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阳春三月,正值开学季第一月, 春天来了,微风拂面,万紫千红!小东关小学六年级语文组的老师们每天都在紧张忙碌,在这春天里播下希望!</p> <p class="ql-block"> 六年级的老师为我们展现了一节节收放自如、具有浓浓语文味儿的课堂,令观摩老师叹为观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领略她们的风采吧!</p> <p class="ql-block"> 本次教研活动朱艳芳老师带来《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堂在三个问题中拉开了序幕,学生们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激活了。紧接着研读环节,在本环节中,老师出示表格,让学生梳理概括三个科学发现所运用的具体事例,理清论点与论据的关系,让学生初步理解论据的作用。最后,老师带领孩子们探索把“?”拉直成“!”的过程,也探索着将“问题”变成“真理”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通过听课可以强化教学管理,规范教师的上课行为,避免教师上课的盲目性,全面提高教师备课、授课质量。看,老师们,听得多认真。</p> <p class="ql-block"> 接着来到王素娥老师的《匆匆》课堂中,本节课,王老师将主要按照文章行文线索把握时间匆匆的关键句子,引领学生逐步深入文本,在阅读教学中,紧紧围绕课程目标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的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span style="font-size:18px;">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体会文章的语言美。</span></p> <p class="ql-block"> 《骑鹅旅行记(节选)》是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桑秀丽老师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紧扣教学目标,注重了对学生的阅读方法的传授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比如在概括文章大意环节,先让学生以小标题的方式梳理故事情节,再用合适的词语将三个小标题串联起来,从而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既降低了难度,又培养了学生概括能力;在交流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的变化时,引导学生通过找关键句,圈画关键词的方法来谈感受,让学生有理可据;在评价人物环节,又提醒学生要关注人物描写,分析故事情节,要从多角度去评价。</p> <p class="ql-block"> 陈换新老师执教的《汤姆.索亚历险记》。精准定位教学目标:1.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情节的吸引之处。2.感知人物形象,寻找自己身边的伙伴的相同点,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陈老师教给学生通过浏览概括、默读批注、品读感悟、拓展升华等方法去阅读名著。这样的一节课真正起到了阅读的抛砖引玉作用。</p> <p class="ql-block">李敏老师执教的《石灰吟》是一首用以抒发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之情”的诗。教学的重点在于让领悟诗意的同时,学习并感受诗人用以寄托强烈情感的力式。教学中,李老师始终围绕一个“吟”字做足文章。短短的28个字的古诗中,引导学生从石灰产生的过程中提炼出“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三个词语进行教学。课堂上,让学生真正体会了石灰过程的艰辛与坎坷,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p> <p class="ql-block"> 浓浓语文情,悠悠古诗韵,崔艳平老师执教的《竹石》。在崔老师一声声低沉浑厚的吟诵,精彩上演了!读是感悟诗的第一步。 紧接着,崔老师通过抓关键词的方法,体会竹子的坚劲。崔老师巧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化难为易,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到竹石饱含的深意,“托物言志”这一教学难点已然不攻自破。</p> <p class="ql-block"> 小学生接触文言文,学起来难免会觉得枯燥难懂。如何化难为易、深入浅出地教学便成了文言文教学的一大难点,谢向玉老师《两小儿辩日》的设计无疑解决了这一难题。在她巧妙设计中,学生们走进文言文,模拟两小儿互辩,在一次又一次的演练中,学生亲自参与和体验,体味到两小儿辩日的内涵,此举可谓“一箭双雕”。同时也引领孩子们从两小儿的辩论中展开悟出大道理:敢于思考、认真观察。</p> <p class="ql-block"> 每 一场教研活动就是一次专业的研讨,就是一次精彩的思维碰撞。小东关小学的六年级语文教研之旅将会将在小学语文教学路上呈现更多有滋有味的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