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己,越成长——龚健梅名师工作室读书分享会

荏苒

<p class="ql-block">  以书会友,天长地久;与书为伴,智慧一生。</p><p class="ql-block"> 3月8日,迎来了龚健梅名师工作室的第38次活动。今天是个好日子,女神节仪式感满满,读书分享会全程都弥漫在花香中。</p> <p class="ql-block">主持人:龚健梅《好课多磨》《好课燎原》</p><p class="ql-block"> 一本在家里看,一本在办公室看,两本书都和斯苗儿老师有关,一本是斯苗儿老师写的,一本是写斯苗儿老师的教研故事。没有华丽的课件,没有做作的腔调,没有刻意的材料,心无杂念,只有学生,课堂成了我们期待中那个最美好的样子。被“虐”,才能在全国最高舞台上安静地“绽放”。好课多磨,好课燎原,让更多的老师上好更多的课。</p> <p class="ql-block">学员:关星《教育机智》《小学数学这样教》</p><p class="ql-block"> 我在教学中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为什么学习了估算,明明知道要用估算却还是用精算解决问题呢?看完郜教授的分析,对于我目前来说,学生偏离我所想达成的目标时,我可能会非常抓狂,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规律,换个位置思考,我可能也会用精算,当你通过这本书了解了有些时候学生转不过弯的地方有可能是学生所固有的学习规律导致的,为什么在教完学生还保持原来的学习规律,我想我该好好反省下自己。</p> <p class="ql-block">学员:黄乐《我这样教数学》</p><p class="ql-block"> 一堂好课必须是引发人思考的课。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的学习需要思考,好的数学课必须得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展能力,而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给学生创造这样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学员:胡梦诚《重新认识课堂》《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老师》</p><p class="ql-block"> 毕达哥拉斯说过“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罗老师用“信封”和一句提问“你会讲道理吗?”巧妙的改变了学生的思维定势,让孩子在猜想中快乐的学习,在思考中不断学会讲道理。罗老师说:“讲道理的课堂就是把时间留给学生讲理,把空间还给学生明理,让学生在讲理中提升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在明理中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促进学生养成追根溯源的数学精神”。</p><p class="ql-block"> 读完这本书,我感受到,要想成为一个讲道理的数学老师一定要多问自己这四个问题。我真的读懂教材了吗?我领会教材编写意图了吗?我理解教材的知识之理了吗?我有没有留给孩子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讲道理?课堂,要善于“留白”,留给孩子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让孩子想说、敢说、会说,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深刻明白“道理”。</p> <p class="ql-block">学员:李飘《好课多磨》</p><p class="ql-block"> 1.坚持学生立场,学生立场下孩子,关键词:有趣、有序、有用、有挑战。有这么一句话大致如是说“你要记得,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某些人的全世界。”</p><p class="ql-block"> 2.坚信团队的力量,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好课是磨出来的,需要一次次打磨、千锤百炼。但好课的背后更加需要一个团队,需要一群热爱教育的老师携手共进、共同成长。</p><p class="ql-block"> 袁晓萍老师说“好课多磨,过程虽然艰辛,但我们甘之如饴。” 愿我们的课越磨越精彩,一起走向好课燎原。</p> <p class="ql-block">学员:马树莉《教育要给学生留下什么》 </p><p class="ql-block"> 数学并不是教师讲明白的,而是学生自己想明白的。教育是慢的事业,是面相未来的事业。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在《人间食粮》中说:“我生活在妙不可言的等待中,等待随便哪种未来。”希望我能真的学会等一等,给学生更多成长的空间。人们总把老师比做辛勤的园丁,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如果想要看到美丽的花,那就别忘了,要给一朵花开花的时间。纵观全书,教育要给学生留下什么,我没有领悟到确切的答案,或许并没有确切的答案,但是我们在不断追寻教育要给学生留下什么的过程中,其实就在力求以生为本了,这就是改变,就让人看到了希望。</p> <p class="ql-block">学员:翁梦儒《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p><p class="ql-block"> 吴老师被大家认为是三位一体的立体型教师,什么是三位一体呢?首先就是传授知识,教必须服务于学,只有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学定教,教学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借助已有经验,创设情境,手脑并用,数学问题生活化等等都是吴老师根据学科特点和儿童的思维特点总结出来的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规律。其次是启迪智慧,智慧基于知识又高于知识,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钥匙,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更重要的是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最后是完善人格,儿童是独立的人,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让他们具有追求真理,热爱科学的精神,独立思考,严格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有计划,有条理的工作作风。</p> <p class="ql-block">学员:付琪《寻变》</p><p class="ql-block"> 学生是怎样学习的,需要教师不断地去发现,研究,正因为如此,教师才会对学生的学习积累更为丰富的认识,这样的课堂,也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应当是实实在在的课堂行为,应该在一节课又一节课的努力中,以“水滴”的方式最终实现石穿。只要我们在备课时,上课中,勇于寻变,自然会迎来课堂的“诗”与“远方”。每天改变一点点,就会一点点改变。</p> <p class="ql-block">学员:黄志红《窗边的小豆豆》《我这样教数学》</p><p class="ql-block"> 在教育的海洋中,我们应该有一双慧眼和一颗童心,俯下身来关注身边的每一颗小豆豆,让每一个教育时机都能发出灿烂的光芒。用那束温暖的光,照亮每个守候在窗边的小豆豆们,让每颗小豆豆都能在明媚的阳光中欢悦出动人的音符。</p><p class="ql-block">读书是我们拓宽视野最廉价,最普通的方式,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习惯。在读书中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今后,我将会把华老师的这种科学的教学法和教学理念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求真、务实、创新,力争成为一名快乐课堂,智慧课堂教学的探究者。</p> <p class="ql-block">学员:江利芳《 学生视野中的小学数学问题研究》</p><p class="ql-block"> 需要真正关注孩子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教师也许会巧妙地回避,也许用数学上的规定一言蔽之。但是,这些源自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真问题,都有它的价值,理应受到重视。在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能更多地是凭着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如果多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利用好学生的知识疑惑点错误点进行教学,挖掘内在的“闪光点”,对其新的探究与发现,为学生创设新的学习机会,提高教学质量。</p> <p class="ql-block">学员:琚璐瑶《让学生看见你的爱》</p><p class="ql-block"> 一、保护孩子的心灵</p><p class="ql-block"> 在称呼上做一些改变能降低世俗对学生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二、出于什么目的</p><p class="ql-block"> 强调养成良好的习惯,只是为了让学生终身受益,而不是争夺外在的荣誉,必须让学生明白荣誉是努力之后水到渠成的获取</p><p class="ql-block"> 三、说学生能懂的话</p><p class="ql-block"> 学生听到“对他人来讲非常有意义”这句话就会非常配合地将这件事情做好,因为在他们的年龄段里帮助别人完成对别人来说有意义的事情是非常有意义的</p><p class="ql-block"> 四、关于安全</p><p class="ql-block"> 如何安全又快乐的做游戏,才是我们老师应该做到的。</p> <p class="ql-block">学员:丁铭《问题点燃课堂》</p><p class="ql-block"> 一、在无疑处促疑,体现对知识本质的深刻追求。数学学习应是一个不断实践、思索、探究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二、在无疑处促疑,实现对学习方式的悄然改进。儿童的数学学习中最缺乏的就是理性、系统、数学化的思维方式与数学表达。</p><p class="ql-block"> 三、在无疑处促疑,注重对质疑精神的大力培养。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一旦生“疑”,思维也就应运而生。引导学生对知识表象进行质疑并探究其背后的原理,是每堂课的重要目标。</p> <p class="ql-block">学员:占雅君《跟吴正宪学教数学》</p><p class="ql-block"> 吴老师心中有孩子,有爱。读每个课例时,这种感觉都会扑面而来。课上“商量”的氛围很浓,很少有“教”的色彩。“为什么”很多,留给孩子的“空间”很大。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每个孩子的潜能都能得到发挥。当孩子不知该如何回答时,当孩子紧张时,当孩子表达不那么严谨时,当孩子不确定时,当孩子自信的说出观点时……吴老师都能蹲下来和孩子平等自然的交流,不露痕迹的把孩子的思考引向深入。这让学生感到亲切且愿意表达,他们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学习永远在路上!让我们跟随着吴老师正确的指引,在实践中反思,在思考中前行,努力去创造出儿童喜爱的课堂,做一名让儿童幸福的数学教师。</p> <p class="ql-block">导师:朱淑芬《小学数学化错教学案例》</p><p class="ql-block"> 全书从三个阶段讲述了这本书: </p><p class="ql-block"> 1、“容错”:错是错,温暖地“容”,包容、欣赏学生的差错,有容乃大,因为包容,课堂才会活起来,才能洋溢着生命力。</p><p class="ql-block"> 2、“融错”:错不是错,智慧地“融”,顾名思义就是把错误融化。 </p><p class="ql-block"> 3、“荣错”:错还是错,自豪地“荣”。“很荣幸,我错过,错是一种贡献。”荣错是对出错过程的回眸是对差错的育人价值的欣赏。因为学习不是了解一道题,而是为了做对一个人,在这样一种融错的教育中,积淀下来的就是孩子创新的人格。一个喜欢阅读的女人,一个坚持阅读的女人,她哪怕不把自己读书的能力,用在工作当中,她也会有广阔的胸襟,更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一个坚持终身阅读的女人,一定会有好的命运,因为她在终身成长!</p> <p class="ql-block">导师:张雳《正面管教》</p><p class="ql-block">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地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颗还没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地看着长大,陪着他(她)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参天大树!”</p><p class="ql-block"> 一、理解孩子不当行为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1、寻求过度关注:操纵别人为自已奔忙或得到特殊服务。</p><p class="ql-block"> 2、寻求权力:我说了算。</p><p class="ql-block"> 3、报复:以牙还牙。</p><p class="ql-block"> 4、自暴自弃:放弃,且不愿别人介入。</p><p class="ql-block"> 二、我们的态度:和善与坚定并行。</p><p class="ql-block"> 和善是态度、是尊重;</p><p class="ql-block"> 坚定是原则、是规矩。</p><p class="ql-block"> 三、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是要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让他能够学会自律、合作、有责任感。</p> <p class="ql-block">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阅读对一个人的影响是终生的,让我们一起在书中寻找更多的宝藏。</p>

学生

数学

孩子

学习

学员

老师

课堂

教学

我们

讲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