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朝歌(zhāo gē)古称沫邑,是远古时期商朝的国都,始建于3000多年前的商王武丁大帝。公元前1101年,商王帝乙改沫邑为朝歌。公元前1075年,商纣王帝辛将盘庚所建殷都(今安阳)迁至朝歌。商代晚期作为国都后,朝歌达到鼎盛,历史记载:这里不仅诞生了《诗经》,还曾记述了“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诸侯朝灵山”的显赫与繁荣。</p><p class="ql-block">司马迁的《史记》中,追根溯源年代起自西周晚期共和元年﹙前841年﹚,往前有五帝神话或部分夏、商、周帝王世系,没有详尽史记或年代记载。因此,对西周共和元年以前夏、商、周“三代”的断代工程研究 ,特别是商代历史的续赓,成为史学家们看重研究的焦点。有许多关注安阳“小屯”和淇县“朝歌”的史家文人,对“殷墟”与“殷都”的一字之差,数千年以来的史学界都纷争不息。</p><p class="ql-block">周武王伐纣,牧野一战,纣王自焚于鹿台,商朝灭亡,600年社稷毁于一旦。但战争并未波及朝歌城垣,朝歌城垣巍然如故。然战争结束后,周武王以纣王京师朝歌封纣子武庚为诸侯,以续殷祀,武庚仍居住于父王宫室。后武庚受人唆使叛周,周兵攻下朝歌,武庚身死,宫殿被焚,自此朝歌成为废墟。</p><p class="ql-block">少年时期看过一本小人书(连环画)名字记得很清楚是《黄飞虎反五关》讲的是商纣王受苏妲己唆使逼死武成王黄飞虎夫人于摘星台,激怒黄飞虎杀出朝歌,反出五关的故事。书中绘画的朝歌城内的“酒池肉林”和摘星台的高耸入云至今记忆犹新。</p> <p class="ql-block">春暖花开之际,我来到了这个在历史典籍中声名显赫的朝歌古城。</p><p class="ql-block">朝歌古城位于河南省北部鹤壁市淇县,因毗邻淇河而得名,曾是商代四个帝王500余年之都城,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早的繁华都市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为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摘星台、鹿台、三仁祠、纣王墓等名胜古迹。已故中国社会科学院夏鼐院长曾说:“淇县古城垣是典型的商城”。</p> <p class="ql-block">朝歌之名,取意为“高歌黎明,喜迎朝阳,蒸蒸日上,兴旺发达”。也有“纣坐朝歌,朝歌暮舞,新声靡乐,号邑朝歌之说”,有“朝歌夕舞”、“朝歌夜弦”之意。</p><p class="ql-block">朝歌古城是《封神榜》神话故事的演绎地。文化悠久,故事很多,今天我们看到是淇县城中心的摘星台,是著名的殷商文化遗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朝歌摘星台广场中央立有殷太师椅比干塑像。</p><p class="ql-block">比干(前1092年~前1029年)。幼年聪慧,勤奋好学,忠君爱国,从政40余年。在位期间,以太师高位受帝乙托孤辅帝辛(商纣王),主张减轻赋税徭役、发展农耕,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商末帝辛纣王暴虐荒淫,横征暴敛,比干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纣问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遂剖比干之躯剜视其心,干终年63岁。</p><p class="ql-block">比干夫人妫氏甫孕三月闻讯比干被杀,遂逃出朝歌,于郊外长林石室之中而生男,名泉,为林姓始祖,故比干为林氏之太始祖。</p> <p class="ql-block">比干塑像旁有“殷朝六七贤圣君”碑。此碑乃明代监察御史孙征兰题字,知县蔡藿立石于清元顺二年。</p><p class="ql-block">殷代“六七”贤圣君指:武丁、武乙、帝乙、帝辛(纣王)、箕子、微子、比干。</p><p class="ql-block">武丁于公元前1250年迁都于沬;武乙于公元前1143年在沬建都,在位20年;帝乙再次以沬为都,并改“沬”为朝歌,在位9年;帝辛继续都朝歌,在位52年。</p><p class="ql-block">箕子、微子、比干均为商朝宗室,箕子、比干是纣王叔父,微子是纣王的同父异母兄长,三人都是忠心耿耿保社稷的圣贤,史称“三仁”。四位君王加上三位殷室圣贤,此七人难道不正是殷朝故都最有代表资格的风云人物吗?</p><p class="ql-block">为什么要用“六七”这样的概数?问题就出在纣王身上,历史上对纣王的评价有毁有誉。尽管纣王曾平定东夷,开拓淮河长江流域,对古代中国的统一功不可没;尽管孙徵兰性情耿直,不盲目苟同世俗。但千百年来人们对纣王偏见太深,孙徵兰在排列“贤圣君”时,也难免犹豫取舍,思忖再三,只能采取似是而非的“姑妄言之”:算上纣王则为七、不算纣王则为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传说,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末期,商纣王为了讨好苏妲己,为她建造了一座很高的楼阁,站在上面,好像能够摸得着天上的星星,因此取名摘星楼。后来,纣王受苏妲己的蛊惑,在摘星楼上摘下了比干的心,一代忠良惨遭杀害。之后,人们把摘星楼改叫摘心楼。现在的人们都习惯把摘星楼称之为摘星台了。《封神榜》的部分场景就是在这里拍摄的。</p> <p class="ql-block">一看到《摘心台》三个字,就会联想到三千年前的纣王、妲己和比干三人的故事。摘心台也给整个老城增添了一道神秘而美丽的风景。也见证了老城数千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摘星台四周</p> <p class="ql-block">摘星台四周</p> <p class="ql-block">沿摘星台步道阶梯即可到达摘心台。</p><p class="ql-block">摘心台,原名摘星台,意为摩天高台。登其上可摘星揽月。明代《淇县志》记载:此台为纣王所建,是纣王和妲己饮酒娱乐,凭栏观景之场所。在此不听比干以死命谏,摘比干之心处。</p><p class="ql-block">此台系夯土土台,经有关专家鉴定,下层系龙山文化,上层属晚商文化遗存,台高十三米。有关单位在台上兴建碑林使这里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研究殷商文化、林氏宗族和人们游览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忠烈坊~比干摘心处。</p><p class="ql-block">为缅怀比干忠烈,后人将摘星台易名“摘心台“,台上有摘星楼,后毁于雷火。汉代重建,并建忠烈坊,楹联曰:</p><p class="ql-block">刚之忠之仁之勇之,</p><p class="ql-block">惨也酷也悲也伤也。</p> <p class="ql-block">摘星台最高处~心星阁</p><p class="ql-block">心存社稷德昭天地 </p><p class="ql-block">亭对纣窝气贯长虹</p> <p class="ql-block">摘星台最高处~心星阁</p><p class="ql-block">一台参天摘星观涉折胫前车鉴</p><p class="ql-block">三仁恸地去国佯狂剖心后事师</p> <p class="ql-block">摘星台最高处~心星阁</p><p class="ql-block">急管嘈嘈十指独掩弟子目</p><p class="ql-block">禾黍漸漸千古绝唱麦秀歌</p> <p class="ql-block">摘星台最高处~心星阁</p><p class="ql-block">曳牛定夷中原统一有此事</p><p class="ql-block">宣淫施暴周汉以往无斯人</p> <p class="ql-block"> 三仁祠</p><p class="ql-block">建于明正德十六年。明嘉靖十三年、清乾隆七年两次重建。孔子曰:殷有“三仁”,指的是箕子、微子、比干。“三仁祠”即为纪念箕子、微子和比干所建。</p> <p class="ql-block">三仁祠门前古石狮子</p> <p class="ql-block">无耳朵石狮子</p><p class="ql-block">雕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9),出自一能工巧匠之手,可由于疏忽,工匠没有给狮子雕刻耳朵。为弥补过失,工匠随后在雄狮、雌狮连体底座后分别雕刻“牛抵日”和“狗咬云”图案,告诉后人人们不要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独创精神。</p> <p class="ql-block">无耳朵石狮</p> <p class="ql-block">三仁世泽殿</p> <p class="ql-block">殿内供奉其子、微子、比干“殷代三仁”</p><p class="ql-block">箕子,商朝太师,“殷末三仁”之一,商王帝乙之兄,纣王之伯父,封于箕。在商周政权交替与历史大动荡的时代中,因其道不得行,其志不得遂,“违衰殷之运,走之朝鲜”,建立东方君子国,其流风遗韵,至今犹存。</p><p class="ql-block">据说,商亡后箕子一行数千人于黄海边乘木筏向东飘去。几天后登上一岛,因见山明水秀,芳草连天,一派明丽景象,便将这个地方称做“朝鲜”。从此便定居下来,建筑房屋、开垦农田、养蚕织布、烧陶编竹,还施用八种简单法律,以防止和解决争执。并把故国的文化传播开来,也把围棋传播开来。</p><p class="ql-block">当周武王知道箕子远避东方时,便派人到朝鲜封箕子为朝鲜侯,其后十三年,箕子回国朝见周朝天子,亡国之痛,以诗当哭,乃作《麦秀歌》,其诗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朝歌殷民听见,皆动容流涕。</p> <p class="ql-block">微子,名启,商王帝乙之长子、商纣王帝辛之长兄。 </p><p class="ql-block">微子同母兄弟共有三人,微子是长兄,微仲居中,受德(商纣王)最小。微子之母亲生微启和微仲时还是妾的身份,后来成为正妻后才生下了纣。父母想要立长子微子为太子,而太史则依据法典认为有正妻的儿子在,就不可立妾的儿子做太子。因此微子没有成为商王的继承人。</p><p class="ql-block">微子多次亲谏帝辛,见“纣终不可谏”,遂出走。周武王灭商后,感念其忠仁,复其位如故,仍为卿士。</p> <p class="ql-block">千百年来,商纣王作为荒淫亡国之帝王、残暴无道之君主的典型形象,遭历代世人唾骂。曾为纣王的都城,“朝歌”这个美丽响亮的名子,被蒙上一层耻辱的污垢。从先秦到唐宋,人们对朝歌说三道四,不无微词。就连朝歌美妙动听的民间音乐,也因与“感通幽冥”、“推广教化”的雅乐周礼相抵捂,被骂为乱世之音,视为不祥之物。《史记乐书》说“纣作朝歌之音,朝歌者,歌不时也”,认为一大早就唱歌,时间上很不合适。</p><p class="ql-block">朝歌的“北鄙之音”,“北”有败北之意,“鄙”有粗鄙之意,故纣王必死国亡。 </p> <p class="ql-block">商纣王帝辛(前1105―前1046年),子姓,中国商朝末代君主,在位30年,武王称其为“纣王”。夏商周断代工程认为他在前1105年―前1046年在世,建都于沬,后改沬邑为朝歌(今淇县)。帝辛自幼聪敏过人。《荀子·非相篇》说帝辛“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超劲,百人之敌也。”《史记·殷本纪》也说“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帝辛继位后,重视农桑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国力日渐强盛。他发起对东夷用兵,把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特别是讨伐徐夷的胜利,把中国的国土扩大到山东、安徽、江苏、浙江及福建沿海,保卫了商朝的安全。</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在评价帝辛时说:“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统一东南,把东夷和平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p><p class="ql-block">帝辛统一东南以后,把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向东南传播,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郭沫若有诗赞曰:</p><p class="ql-block">但缘东夷已克服,殷人南下集江湖,</p><p class="ql-block">南方因之惭开化,国焉有宋荆与舒。</p> <p class="ql-block">摘星台公园</p> <p class="ql-block">摘星台公园</p> <p class="ql-block">摘星台公园</p> <p class="ql-block">陈婆造心经浮屠</p><p class="ql-block">“陈婆”指陈姓老年妇女。“心经”即佛经“般若波罗多密心经”。“浮图”即塔。该塔1963年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该塔是佛教的忠实信徒陈姓老妪捐造的藏经塔。“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此石塔即为七级浮图。该塔整体轮廓呈棱锥形,造型优美,雕刻内容丰富,对于研究唐代的石刻艺术和淇县的佛教史具有重要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陈婆捐造心经浮屠塔造像</p><p class="ql-block">雕于唐开元九年(721年),是驰名海内的唐代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扯淡碑</p><p class="ql-block">扯淡碑是明朝勋臣沐氏墓碑,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进京时,沐氏逃到淇县云梦山栖身,伺机东山再起,可他活了144岁也未能如愿,故而悲观厌世,临死前写下“扯淡 再不来了”六个字,故名“扯淡碑”。</p> <p class="ql-block">冯玉祥碑</p><p class="ql-block">冯玉祥碑刻于民国年间,是时任县令汪铭监所立,上面刻的是冯玉祥的训令。该碑以反腐倡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p> <p class="ql-block">纣王之墓位于河南淇县(朝歌古城)城北,其北侧有两小墓冢,分别葬姜王后和苏妲己。原有“纣受辛之墓”巨碑,后损毁。1987年重新立碑一通,上镌周谷城题“纣王之墓”。墓冢四周林木葱郁,东侧有清澈晶莹、宛若玉带的淇水萦绕,整个墓区清净素雅,风景宜人。</p> <p class="ql-block">朝歌警示亭</p> <p class="ql-block">朝歌警示亭</p><p class="ql-block">商纣王帝辛晚年沉溺于酒色,远贤臣近小人,滥杀无辜百姓,最后国破家亡。为了以史为鉴,警钟长鸣,警示后人,淇县县委、县政府在朝歌古城内修建警示亭,安放警世钟,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朝歌文化公园以淇河边鹿台遗址(纣王自焚处)为中心而建设的大型殷商主题文化公园,相传为殷纣王宫殿区。《史记》载:“武王伐纣,散鹿台之财”,故鹿台又被史学家成为“中华第一古金库”和民间财神之源。文财神比干和武财神赵公明皆产生于纣王之鹿台。</p><p class="ql-block">文化公园主体建筑鹿台博物馆采用商代“四阿重檐、茅茨土阶 、泥墙木骨”的高台建筑形式,通高38米,上下五层,巍峨壮观,是以鹿台遗址和《封神演 义》为文化渊源而修建的公共文化旅游场所,现为河南旅游新地标,如果你有心,每天晚间央视新闻联播之后的城市天气预报(河南)中就可以看到它的雄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