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言传承文明 经典浸润人生——五年一班“最美诵读者”

莫妮卡

<p class="ql-block">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小学生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p> <p class="ql-block">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千百年传诵不衰。古诗的语言凝炼含蓄,意境深邃,充分表现了汉语之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p> <p class="ql-block">  结合当前疫情防控的特殊要求,助力“双减”,弘扬诗礼文化,精心构建多元化的读书活动,五年一班的同学举行了“最美诵读者”线上风采展示活动。</p> <p class="ql-block">  追溯神话传说,为黄鹤楼罩上了一层虚幻的神秘色彩。白云彷佛有了情感,千百年来与黄鹤楼朝夕相伴。“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吊古是为了伤今,以乐景衬哀情,渲染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地,却又不忍亲见。 </span>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p> <p class="ql-block">  诗人顺着长江远渡荆门,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轴山水图。</p> <p class="ql-block">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  在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荷叶之中,分不清什么是荷叶,什么是罗裙,采莲少女的脸庞与鲜艳的荷花相映照,人花难辨;田田荷塘,荷花盛开,闻歌却不见人,不禁让人心驰神往。</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旨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锻炼学生诵读古诗的能力,用朗朗的读书声让古诗词文化滋润心田。</p><p class="ql-block"> 诵读经典,我们寻找万里河山的广阔。对话圣贤,我们感受千年文化的力量。诵读经典,我们在行动!</p>

诵读

文化

经典

古诗

知否

故乡

中华

传统

诗人

黄鹤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