按照时间顺序写上,建议按照明确时间、人物及其主要事件制作表格,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事情的主要内容。2.在分析反问句能否改成陈述句的时候,可否出示反问句与陈述句,让学生对比阅读,感受出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语气表达上的不同。</p><p class="ql-block"> 王老师认为李校长的课值得学习的地方有以下五点:</p><p class="ql-block">1.李校长课堂饱含激情,教态亲切自然。</p><p class="ql-block">2.整个课堂重难点突出,教学设计,高效渗透了单元目标。</p><p class="ql-block">3.教学中注重了习作方法的指导。</p><p class="ql-block">4.教学时多种形式的读,教师的范读特别好。</p><p class="ql-block">5.板书清晰,课文的主要内容一目了然。</p><p class="ql-block"> 但同时略有缺憾的是:在指导学生说主要内容的这一块儿,可以引导学生把归纳出来的几件事连贯起来说,多让几个学生说,老师再概括,效果会更好。</p> <p class="ql-block">  三年级的魏淑琴老师对张爱民老师的课点评价道:整堂课的教学流程清晰,在检查中学习生字词,在初读课文后,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重点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感受人物的品格。学生课堂纪律非常好,能够积极思考问题。</p><p class="ql-block"> 同时也提出了几点宝贵的意见:1.这是一篇回忆录,事件发生的时间离现在较远,介绍历史背景的时候,教师应该更详细些。2.抓住时间顺序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件事?事情是本课教学的要落实的要素之一,在这一环节,老师直接出示的小标题,让学生找出相对应的自然段,这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过于简单,学生的能力没有得以锻练。3.学生读的太少,整节课只完整的读了一遍,在教学的时候,应该引导学生多读多感悟。</p><p class="ql-block"> 魏老师对李校长的课点评: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故事背景距离学生较远,老师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李大钊生前的主要事迹以及遇难的原因,为学生的学习课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理清文章脉络时,让学生在文中找出关键时间,以时间为轴线,理清课文的讲了哪些事情,进而用小标题引导学生自己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评价人物品格的时候,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外貌、言行、神态进行品读感悟。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法的指导,有效的落实了单元要素和本课的学习,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李校长的课堂提问技巧、课堂驾驭能力也是值得学习的。</p> <p class="ql-block">  二年级的张主任认为:张老师和李校长对这个单元要素把握得很好,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神态、言行感悟人物的品格。</p><p class="ql-block"> 张主任针对张老师的教学提出了三点建议:</p><p class="ql-block">1.老师的指导过多,学生自主学习少,主动权不够。</p><p class="ql-block">2.老师在指学生抓文中的人物外貌、言行、神态感悟不够透彻。</p><p class="ql-block">3.学生品读文本较少,学生个性感悟难以体现。</p><p class="ql-block"> 张主任认为李校长的课在品读课文时朗读形式再丰富一点。可以让学生真正的感悟人物的品格。讲授对比法和前后照应两种写作手法时,“扶”和“放”应张弛有度,把自主权还给学生,充分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去完成后面课文类似这样对比法,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效果更佳。</p> <p class="ql-block">  一年级的朱荣老师点评张爱民老师的课:在教学环节上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教师在启发学生思考时形式多样,有追提问、追问、小组讨论交流。</p><p class="ql-block"> 同时也提出了两点建议:1.在理解课文分析李大钊性格特点的时候,应该尽量引导学生回答,教师再总结。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评价语、过渡语可以多样化,丰富一点。</p><p class="ql-block"> 朱老师认为李校长的课有许多地方值得学习:李校长在讲课时语气抑扬顿挫,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交流;范读很到位,引人入胜。提问有针对性,在提问时和引出关键字、词和知识点中无形地渗透了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p><p class="ql-block"> 但同时也提出自己的两点建议:1.在导入前可以贯穿单元导读,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单元要素。2.在检查预习时,除了报听写字词,也可以看看学生的预习笔记。</p> <p class="ql-block">  李校长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语文组的老师提出了四点要求:</p><p class="ql-block">1.课前预习很重要,指导预习的方法,明确预习要求。</p><p class="ql-block">2.教师要深钻教材,吃透教材。</p><p class="ql-block">3.教师上课要有激情。</p><p class="ql-block">4.教师上课语言要有感染力,语文课要注意朗读的指导。</p> <p class="ql-block">  黄书记对两位老师的授课进行了对比评价:张老师的这节课像一场暴雨,下的比较急;而李校长的课如春雨般,润物无声,细致入微深入的到每个环节,方法引导到位,由浅入深,教师课前投入很大。</p><p class="ql-block"> 同时黄书记也提出了三点可行性的建议:</p><p class="ql-block">1.两位老师的语言情感不够,应该引导学生感受悲痛的心情。</p><p class="ql-block">2.教学时加一点音响设备,渲染气氛,从视觉、听觉上去感受人物的心情会更好。</p><p class="ql-block">3.教学时,老师注意课堂的评价语要有启发性,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p> <p class="ql-block">  最后,赵校长结合今天两位老师的授课对语文组老师提出四点建议:</p><p class="ql-block">1.语文教学要体现学科特点,语文即语言文字或语言文章;要从听、说、读、写、思和教师的“导”六个方面着手着力,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可依教学目标有所侧重。</p><p class="ql-block">2.教师的课前投入和充分准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在上课时应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作业。根据教学重难点和教学具体情况科学合理设计作业。</p><p class="ql-block">3.教师是设计者,指导者,引导者;学生是发现者、探究者,解读者。如何落实教师主导、学生主体?</p><p class="ql-block">(1)深钻研透,对教材烂熟于心,吃透教材重难点,才能当好一节课的导演。</p><p class="ql-block">(2)教学是艺术,教师的“导”要得法,“导”要有度,“导”要有效。</p><p class="ql-block">(3)学要充分,课堂上要想方设法充分调动学生,激发兴趣和能动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p><p class="ql-block">(4)教学任务的完成与教材处理最终评价的标准是:学生学到什么?习惯养成、知识获取、能力形成、方法习得就是学生收获的具体评价指标。在实际教学中,精读课文讲授宜细、全、实;略读课文的讲授宜少、宜精。</p><p class="ql-block">4.语文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更新和提升教育教学理念,丰富知识储备,丰富教学方法和技巧。要时刻牢记:教海无涯 ,教无止境,&nbsp;与时俱进。</p> <p class="ql-block">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知识是无限的,只要我们不断去开拓进取,就会不断提升。在本次教研活动中,通过研讨课的探究,示范课的引领,授课老师的智慧得到彰显,各位教师的想法得到了交流,教研活动的成果得到了认可。让我们怀揣着对教研的追求,对学生的期许,对未来的憧憬,一并融入到这美丽的三月中,编织出锦上添花的璀璨,期待下一次更多的精彩!</p> <p class="ql-block"> 撰稿:罗琳莉</p><p class="ql-block"> 摄影:袁福英</p><p class="ql-block"> 审核:六年级语文组</p><p class="ql-block"><br></p>

学生

教学

课文

李校长

老师

张老师

课堂

引导

学习

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