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蹉跎岁月(1)(一名《洋插队》)

一夫

<p class="ql-block">《天涯风云三部曲》</p> <p class="ql-block">《美国蹉跎岁月》</p><p class="ql-block">(一名《洋插队》)</p><p class="ql-block">(暂定名)</p><p class="ql-block">发自深圳的建议:</p><p class="ql-block">何老师,《人世间》是目前国内热播电视剧,值得一听原著,你具有不凡的写作能力,文史哲知识渊博,社会阅历广泛,建议你写一部在美留学生四十年甜酸苦辣奋斗史。我想你是完全有这个能力,经历,水平,中美外交正常化四十年,有不少留学生作品,最走红的就是,(北京人在纽约)电视剧,但全面,真实,客观,体现各阶层留学生和中美社会结构差异,民族性格,历史文化底蕴的几乎没有。</p><p class="ql-block">从积累素材,谋划主题,结构,写作手法都要花费相当长时间,虽然中美关系目前不佳,不正常,作为平民百姓我们无法得知大国外交博弈策略,但我们可以确信,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开创的中美关系从破冰到友好合作共赢的总体趋势是向前走的,目前的曲折是暂时的,你的鸿篇巨作构思也是会考虑和影响这个历史潮流,毕竟人类总是向文明进步,斗则两败俱伤,和则双方共赢。</p><p class="ql-block">看了你几部小说和读史评论,佩服你的才华和勤奋,写国内小说,你不如国内作家得天独厚;写中美留学生,移民,中美两国风土人情,思想,性格,民族秉性差异,你得天独厚。目前国内很多人对美国和西方认知有巨大的盲点和偏差,从这次俄乌战争网友言论表现就可知,你的小说可以起到启民智,科普作用。</p><p class="ql-block">你也可以写三代移民和留学生的经历。</p><p class="ql-block">让大多数移民和留学生在你的作品中能看到他们的半个影子,让国内读者明白中美两国的差异,接受,认同,感知,感动你作品中的故事,人物,两国之间有趣的对比和常识。</p><p class="ql-block">笔者的思路:</p><p class="ql-block">写出来这样的作品,本着客观、公正,心平气和的心态,不偏不阿,以中美两国的文化历史政治等的异同为宏大的背景,以身边的人物为主要人物,以身临其境的经历为经纬,陈述这四十年的故事,继之展望未来……</p><p class="ql-block">发自巢湖的建言:</p><p class="ql-block">宜综合时势,权衡历史,涉及故乡的文章需要多方兼顾,适当考虑到方方面面——考虑行文,考虑自身,考虑受众,考虑情感,考虑环境……,在平和之中分析问题,传递思想,助人提高,也就是考虑如何在“哀而不伤”“怒而不怨”的氛围内共同进步。</p> <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一九九零年秋天,美国西海岸城市旧金山,在一个比较偏僻的街道拐角处,开着一家中餐馆。餐馆的老板兼大厨,是中国大陆来的,中等年纪,看他那文质彬彬的做派,想必是个读书人出身。餐馆的老板娘,兼管收银和跑堂,就是往常人们口中津津乐道的‘小二’。漂亮的店小二,还兼维持收拾杯盘碗碟刀叉筷子之类的杂务,美国人用busboy这么一个字眼。在有些讲究的餐馆里,busboy是一门专门类别的行当,使唤四轮轱辘平车。食客走后,桌面上杯盘狼藉,剩汤残羹的,收拾起来特别烦人,那是一份力气活计。尽管劳动强度大,但几乎不涉及任何技术因素,故而薪水最低,因为,食客一般不会另外付给收拾盘盏的勤杂人工小费的,而在餐馆的前台打工,小费是除掉老板以外的员工最为主要的收入来源。老板娘长得白白净净的,也是中国人,满口的妮侬软语,未曾开口先带笑。光凭她那谦和得体、知礼通达的莞尔一笑,就会招俫许多的回头客。在美国做生意混饭吃,回头客是极顶要紧的。</p><p class="ql-block">旧金山,又叫三藩市,那里有金山,那里还有一座大桥,叫做‘金门大桥’。早年,美国人,或者说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到那里淘金,历史上称作‘淘金热’。淘金的热潮,带动了西部边陲的发展,一些大的经营者,甚至得到联邦政府的襄助,往西部铺设铁路。开发西部,早期的中国人,主要是来自中国南方广东一代的移民,吃尽了千辛万苦。西部发展了,可对于他们,流出去的血水和汗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收益。不过,他们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付出,倒是为他们自己,以及他们的后人,开拓出一片足以立足的天地。广东话,一直被认为是中国的官话。只是到了后来,美国人仿佛是突然发现,中国人大多数讲的是另外一种‘语言’,东南亚的华人,称之为‘国语’,而大陆来的侨民,习惯上叫它‘普通话’。故而,美国人采用了‘mandarin’这么一个字眼,用来表示中国话,或者是中国官话。一直到如今,仍然有绝大多数的美国人,误认为广东话是独立于中国话之外的另外一门语言。</p><p class="ql-block">提起淘金,就联想到一个当时的大能人,叫Levi,中文名李维,原籍德国的犹太商人。1847年,18岁的Levi移民美国三藩市,以贩卖制作帐篷的帆布维持生计。1853年,Levi趁着加州淘金热赶往金山一带,他发现淘金矿工十分需要一种质地坚韧的裤子,因为常人心目中的普通裤子,浸在水中劳作,不出三天就露出了膝盖头。于是把一批滞销的帆布做成几百条裤子,拿到工地上推销,结果大受欢迎,矿工们称这种裤子为Levi's,结果,卖裤子的人,赚得满钵满碗的,而那些弯腰撅屁股,整天把半截身子浸泡在溪水中的淘金工人,则没有那么大的福分和财运。淘金热中最大的淘金人,便是那个犹太人Levi。</p><p class="ql-block">这就是世界第一批牛仔裤的问世。随后便成了著名牛仔裤品牌,Levi Strauss(李维·斯特劳斯)被称为牛仔裤之父。精明的Levi成立了Levi Strauss &amp; Co.,主力生产牛仔裤,Levi's的神话由此展开。1855年,Levi's改用从法国进口的“经纱为蓝色、纬纱为白色”的斜纹粗棉布生产牛仔裤。1873年,Levi采纳了公司另一伙人Jacob Davis的建议,在牛仔裤口袋的角落打上铜铆钉,以改善口袋的坚固牢度与外观,并为这一设计申请了专利注册,成为牛仔裤的标志设计之一。1890年,Levi's首次将牛仔裤编码,推出501型号牛仔裤,直筒中腰剪裁、钮扣式设计、臀围位置不完全贴身,穿在身上宽松舒适,是Levi’s牛仔裤中最经典的,也是历史最悠久和最畅销的牛仔裤产品,是收藏者的首选。1936年,Levi's首创在后裤袋加上真皮印制的小方块红旗标志,使其更容易辨识,此举亦令其它牛仔裤品牌竞相模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美国的中餐馆,一般不经营早餐,即使是那些标榜为Dim sun (粤语,点心)的早茶经营者,一般也是上午十点半或者是十一点才开门营业。中小型的中餐馆,午餐以自助餐为主,客人破费几块钱,炒饭、炒面、牛肉炒花椰菜,酸辣汤、春卷(eggrolls蛋卷)管够。高档次一点的,少不了有虾、炸鸡、炸鱼片之类。来就餐的,基本上是在附近打工的人群,白领、蓝领都有。时而,也有一些游客,肚子饿了,为了省钱,便坐将下来,狼吞虎咽,虽然吃相难看,但肚子不受累,吃了上顿,省了下顿,钱包便也相安无大碍。</p><p class="ql-block">经营这样的自助餐,就怕遇到大肚皮的,一屁股坐下来,一盘又一盘的,而且还吃吃停停,打开随身带来的当地的报纸,假充斯文,仔仔细细翻阅里头的文章,耐心极好,涵养也极高。每浏览完毕一个版面,便从头再来,重复那自助的程序,一边吃喝,一边自作多情的样子,没话找话,跟那端盘子的跑堂寻找话题套话。尽管人家对他翻白眼,他却无动于衷,反倒认为是人家对他青眼有加,胃口顿时更好起来。那样的食客不多,可也着实叫人讨厌。小饭店的老板,每回看到这样的主,便独自枯坐在店堂的墙旮旯处,直摇头。那跑堂的,也老大不高兴,因为这样的人,吃完之后,便拍拍屁股走人,几乎是从来不丢小费的。</p><p class="ql-block">那天下午,将近三点了,照规矩饭店要拾掇中午剩下来的残羹剩饭,做些盥洗的活计,稍事休息,就得准备晚餐的材料。美国人把晚餐,叫做dinner,很正规的字眼,尽管有的时候,一家人也就烤几片面包,加点沙丁罐头鱼,或者是鸡胸脯肉片,就一大杯可口可乐之类的软饮料,三下五除二的,以极快的速度吞咽到肚子里,然后打个饱嗝,或者是放个响屁,该干嘛就干嘛去。</p><p class="ql-block">当然,那都是蓝领人家,家道有些殷实,或者是收入不菲的人,一般还是选择dine out,下馆子。因为,美国人的早餐,基本上也就糊弄一下,中午大多数都在外面,不可能回家的,有啥吃啥,逮啥吃啥。那些自认为体重超标的,便自作聪明,啃一个苹果什么的,外带一大罐软饮料。她们如此这般,耍小聪明,自以为能够减肥,其实,那是典型的自欺欺人。软饮料中的糖份浓度太高,摄入量过大,沉淀在身体里,便成为脂肪,肥胖,那是必须的副产品。</p><p class="ql-block">故而,晚餐这一顿,难得的一家人能够聚在一处,聊天,交换一天的感受和心得,相互递达白日里的见闻,等等。因此,一般中产人家,都是比较重视的。</p><p class="ql-block">那天下午,将近三点钟吧,盛老板的小饭店里,正因为来了一个肚大腰圆,好食肠的白大汉,眼见得就把那盛着自助餐各种内容的不锈钢容器,刮舔个干干净净,却还死皮活赖的,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做派端坐在那里,盛老板几次三番地紧挨着他身边走过,把他周围的几把椅子倒腾的惊天动地的响动。可那个夯汉,依然无动于衷。老盛有些做作地大声长叹一口气,神色怏怏地转身折进了厨房。</p> <p class="ql-block">这边,老板娘盛太太,正半眯着她那一双秀气的眼睛,坐在柜台一边的餐桌上,掐摘雪豆。雪豆,无非就是年轻时候的白花豌豆豆荚,或者说是豌豆家族之中情窦未开的妙龄女郎,当然,这么个比方有些牵强附会,不近人情,特别是对男人的另外一半来说。总之,不能等豌豆灌浆结籽儿,就得趁其鲜嫩采摘下来,掐头去尾,在热油中一爆,碧绿鲜甜、清脆爽口,做菜时,特别是爆炒鸡丁,蘑菇鸡片,都少不了这么一个配角。虽然造价不菲,但物有所值,中餐馆里是离不开它的。</p><p class="ql-block">盛太太正在迷迷茫茫的当口,估计是在想着是不是要坐车去接她的孩子。他们有一个小帅哥,属马的,当是1978年出生,叫大卫。大卫浓缩了他父母亲优秀的基因,长得白净帅气,父母亲都是大学教师出身,儿子自然是聪明机敏,刚刚进入六年级,也就是初中读书,有的时候,盛太太就放心不下,毕竟孩子到了一个陌生的学校,陌生的环境,耽心小家伙一时难以适应,特别是语言的障碍,孩子刚过来不久,在国内没有受到过系统的英语教育。其实,她那是多想多虑,学生上学放学,学校给安排得妥妥帖帖的,首要的就是安全。校车免费接送,有些偏僻的地方,学校会会同公交系统,安排孩子安全上下车。语言障碍问题,校方专门开设‘英语为第二语言’的特别课程,叫‘TESOL’。</p><p class="ql-block">就在这有些犯迷糊的当口,餐馆的大门‘哐当’一下被人撞开。冲进来一个灰头土脸的男人。一个名副其实的不速之客。不请自来,便为不速。其实,来人进门的速度和力道,那可是超速的。风风火火的,可有些吓人。猛可里看一眼,来人倒是体格强健的一个汉子,只是比她的老盛还老气,可大睁开眼睛一瞧,就有些乐了。来的人,她,不,他们夫妇都认识,不仅认识,而且还多有交往。</p><p class="ql-block">这个不速之客姓樊,三十还不到,说是北京人,其实,按照中国国内关于籍贯的认知,他应该算是山西人,因为他的父母亲,都是由山西走出来,到延安参加了那场惊天动地的大革命的。小樊是老盛的学生,当然,那是在国内的大学里。</p><p class="ql-block">“祁老师!果真是您!”小樊大叫一声,惊动了在一旁悠哉乐哉地进食的那位又白又胖的家伙。只见他吧嗒几下厚嘴唇,脸上毫不掩饰那勉为其难、极其不乐意的神情,用双手扶着桌沿,折叠起随身带来的报纸,嘴巴里不晓得叽咕着什么,颤颤巍巍地走了出去。</p><p class="ql-block">“你是—-是你---小樊!”盛太太笑了,看上去笑得有些勉强。显然,她有些大惑不解,眨巴着双眼,用探寻的目光打量着面前的年轻人。</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