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为了创建高效的识字课堂,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我校语文组围绕“低年级识字教学”开展了专题讲座。</p> <p class="ql-block"> 活动主题:如何进行低年级识字教学专题讲座</p><p class="ql-block"> 主讲人:低年段教师代表</p><p class="ql-block"> 一年级:李嘉慧老师</p><p class="ql-block"> 二年级:符雅伦老师</p> <p class="ql-block"> 识字教学不仅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为了能够让每一个老师上好识字课,为学生识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p> <p class="ql-block"> 如何进行低段识字教学——一年级李嘉慧老师</p> <p class="ql-block"> 李嘉慧老师从以下两点进行讲座:</p><p class="ql-block"> 一、统编教材识字教学编排特点</p><p class="ql-block"> 二、低年级识字教学活动设计</p> <p class="ql-block"> 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就是识字,</p><p class="ql-block"> 主要从集中识字、课文识字、语文园地识字三个渠道安排识字内容。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集中识字</p><p class="ql-block"> 有识字单元。认识这一个单元里的所有生字,只是最基础的一个目标,还要透过这些识字课让小朋友掌握识字的方法,并能在后期的学习当中能够利用这些方法来识字。</p> <p class="ql-block"> 课文识字。</p><p class="ql-block"> 识记课文中的生字,也是最基础的目标,同时要借助生字的学习促进课文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语文园地识字。</p><p class="ql-block"> 在园地里通过“识字加油站”板块识记生字。语文园地识字,除了掌握生字之外,还要将所学生字进行迁移,懂得在生活中运用。</p> <p class="ql-block"> 统编教材的识字特点:多认少写、识写分离。 </p> <p class="ql-block"> 如何改变识字教学枯燥乏味的现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其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及能力呢?李老师从字形、字音、字义方面提出教学的方法与建议。 </p> <p class="ql-block"> 李嘉慧老师提出教学时的两大问题:</p><p class="ql-block"> 重记忆轻理解。许多教师在识字教学时只是让学生给字换偏旁、加一加、减一减,在汉字外围打转转,汉字本身的魅力没有被挖掘出来。</p><p class="ql-block"> 重形音轻字义。教师总抱怨学生弄不清、记不住字怎么写。原因是对之前所认读生字的形义未能很好地结合语境进行解析。</p> <p class="ql-block"> 一、字形。</p><p class="ql-block"> 李嘉慧老师以“休”和“互”为例,在识记生字时候可以加入一些现象,把字形和字义联系在一起,孩子在记忆时,就有了一些自己独特的感悟在里面,对字形的准确掌握,字意的准确理解都是有帮助的。</p> <p class="ql-block"> 二、字音</p><p class="ql-block"> “准”:根据拼音读准字;根据字义读准多音字;通过辨析读准形近字。</p><p class="ql-block"> 在字音方面,教师要重视范读,从日常细节抓起,生字文中读。</p> <p class="ql-block"> 三、字义 </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提到两个方法:追溯本源、随文识字了解字义。</p> <p class="ql-block"> 方法一:追溯本源。</p><p class="ql-block"> 以折文旁为例,先分析折文旁的本义,然后了解引申义,最后理解生字。</p> <p class="ql-block"> 又例举:鸟 反犬旁 </p><p class="ql-block"> 通过偏旁,了解字义。</p> <p class="ql-block"> “学一个带一串”</p><p class="ql-block"> 把课文要求识记的字组成组块,减少识记量。</p><p class="ql-block"> 以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这篇课文后面要求识记的生字有12个。“扛、扔、摘、捧、抱”这5个生字有个共同的特点,都有提手旁,它们都和手有关系的。教学的时候,结合课后带生字的情境图,做一做动作,再根据形声字规律读一读,记一记,这组成一组的话就变成了一个识记组块,就简单多了。</p> <p class="ql-block"> 再看“掰、蹦、追”这三个生字,看上去没有提手旁,但它们都是表示动作的字。“掰”,两只手来把东西分开来,叫“掰”。“蹦”和“追”,一个足字旁,一个足字底,都和脚部动作有关,所以3个生字可以组成一组。这样的分组识记,学生就会觉得简单得多,并且对汉字偏旁表义,领悟得就会比较深切。</p> <p class="ql-block"> 方法二:随文识记生字,了解字义。</p><p class="ql-block"> 联系语境感悟生字,并在语言实践中巩固。 </p> <p class="ql-block"> 举例文中的“浇”和“洒”感悟生字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 举例“夏雨落”和“冬雪飘”,什么是落?什么是飘?为什么雨落、雪飘? 了解字义的同时,为写话、写作用词准确打好基础。</p> <p class="ql-block"> 最后,李老师提出低年级识字教学活动应基于以下三点:</p><p class="ql-block"> 1、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激发识字热情。</p><p class="ql-block"> 2、开拓学生思维及想象。</p><p class="ql-block"> 3、教学时注重汉字之间的逻辑意义(即字理),帮助强化对汉字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浅谈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策略——二年级符雅伦老师</p> <p class="ql-block"> 识字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第一学段的识字要求是贯彻多认少写的识字教学原则,讲究教学方法,以减轻学生负担。小学的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有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要求会写,占小学识字总量一半以上。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在认识了500个左右的汉字以后,学生的生字识记就出现了障碍——生字回生。</p> <p class="ql-block"> 低段老师,一直在做减少学生“生字回生”这件事,符老师提出要想在低段做到有效、高效的识字教学,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 1.初次学习</p><p class="ql-block"> 2.课后复习</p><p class="ql-block"> 3.单元巩固</p><p class="ql-block"> 4.归类复习</p> <p class="ql-block"> 首先,时间要充分。第一印象很重要,在首次教学生字时,第一课时应留足15分钟进行生字学习。</p><p class="ql-block"> 其次,要突出重点。一节课的生字过多,老师如果字字都一样出力,详细教学,效果并不佳,学生学得也比较吃力。老师课前备课时应心中有数,教学时着重指导难记字,帮助学生相处更好的方法来识记,其他字可由学生自主记忆。比如</p><p class="ql-block"> 最后,识记方法要巧妙。低年级的孩子已经掌握了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字谜等常见的识字方法。</p> <p class="ql-block"> 以“兔”和“晚”为例,编一个小故事。到了晚上,太阳落山了,兔子的尾巴看不见了。所以“晚”的右边是“兔”去掉点。 用这样有趣的小办法加强学生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以“拔”为例,老爷爷拔萝卜,拔出一个小萝卜,变成了“拔”右边的一点。 这样的识记方式巧妙又有趣。(李小芳组长在此处提出建议:如果在识字字形的时候加入了解字义,区分“拔”和“拉”的区别)</p> <p class="ql-block"> 第二项,课后复习。</p><p class="ql-block"> 课前先复习之前学过的难已记忆的生字,加强巩固。</p> <p class="ql-block"> 第三项,单元巩固。</p><p class="ql-block"> 生字学习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生字回生”现象,所以要注意巩固。 </p> <p class="ql-block"> 第四项,归类。</p><p class="ql-block"> 将生字按照偏旁、平翘舌等归类,再次加强识记。</p> <p class="ql-block"> 符老师在讲座最后提到“鼓励学生一周看一本书”,在书中巩固生字、在书中识记生字,学以致用。 “鼓励学生自主默写生字词”,加强主动巩固的能力。 </p> <p class="ql-block"> 两位组长和陈小丽教导对两位老师的讲座进行总结,肯定了两位老师讲座的内容,分别提出了自己的建议。</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让语文老师对“低段识字”有了更深的理解,未识字教学指明了方向。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唯有我们在这浩瀚的教海中乘风破浪、勇于开拓,才能在课程改革的瞧石上激起朵朵美丽的浪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