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 黄帝四千六百年,以玉为兵载古典;江南雕玉塑帝像,早于黄帝三千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 聚落人群能分工,稻米饱食陶日用,雕琢玉器显富美,图像符号为文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高庙文化遗址,位于湖南西部洪江市安江镇东北约5公里的岔头乡岩里村,地处沅水北岸的一级台地上,分布面积约3万平方米。整个遗址为一顶部较平、周边呈坡状的台子。是保存完好的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分布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堆积最厚处距地表达5米多。碳测年代距今7800年∽5300年前,绵延时间长达2500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高庙遗址最初在1986年被发现。迄今为止共进行了三次发掘(1991、2004、2005年),发掘的总面积近1700平方米。1991年11月,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对高庙文化遗址进行了首次主动的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工艺精美的陶器和宗教祭祀艺术品。2004年,考古工作者在遗址中发现了一具保存完好的7400年前的女性人体骨架,受到考古学界的瞩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05年,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第三次对高庙文化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他们在探方3米左右深处,成功挖掘到一对夫妻墓,墓中存放贵族或宗教领袖权力象征的祭祀用品玉铖,贵族妇女装饰用品玉璜、玉玦等精美玉器。经考证,该墓为远古时期部落首领夫妻墓,距今在5700年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考古队还发现一个由10多座距今5800至5300多年的柱洞组成的房址及几十座古墓穴。在对房址及古墓穴扩大发掘时发现了祭祀场,距今约7500年,目前已发掘的面积约为500平方米,估计实际面积将达1000平方米。除了年代久远、规模庞大外,该祭祀场所的结构也颇为新颖,主祭场呈梯形的对称结构,一边有两个巨型柱洞(即4个1米见方的大柱洞),主祭场前面还有人工挖出的呈方形或圆形的人祭坑和牲祭坑。同时,考古队员还在两个人祭坑里分别发现了一具人体骨架,并在牲祭坑中发现了猪、牛、鹿、龟等动物骨骼及骨渣,祭坑还有被火烧过的痕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高庙文化遗存所反映出的区域性文化特征十分鲜明。当时的居民多选择依山傍水的居住环境。居址大都分布在沅水主、干流两岸的一级台地上,房屋均为挖洞立柱的排架式木构地面建筑。方向朝东或朝东南,多为长方形两开间和三开间的结构,面积20~40平方米不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高庙文化类型是以白陶为主的文化遗址,高庙白陶文化的核心区域在湖南沅水流域,湖南省有白陶的遗址达18处之多,尤其是近些年发掘的桂阳千家坪遗址,不但文物数量大,其印纹和浅浮雕的图像造型,也更加丰富饱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湖南高庙文化的影响范围及长久度,远远超出我们现在历史学界和文化学界的认知!高庙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度非常宽泛,南到深圳,西至贵州,东到浙江,北到黄河流域,都有高庙文化的鲜明痕迹,甚至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都有高庙文化饕餮纹或兽面纹的传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距今7400年前的高庙文化中期文化层中发现了碳化稻谷粒,并在高庙先民的石器上发现了稻谷和薏米的淀粉粒,经检测分析已确认无疑。高庙遗址的稻作文化遗存年代上限稍晚于澧水流域彭头山文化遗址中的碳化稻谷,综合高庙文化的源流研究成果,足以证明雪峰山高庙遗址周围地区、沅水中游一带在7400年以前已经形成史前稻作文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高庙古人“民食鱼稻”,当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这里农校工作37年之久,高庙文化区也是当代传播世界的杂交水稻诞生地。古代呢?著名高庙文化研究学者阎朝科认为:“距今7400年左右,崇拜凤鸟太阳的高庙人,为了到太阳落下的西方寻找太阳神,乘坐自己建造的太阳神舟从黔水出发,沿海岸线到达了苏美尔那个还没有人烟的沼泽地,为那里满地的鱼虾等资源所吸引而留驻下来,建立了苏美尔文明的第一村埃利都,并开启了苏美尔文明的历史进程。高届遗址出土文物、现收藏在怀化博物馆内的太阳纹、双凤纹陶片证明,7千年前高庙古人抵达苏美尔种植水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罗家角遗址是马家浜文化的代表。马家浜遗址位于浙江嘉兴市城南7公里的南湖乡带桥村,东北面临九里港,西至坟屋浜,南为马家浜,是一个三河交叉的平原。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嘉兴南湖乡带桥大队马家浜村在沤肥挖坑时发现大量兽骨和古代遗物,意识到事情严重性的村民立即上报了当地文物部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当地文物部门闻讯后,立即派出考古工作人员赶往现场,对现场进行了封锁,并上报了浙江省文物考古部门。后来,浙江省考古部门联合浙江省博物馆、杭州大学历史系等单位组成考古队,对马家浜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根据考古专家介绍,当时出土骨器53件、石器12件,同时还出土大量玉器、陶器和兽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考古人员还在此发现房屋遗迹,室内是经过加工的黄绿色土面,还有带树枝和芦苇痕迹的红烧土块堆积。经测定,马家浜文化的碳测年代距今约为7170年左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最让人震惊的发现是位于上下层交接处的墓葬,共出土了30具人骨架,遗憾的是,当地农民害怕这些骨架给他们带来晦气,半夜起来把这些“马家浜人”偷偷捣毁丢到河浜里去了。后来由于考古队员吃住问题难以解决,对马家浜遗址的发掘工作只好中止。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为配合罗家角农田基本建设,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考古队对罗家角遗址进行了局部发掘。这次发掘开探方41个,发掘总面积为1338平方米,文化堆积厚20∽350厘米,叠压着四个文化层,出土的石、骨、木、陶、玉等完整器物达794件,同时还出土了大量的陶片、兽骨以及稻谷等植物遗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罗家角遗址位于浙江桐乡市石门镇东北2公里处。利星村的罗家角自然村,遗址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300米,总面积12万平方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经碳─14测定,罗家角第四文化层距今6905±155年,约7000年,属于马家浜文化类型,是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第三、四层中的稻谷,经鉴定属于迄今发现最早的人工栽培籼稻和粳稻。第四层中的建筑木构件,多有榫卯和企口等残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罗家角遗址四个文化层,都属于马家浜文化,代表马家浜文化不同发展阶段,而罗家角遗址的发掘,引起了中外学者的注意。八十年代末,日本考古代表团专门到罗家角遗址考古马家浜文化,并认为罗家角遗址发掘出土的稻谷,证明中国的长江流域是日本栽培水稻的发源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河姆渡遗址地处杭州湾南岸的浙江宁波余姚的四明山脚下,正好处在中国18000公里的陆地海岸线的中点上,依山傍海且紧贴北纬30 º线,从气候条件来说,温湿适中。因此是毫无疑问的宜居之地,河姆渡人7000年前以敏锐的眼光找到了这片宝地繁衍生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其次,河姆渡人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生产和生活,创造性地营建了用于居住安身的干栏式木构房屋(架空底层的最早“楼房”);大范围地开垦海边滩涂湿地种植水稻,并配以捕猎大量淡水鱼类和一些海鱼,因而出现了中国江南地区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鱼米之乡”,为“饭稻羹鱼”的典故提供了最确切的出处;还制作了大量实用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陶、石、骨、木类等生活用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原因,河姆渡遗址的文化层和各类遗物大都掩埋于地势低洼的古海岸滩涂泥土下面,形成了与地面空气隔绝的埋藏环境,才使各种遗物哪怕是碳化米、稻谷壳、树叶、鱼鳞等有机质遗物都被很好地在地下保存了六七千年。光是这一点就是全国其他上千个同时期的遗址所不能比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河姆渡文化的陶器,以夹炭黑陶为主,少量夹砂、泥质灰陶,均为手制,烧成温度800-930℃。器型有釜、罐、杯、盘、钵、盆、缸、盂、灶、器盖、支座等。器表常有绳纹、刻划纹。有一些彩绘陶,绘以咖啡色、黑褐色的变体植物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河姆渡遗址,面积约4万平方米,据放射性碳素测年,距今7000年∽5300年前。通过1973年和1977年的两次科学发掘,出土了近7000件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装饰工艺品、人工栽培水稻遗物、干栏建筑构件、动植物遗存等文物,充分反映了中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的繁荣,河姆渡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当时东方的农业、建筑、纺织、艺术等文明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证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食物方面,当发现大量的水稻植株时,就判定植物是人工栽培的水稻。除此之外,还有葫芦、橡子、菱角、枣子等等。动物包括野生动物,如羊、鹿、猴子、老虎和熊,以及家畜,如猪、狗和水牛。河姆渡文化中骨器的制作相对先进。还有一些器具如耜、鱼镖、箭头、哨子、刀、锥、锯等。这些都是经过精心打磨的。有的有带柄的骨刀,骨孔上雕刻的花纹或双头鸟纹,就像精美实用的工艺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最让人惊奇的是 在河姆渡时期所出土的玉石,虽然玉石生产还很初级,对玉石材料的选择并不严格,玉石的质量也很差。玉器的形状有璜、珠、饼、丸、坠等。大部分都是小块的饰品,制作不规整,大部分都是素色的,没有线条纹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而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玉璜是一件礼仪装饰品。每当举行宗教仪式时,巫师们都会佩戴它,这是显示出巫师的神秘身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古代有中国,玉琮, 玉璧, 玉圭、玉璋、玉琥等被《周礼》称为“礼天地四方”。六大玉器中,玉璜,玉琮,玉璧、玉圭四种玉器历史最悠久,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河姆渡文化玉器是长江下游地区最早的玉器制作成果之一,虽然这里的玉器种类和数量较少,都是造型简单、工艺原始的小装饰品,但它们的出现直接影响了良渚文化中玉器的发生和发展。早期的造玉中心形成于太湖流域,与北方红山文化的造玉中心遥相呼应,共同谱写了玉文化的辉煌篇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更特别值得赞叹的是:河姆渡遗址呈现出大型木构干栏式建筑,这种建筑使用几千根木构件横竖咬合而成,板与板之间采用企口衔接,接口不见通缝。七千年前已有如此巧妙的营造技术,真是难能可贵。河姆渡氏族部落聚邑这种“列架楼房”榫卯建筑技术,被中国世代木匠建筑工程师延用了七千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黄镇山:中国江南陶玉稻文明七千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今日头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辛福点2022-03-08 10:05</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网易新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线看点2022-03-08 17:17</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一点资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魅力号外2022-03-08</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