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里,故乡的老屋就坐落在雪山梁子香柏场一支余脉的山脚下,前面有一条用石头砌的水沟渠,雪山水顺着沟渠流向村脚的老磨坊,磨坊的屋顶是用香柏场产的雪竹编的蔑篱笆铺成的,磨坊里的石水磨日夜不停的工作着,苦荞、小麦、玉米、大豆经过水磨碾压出各种各样的面粉,我们的主食就是玉米果果、苦荞面果果、麦面果果,很少能吃到大米饭。这是因为故乡海拔高气温低,种水稻产量低而且一年只能种一季老水谷,因此五六十年代生产队就把那些老水稻田都改造成了旱地,一年可以套种两季庄稼,粮食产量增加了,社员们都能吃饱肚子。水沟下面是一平坝旱地,夏季都种上玉米,玉米收完后,有的地种上了冬小麦;有的地种上了蚕豆;有的地留着种洋芋;还有的地种上了适合冬季生长的各种蔬菜。 从雪山上奔流而来的两条河流在村东南汇合后顺着平坝中间蜿蜒向着北边流去,每隔几年夏季会有洪水泛滥,洪水给河岸两边的土地带来了大量的雪山腐殖质河沙泥,土地越来越肥沃,这种河沙泥种出的洋芋非常好吃,在上世纪粮食短缺的年代,洋芋苦荞成为了主食,救活了不少人的命,我是七十年代末出生的,也是吃着这些杂粮长大的。这条母亲河缓缓流淌了两公里后就奔向峡谷,汇聚来的雪山泉水越来越多,河水越来越大,浩浩荡荡向北一路狂奔冲向怒江。我们中国的大江大河一般都是向东流淌或向南流,才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的诗词歌句。就是因为故乡有这么一条一直向北流的安邦河,她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外号叫作北冲河,所以这一带在解放前被称为北冲火头地,归保山县瓦房区管辖,解放后划归保山县汶上区,2005年汶上撤乡后安邦又划归隆阳区瓦马乡了。 水稻在我的儿时记忆里是模模糊糊的,偶尔到有种水稻的亲戚家住上一两日,吃到香喷喷的大米饭时,就感觉水稻很是神奇。当我上初中后,对水稻才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当时汶上中学的教学楼后面就有几百亩梯田。我们春天坐在教室里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看农民赶水、耙田、栽秧;夏天约几个同学偷偷跑到田埂边闻稻花香、看稻花落、听青蛙叫;秋天在教室里一边读书一边看农民捉蚂蚱、割稻谷、打谷子;冬天我们烤着温暖的阳光一边读书一边看着农民在赶着水牛犁地、背稻草、运农家肥、种冬小麦。才知道我们吃的大米饭也是人们辛勤劳动苦来的,我对水稻有了近一步的了解。<br> 古人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故乡安邦村四山头的苦荞地,大麦地、玉米地在2002年都实施了退耕还林,现在故乡的森林覆盖率达到百分之七十八,安邦成了名副其实的森林氧吧村,只留下了寨子面前河两岸的平坝种玉米、种洋芋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苦钱了,只留下老人小孩耕种这不太多的土地。2021年国家对河两岸的平坝又进行了旱改水工程,安邦的土地又一次种上了水稻。 各农户的土地被整合后都交给了农业合作社,一整个冬天,安邦河两岸机器轰隆隆的响个不停,原来的旱地在挖掘机巨大的手中被改造成立一块块水田。春天来了,清清的雪山水随着沟渠哗哗地流进了改造好的土地里,合作社的社员开始用机器犁田耙田,啪啪啪的噪声与这宁静的山村显得格格不入,这多少给人们留下一些遗憾,没有一人一耙一水牛悠哉悠哉犁田耙田的诗一般的韵味了。<br> 耙了田、插了秧、施了肥、放了鱼,一切交给宁静的岁月。2021年我的暑假就是带着小女儿在故乡的田边看禾苗生长、看鱼儿游荡、看炊烟袅袅、看日出日落。玩累了就回老屋煮上一壶自制的安邦红茶,悠然自得的品味着。<br> 转眼开学了,为了让学生也感受一下水稻田的美,一个雨过天晴的早晨,我带领着21名五年级的小学生深入到田间地头观察学习,体验什么是稻花香、什么是稻花鱼。一路上同学们有说有笑,开心极了。路两旁有许多各种各样的花,有红的、黄的、紫的、还有蓝的,花香扑鼻,沁人心脾,几只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有一只蝴蝶竟然在空中翩翩起舞飞过我们的头顶,飞到稻穗花上,稻花落在水中,鱼儿探出头一口吞下那些稻花,随后鱼儿在禾苗中间来回穿梭,忙得不亦乐乎。稻田旁边就是安邦河,河床两边长满了参差不齐的绿油油的香菜和各种水草,河水清激见底,河水哗啦啦地泛起白色的浪花,蜿蜒扭曲,就像一条小白龙正在绿色的绸缎中扭动着身体前行,显得格外壮观美丽。<div> 水墨般的天空、美妙的歌声、翠绿的稻田、飞舞的蝴蝶、雪白的山泉、袅袅的炊烟、灿烂的阳光、孩子们的笑脸,犹如嵌在玻璃框里的画。</div> <p class="ql-block"> 面对这美景,我给孩子们作了一首打油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稻花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鱼戏新苗动,蝶飞稻花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日照秋风舞,蛙扶田埂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远山青如黛,炊烟绕村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农夫追清泉,还来煮茗酌。</p><p class="ql-block"> 我给学生解析道:“清晨的阳光明媚,孩子的笑脸灿烂。又见故乡的炊烟袅袅,远山如黛,近水似练,故乡的那山、那水、那人、那金黄的稻田永远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永不磨灭的乡愁。”</p><p class="ql-block"> 一名学生说道:“老师,我看到过蝴蝶飞、鱼儿动、稻花落呢,您的诗句太形象了。”一个男生说“老师,谁是农夫呀?”我说:“可以是我,也可以是读者,还可以是你,一百个读者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个女生说:“老师,您写的‘蛙扶田埂笑’这句太搞笑了。”我对她讲:“你晚上有没有听到过稻田里青蛙的叫声?这样写是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还是很形象呢。”她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于是我找出了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起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p><p class="ql-block">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孩子们朗朗书声回荡在安邦村的稻田中央,安邦也有稻花香啦!安邦也有稻花鱼啦!</p> <p class="ql-block">作者:朱加文</p><p class="ql-block">单位:隆阳区瓦马乡安邦小学</p><p class="ql-block">电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