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老乡亲的骄傲——河北遵化国各庄名人录》,(第一辑)

山野村人

<p class="ql-block">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遵化市作协主席.首都三所高校客座文学教授.韩布晖老师欣然发表评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 《国各庄名人录》点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红卫兄把这个《父老乡亲的骄傲--遵化国各庄名人录》发给我,向我征求意见,要求我写几句留言。</p><p class="ql-block"> 遵照嘱托,我赏读了几遍,这二十位名人的事迹,每读一遍都使我眼含热泪,心潮澎湃。这些英模浩气凌云,感人至深,必将名垂史册。他们不仅是国各庄人民的骄傲,也是遵化市、河北省乃至全国人民的骄傲!</p><p class="ql-block"> 我与身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的李红卫兄相识相知已久,他的著述颇丰,在京津冀很有影响力,他也是遵化市作协的佼佼者。我深知,他一直深爱着生他养他的国各庄,也深爱着这里的父老乡亲。这次,他拿出精力,搜集整理名人小传,实在令人钦佩,这是一份有功德的事业,作为他的好友,我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p><p class="ql-block"> 中华民族作为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民族,她的每一个村庄都是一个充满芳华的“国度”。从这篇文章里不难看出,国各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国各庄村是一个令人仰慕的村庄。文章中主要记载了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后各个历史时期的名人的事迹,实在值得品读,值得保存。</p><p class="ql-block"> 祝愿英雄的国各庄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建设好美丽的村庄,涌现更多的名人,不断续写英雄的篇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韩布晖</p><p class="ql-block"> 2022年3月5日</p> <p class="ql-block">《父老乡亲的骄傲——河北遵化国各庄名人录》</p><p class="ql-block">(第一辑)</p><p class="ql-block">作者:李红卫</p><p class="ql-block">一.国各庄记忆</p><p class="ql-block">在燕山南麓,古老的万里长城脚下,有一个千年古县——河北省遵化市。遵化市西南二十公里的平安城镇,北山根下有个国各庄村。国各庄是个比较大的村庄,有九百户,三千六百多人,土地4800亩。国各庄背靠大山百草顶,东接水平口湿地,西连夹山寺。村南有座小南山,南山的西边是西小山,两山极为相似,二山之间的西河沿有个山丘(俗称:胡坨子),状如馒头,正好形成二龙抱蛋之势。这是一块风水宝地,山下良田沃土,山上水果飘香,村子就在大山和小山之间。在村口的正南,还有一个天然的影壁——松坨子。</p><p class="ql-block">据《遵化地名大观》记载:国各庄于我国唐代建村,原名"虢各庄",相传唐王(李世民)东征时,驻驾平安城,曾有一名虢姓女子在御前陪驾,由此改称"国舅庄"。解放后定名为"国各庄"至今。</p><p class="ql-block">话说国各庄是个千年古村,这话一点不假。在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村子东头的大街还是青石板路,村子里有很多小瓦房、四合院,青石高门楼,还有大戏台、大庙、药王庙、龙王庙。大庙里有个洋瓦房,是前清的天主教堂。大庙院里还有一棵几百年的大槐树,枝繁叶茂。建国时大庙改成了学校,大庙东边有个五道庙,孩子们走到那里都很害怕。五道庙东边有两棵千年古槐,要几个人才能合抱得过来,但那两棵古槐已经干枯了……</p> <p class="ql-block">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p><p class="ql-block">解放前,国各庄是个革命老区,有党的组织活动比较早。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1938年,党派李运昌、包森由延安来到冀东发动群众,组织了京东22县,十多万人参加的抗日大爆动。国各庄人民深深懂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很多有志青年投入到革命的抗日洪流之中。代秉志、计明达、文玉、户银、王云龙、刘庆等人,先后参加了我党的革命武装。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李颜如、张殿清、王臣、齐宽、戴云波、王玉山、高富友等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国各庄成为了小有名气的抗日根据地之一,被誉为"小盘山",一说为"二盘山"。包森领导的冀东军区十三团和兰小川领导的遵化县大队,经常在这一带活动。</p><p class="ql-block">李颜如是国各庄第一批入党的老党员,也是村里的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在李颜如的领导下,村子里成立了武装民兵班、妇救会、儿童团,在南山设置了"消息树",配合八路军,掩护群众,保卫家乡。在八年抗战和解放战争中,国各庄有上百人参加了八路军和人民解放军。在1947年5月的一次征兵中,国各庄就有19人参军。他们是:李树乔、李树华、戴德龙、王宝明、王月、王宝成、李树仁、戴连正、陈树山、李玉林、陈维正、高尚贤、陈广文、陈广田、王岐、梁翠荣、王子奎、孙友等。</p><p class="ql-block">国各庄人民为消灭日本侵略,为解放全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如:孟喜廷、孟宪周、王岐等均为革命烈士。</p> <p class="ql-block">三.国各庄优秀儿女简介</p><p class="ql-block">解放后的国各庄人,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革命的建设中,他们不负亲人重托,不忘故乡厚土,在祖国的各行各业都表现得很优秀。在人民军队中,团职以上干部有十余人,有的还担任了县委书记、副省长、副部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还出现了大学教授和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员,作家和外交官。他们是国各庄人民的骄傲,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在《父老乡亲的骄傲——河北遵化国各庄名人录》(第一辑)中,我们共收录名人十位,这十位是:</p><p class="ql-block">1.计明达</p><p class="ql-block">2.文玉</p><p class="ql-block">3.李树乔</p><p class="ql-block">4.王云龙</p><p class="ql-block">5.梁政</p><p class="ql-block">6.计红绪</p><p class="ql-block">7.扈银</p><p class="ql-block">8.范桂华</p><p class="ql-block">9.计三猛</p><p class="ql-block">10.李洪波</p><p class="ql-block">本文将分别介绍他们的简历和事迹,欢迎大家阅读、宣传、留评、转发。</p> <p class="ql-block">【一】计明达</p><p class="ql-block">计明达(原名:戴秉公,字景初),男,汉族。1910年出生,遵化市平安城镇国各庄村人。计明达的父亲叫戴经。计明达出身于书香世家,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当时计明达在天津工学院读书,很快接受革命思想的传播,他参加了北京的1.29学生运动,在北京与通州师范学院的文玉(于丽娟)相识,文玉是平安城人,也是同乡,共同的革命理想和信念,使两人一见钟情。后经双方父母同意,两人在国各庄结婚。1939年,计明达参加革命工作,1943年入党。抗日战争时期,计明达转战在日军反复扫荡的冀东游击区,历任冀东根据地芦各寨小学校长,迁(安)滦(县)丰(润)联合县教育科长兼四区区长。1943年后任,临(榆)抚(宁)昌(黎)联合县县长,冀东专暑民教科长。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我军接收锦州,计明达先后任锦州市政府秘书主任、市长。1946年3月,任新东县县长,1947年6月计明达被热辽地委专暑任命为朝阳县县长。1948年春,调到热河省任建设厅任秘书主任兼工矿科长。1949年初,任省工业厅副厅长,1950年3月调到鞍钢基建总公司工作,先后任基建处副处长,计划处副处长,土建大型工地主任,炼钢工程公司经理。1954年底,任鞍钢建设总公司副总经理兼本溪钢铁公司经理。1958年调任国务院科委地方组组长,多次随同周恩来总理参加长江三峡等水利工程的规划考察。1964年任国家科委二局局长,后调任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所长,国家司法部计财司司长,副部长等职。1982年12月离休。1983年被聘为司法部咨询委员。1991年1月3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1岁。</p> <p class="ql-block">【二】文玉</p><p class="ql-block">文玉(原名:于丽娟,字锦屏),女,汉族。1914年11月19日出生,遵化市平安城镇平一村人。文玉的父亲于鹏九,是个抗日开明人士,多次掩护八路军的干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文玉在北京通州师范学校读书,受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影响,她和国各庄的计明达在北京相识,后经双方父母同意,两人结婚。1938年文玉在南营小学担任教师,参与和支持学校组织的地下抗日活动。在革命的队伍里,她与丈夫计明达风雨同舟,患难与共。1940年,文玉在抗日根据地小学教书并编辑《救国报》,1941年1月至1942年1月,任中共冀东办事处《大众周刊》杂志社编辑。1942年至1945年在抗日根据地作教育工作。1945年11月至1947年在热辽地委县立中心小学任校长,为当地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1948年任热河省农训班党支部书记,承德市电业局副局长。1950年5月与计明达一起调到鞍山钢铁公司工作,任鞍钢党委宣传委员、科长。1951年任鞍钢土建公司宣传部长。1956年任本溪钢铁公司教育科长,1958年调入北京,任北京市化工厂人事科长,化学试剂研究所党支部书记。1965年11月调中国外文书店,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任党委书记(司局级)。</p><p class="ql-block">文玉2001年在北京逝世,终年87岁,夫妻二人均为党为革命奋斗一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两位革命老人都活了八十多岁,也算是长寿老人了。</p> <p class="ql-block">【三】李树乔</p><p class="ql-block">李树乔,男,汉族,1932年3月15日出生,遵化市平安城镇国各庄村人。父亲李颜如(1902年生),1938年前后入党,是国各庄第一批入党的老党员,也是国各庄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李树乔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他小时候就参加儿童团,在村子里站岗放哨,他十三岁入党(1945年),15岁参军。1947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他参加过打锦州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大军南下,解放海南岛,参加过抗美援朝等一系列战斗,他多次负伤,经历了无数次的枪林弹雨,九死一生。也是他福大命大,硬是多次从枪林弹雨中闯了过来。在部队他多次立功受奖,得过六枚奖章。他自己也由一名战士,成长为班长、排长、连指导员、营教导员,抗美援朝回国后,他已经是人民解放军驻兰州军区某部的团政治委员。李树乔1957年8月在唐山与妻子刘玉珍结婚,妻子是平安城镇小丰台人,结婚后,李树乔曾去郑州炮校进修学习,毕业后到甘肃省永登县炮兵五师某团任政委。文革时曾在北京画报社,甘肃平凉华亭军工厂(304厂)任军代表。1975年李树乔转业到甘肃省电信局任军党代表,通信管理处处长,电信器材一厂党委书记,后又任省电信机要局局长。李树乔为党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为党为革命战斗了一辈子。1992年10月13日,李树乔在北京解放军总院做了结肠癌手术,2005年还带上了抗战胜利纪念章,这是他的第七块奖章。2008年9月26日,李树乔逝世,终年76岁。</p><p class="ql-block">李树乔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是值得后人学习的,让我们永远记住他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四】王云龙</p><p class="ql-block">王云龙(原名:王祥)男,汉族,1920年12月出生,遵化市平安城镇国各庄村人。王云龙出身于革命家庭,父亲王玉山在冀东大爆动之初就参加了共产党,哥哥王子元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在父辈的革命熏陶下,他自幼就非常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痛恨日冦的侵略,他十几岁就参加了儿童团,投入了抗日救国的革命工作,成为我党的秘密小交通员,他机智勇敢,多次冒着生命危险,为我党送鸡毛信和情报。1940年,不到20岁的王云龙就参加了共产党,入党后他成了区武工队的一员。在区武工队,他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党的工作之中,1942年王云龙结了婚,妻子吴国英(平一村人),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对敌斗争中,王云龙练就了一身硬功夫,他不仅武工超群,打枪更是百发百中,能抬手打天上飞鸟,能打碎你头顶上的鸡蛋,是武工队公认的神枪手。1943年6月,组建遵化县公安队,区领导推荐他参了军,成了遵化县第一批公安保卫干部。1945年日本投降后,敌情形势尖锐复杂,反动会道门活动猖獗,为了保卫新生的革命政权,他胆大心细,不畏艰险,在二区和城关区工作期间,打出了声威,安定了社会秩序,那些敌特分子,一听到王云龙的名字,就胆战心惊,无不惧怕。1951年镇压反革命期间,王云龙亲自抓捕了60多名逃往各地的敌特分子,并且亲手执行枪决。西龙虎峪南贾庄子的贾振国,杀害我党政干部群众,身负17条人命,是个罪大恶极的叛徒和反革命分子,王云龙亲率抓捕小组赴东北将其捉拿归案。在平安城召开的万人宣判大会后,王云龙亲对贾振国执行了枪决。1953年党派王云龙去北京马列学院学习(中央党校的前身),回来后调任迁安县公安局长,后任迁安县政法部部长,迁安县副县长,县长。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中共迁安县委代理书记,书记等职。</p> <p class="ql-block">【五】梁政</p><p class="ql-block">梁政,男,汉族,1947年1月9日生于遵化市平安城镇国各庄村。父亲梁玉荣,母亲齐连霞。</p><p class="ql-block">梁政</p><p class="ql-block">1954.9_1958.7在国各庄小学读书。</p><p class="ql-block">1958.9--1960.7在东贾庄子高小读书。</p><p class="ql-block">1960.9--1963.7在堡子店初中读书。</p><p class="ql-block">1963.9--1966.6在遵化一中高中读书。在高中毕业准备高考时,开始了文化大革命,高考停止。本人被学校安排在校办工厂工作。</p><p class="ql-block">1969.1参军,在铁道兵二师九团服役 ,1969.4随部队开赴越南,参加援越抗美战争,1970年7月回国,参加襄渝铁路会战,1978.9部队移防到山西太原,参加太古岚铁路和南同浦铁路建设。在铁道兵二师九团服役期间,历任战士,排长,副指导员,政治处组织股长,干部股长。</p><p class="ql-block">1983.9调到铁道兵兴隆仓库任政治处主任</p><p class="ql-block">1986.6调到北京军区后勤部下板城油库任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1993.9调到北京军区后勤部天津干休所任副师职所长</p><p class="ql-block">2001.5退休</p><p class="ql-block">在部队服役期间,由于工作积极主动,成绩突出,多次立功受奖,先后荣立三等功四次,在下板城油库任政委和党委书记时,单位连续三次被评为北京军区后勤部先进党委,荣立集体三等功,个人被评为优秀党委书记,荣立三等功,1992年被河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军民共建先进个人称号,在天津干休所任所长期间,单位被北京军区评为先进干休所,单位荣立集体三等功,个人记三等功一次。</p><p class="ql-block">退休后被单位聘请为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委员,为教育培养下一代,传承光荣革命 传统和中华民族美德继续发光发热。</p><p class="ql-block">梁政与夫人魏秀兰生有一子一女,长子梁智刚,次女梁智敏,女婿高存平,三个儿女在部队也是团职干部,其中高存平为副师职干部。</p> <p class="ql-block">【六】计红绪</p><p class="ql-block">计红绪(乳名:大为),男,汉族,1942年8月出生,遵化市平安城镇国各庄村人。父亲计明达,母亲文玉。计红绪出生于书香门第的革命家庭,祖上祖居国各庄,父母参加革命后,没有时间带孩子,大为从小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爷爷叫戴经,会画画,国各庄龙王庙,百草顶玉皇庙的佛像彩绘都是爷爷画的。年幼的大为,在爷爷奶奶身边,受到艺术世家的熏陶,他从小就喜欢画画,临募曾祖父为本村庙里菩萨画的像,用树枝当笔在地上学着画,用小刀在墙上刻着画小人儿、动物和刀、枪,他画什么就像什么,大人看了都说好。他喜爱美术的习惯,一生未断。</p><p class="ql-block">计红绪多才多艺,在文艺界建树颇多,1964年由吉林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任编剧,期间发表历史剧《郑成功》等。1973年他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任编剧,成了名副其实的军旅作家。在八一厂期间,他创作了电影《决策》,影片《决策》反映了"引滦入津"的主要过程,这部影片除在全国上映外,中央电视台还多次播出,受到了时任天津市长李瑞环,北京军区司令秦基伟的赞誉和接见。</p><p class="ql-block">计红绪一生共创作5部电影,近200集电视剧及十余部小说,发表散文、杂文100余篇,作品总计600余万字,多次获奖,并在国内引起广泛反响和好评,他被业内誉为"历史剧大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及《人间万象》、《人民子弟兵》节目均作过计红绪个人专访。</p><p class="ql-block">转业后,计红绪任"北京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会长兼党委书记。副会长由田华等人担任。计红绪2000年因癌症在北京逝世,终年61岁。</p> <p class="ql-block">【七】扈银</p><p class="ql-block">扈银,男,汉族,1920年6月出生,河北省遵化市平安城镇国各庄村人,妻子齐玉清,儿子扈万丰,齐玉清也是国各庄的老党员,是国各庄第一任妇救会主任。扈银,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1940年加入冀东军区十三团,1948年在第四野战军46军126团任营教导员。参加过锦州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大军过江,解放海南岛。立过大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六次。历任战士、班长、司务长、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治委员等职。解放后,转业到广东省汕头市,任汕头市委第一书记。1958年曾接长子扈万丰去广东工作。(注:这张照片是1949年6月大军南下,在湖南衡阳扈银送给同乡李玉林的,当时李玉林在46军军部卫生队工作)。</p> <p class="ql-block">【八】范桂华</p><p class="ql-block">范桂华,女,汉族,1951年3月17日生,遵化市平安城镇国各庄村人。父亲范广文,农民木工,不识字。</p><p class="ql-block">1964年8月至1968年2月,在本村国各庄中学读初高中,为学生班长,班主任老师戴云兰。1968年2月至1972年2月被留本村中学任教。范桂华1970年5月份入党,由于符合老、中、青三结合的领导班子条件,经公社、村党支部研究决定,任命为国各庄学校(小学、中学)总负责人。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国各庄中学成为了省、地、县勤俭办学的一面旗帜。范桂华在1972年3月被县教育局推荐到保定河北大学中文系深造,至1975年6月毕业后,1975年7月被分配到华北农大唐山分校任教,至1983年11月份。期间被明确为农学系抓政治思想工作的负责人。1983年11月至2006年3月,由于工作需要被调入秦皇岛市公安局审计处工作,任处长直至退休。在市公安局工作期间,由于工作出色,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晋升一级工资。被评为全国注册审计师,全国注册会计师并兼任秦皇岛市审计学会副会长职务,同时被晋升为国家一级警督,所领导的单位被授予全国公安内部审计先进集体称号,个人荣立三等功两次,多次被评为省、市先进工作者。因此,在中纪委副书记刘金国(当时的局长)的提携下,由副处长晋升为处长,现已退休。在充分享受老年生活的同时,仍肩任公安退休老干部一支部副书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九】计三猛</p><p class="ql-block">计三猛,男,汉族,1948年5月1日出生,遵化市平安城镇国各庄村人。父亲计明达,母亲文玉。</p><p class="ql-block">1962年至1969年在北京第八中学上学,1969年至1972年在山西大学上学。1972年至1975年在山西大学中文系学习,1975年至1980年在山西雁北行暑任新闻官员。1980年至1981年任陕西省电视台文艺部记者、编辑。1981年至1987年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编辑。1987年至1990年任金融时报主任记者。1990年至1995年任京华影视节目中心董事长兼总经理。1994年至1997年任北京通信技术公司总经理(中日合资)。1995年至2000年任华广卫星电视公司董事长(中美合资)。北京京华广电集团董事长、总裁。2001年6月任中广电信公司总经理,2006年1月任中广电信有限公司董事长。</p><p class="ql-block">主要业绩:</p><p class="ql-block">1.创办北京京华影视节目中心——中国首家商业性节目公司,为中央电视台提供常年五个栏目,两个大型晚会的节目制作。</p><p class="ql-block">2.创办华广卫星有限电视公司,投资中央卫星加密电视全国农村建网,首开全国"村村通广播电视"。</p><p class="ql-block">五年期间,建设了全国农村卫星电视网络2850个,覆盖农村用户1250万户。</p><p class="ql-block">3.他开启了中国第一家卫星发行的数字图书项目(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国第一家卫星双向远程教育系统(全国司法卫星远程培训系统)。中国第一家卫星发行数字电影院线项目。中国第一家窄播电视项目(中国医院卫星视频系统)。中国第一家铁路移动电视传送项目。并得到了国家广电总局,中央电视台的支持。</p> <p class="ql-block">【十】李洪波</p><p class="ql-block">李洪波,男,汉族,原籍遵化市平安城镇国各庄村。父亲李长林,母亲龙凤琴(遵化刘备寨南山人)。李洪波1968年生于陕西铜川市,兄妹三人,哥哥红儒,姐姐红霞,兄妹三个都是奶奶(王月茹)带大的,其实奶奶并不识字,也没有文化。但洪波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父亲小时候就很聪明。(注:据李长林的同学,马各庄的毕宗祥老师讲,李长林小时候特别聪明,成绩总是班上第一,在唐山读大专的时候,就用稿费供自己上学了。)许是父辈的基因影响到孩子吧,洪波和哥哥、姐姐小时候,就知道刻苦学习。1982年,我去铜川接奶奶回国各庄老家,婶母和我讲,小波一年级之后,就直接上了三年级,以后又跳级。1982年,十五岁的洪波,以总分605分的成绩,获得铜川市第一名,陕西省第五名,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p><p class="ql-block">洪波北大毕业后在校读研究生、博士生。1996年7月,由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系统所出站。1997年获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引进国内外杰出人才(从师:略)。1998年获香港霍英东基金会"中国杰出青年学者奖"。1999年获德国洪堡研究基金项目。2001年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终期评估优秀。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同年获国家人事部,中国(十大)优秀博士后。2004年获中国科学院数学院突出成果奖。2004年国家人事部百人工程首批国家级人选。是中国最年轻的数学家、教授、博导、研究员。如今,他的学生都带出了博士后。</p><p class="ql-block">李洪波,现为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p><p class="ql-block">(完)</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1.参考书目《遵化人》第二辑。《畿东文化与艺术》第12期。</p><p class="ql-block">2.参与调查者:刘玉珍、戴幼东、李玉林、李艳红、梁福成、范桂华、戴云兰、王桂珍、戴桂书、梁明、王艳坤、戴明玉、梁辅华。</p><p class="ql-block">3.资料来源于网络。</p><p class="ql-block">2022-3-6</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李红卫(笔名:山野村人),河北省遵化市人,现住京东燕郊。河北省作协会员,唐山市和遵化市作协会员。《青年文学家》杂志.作家理事会唐山分会理事。当过农民、工人、小学教员,供销业务员,图书出版发行员。酷爱文学,多年笔耕不辍。于北京、省市各大媒体报刊发表过多篇文学作品。主攻小说、诗歌、散文,并出版长篇小说《蓝天上的彩虹》。近年来,随着网络文学时代的发展,作品多见于网络。曾在《遵化文史》、《燕山诗文》、《畿东文化与艺术》、《芳菲文艺》、《江南诗画艺术院》、《红月亮诗画艺术社》、《世外桃源美文美声》、《晓犁文化传媒》、《都市头条》、《辽西大地》及河北、北京、广东、内蒙古等公众栏目发表了多篇文学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