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尽的思念,无穷的力量---怀念我的父亲乔信明

汪滔

<p class="ql-block">作者:乔泰阳(乔信明将军之子),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2003年9月写于北京,最近整理重发。</p><p class="ql-block">照片:由乔信明将军子女提供</p><p class="ql-block">编辑:汪滔</p> <p class="ql-block"> 乔信明将军(1909 ~1963)</p><p class="ql-block">乔信明(1909年3月23日~1963年9月4日),湖北省大冶人。新四军老战士、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学校排长,政治营队长,瑞金红军学校政治营指导员,闽浙赣军区第五分校政治队队长,红十军第八十二团团长,红七军第八十七团政治委员,北上抗日先遣队第八十八师参谋长。新四军军部教导营队长,教导团大队长,新四军第三支队六团参谋长,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总指挥部参谋长,挺进纵队第一团团长,新四军第一师一旅一团团长,苏中军区第二军分区副司令员。苏中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总留守处处长等职务。</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房产管理处处长,华东军区空军后勤部政治委员,南京军区空军后勤部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1955年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1963年9月4日,因病在南京逝世,时年54岁。</p> <p class="ql-block"> 乔信明将军夫人于玲</p><p class="ql-block">于玪(1917年正月初三~2010.1.9),江苏省江阴县人。1937年七七事变前,参加进步读书会、办抗日副刊。1939年5月参加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江抗”四路政治部组织干事兼党支部书记,常熟市塘南区区委书记,“江抗”驻澄办事处副主任和祝塘常备队大队长,江阴县委宣传部部长,祝塘中心区祝文区区长,苏中军区二分区政治部民运科长,盱眙县泥沛区委工作,华野总留守处直属队协理员和子弟学校副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南京分校秘书科科长,华东空军后勤部宣教科科长,江苏省监察厅第二处处长兼厅党组成员,江苏省手工业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兼局党组成员,江苏省中医院革命委员会副主任、顾问。</p> <p class="ql-block"> 作者:乔泰阳</p><p class="ql-block">乔泰阳,1948年11月出生,湖北大冶人,开国将军乔信明次子。1968年入伍,中共党员。空军少将军衔。曾任空军后勤部副部长。</p> <p class="ql-block">乔信明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 <p class="ql-block"> 乔信明和夫人于玲</p> <p class="ql-block"> 乔信明将军在南京家中</p><p class="ql-block">父亲离开我们已近四十年了。这些日子,回顾父亲的革命历程,追思父亲的光辉业绩,缅怀父亲的音容笑貌,重温父亲的谆谆教诲,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有关父亲的记忆,不断在脑海里翻腾。</p> <p class="ql-block">图为湖北省大冶市陈贵镇董家村五幢的绘制图。</p><p class="ql-block">1929年2月,乔信明就在董家村董才赐家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p> <p class="ql-block">父亲是1963年9月4日逝世的。那年的8、9月间,我们在南京军区总医院度过的那些日日夜夜,几十年来时常浮现在我的脑际。那时爸爸因连续动了两次胃切除手术,病情转危,我们全家都在医院轮流看护。有一天下午,我独自一人走进他的病房,白色的墙壁,白色的床柜,白色的被子,映照着爸爸那张苍白的脸庞。当时他的气管被切开,已无法说话。我心中特别难过,慢慢走近病床,轻轻地抚摸他的手,爸爸抓住我的手,用满含期盼和眷恋的目光凝视着我,好像有许多叮嘱的话要说,我含着热泪看着他,不断点头,表示我已知道他的意思。前来医院看望他的一些领导见到我们时都说:“你爸爸真是个好首长、好同志,你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好接班呀!”那时,我还不到15岁,但也就是从爸爸凝视我的那一刻起,我就暗下决心,决不能辜负父辈的期望,一定要接好革命的班。从此,原来无忧无虑、活泼好动的我好像一下子成熟了许多,变得懂事了,老师同学都说我突然变了,变得像个大人了。他们哪里知道远大的志向和抱负此时已在我心中扎下了根。几十年来,爸爸这道凝视我的目光一直深深地埋藏在我的心底,他那深情的面容更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他那无言的凝视蕴涵着无穷的力量,激励着我走好人生的道路。在父亲抢救期间和逝世以后,他的战友和同事都对父亲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母亲更是经常对我们讲起父亲的坎坷而又光辉的经历。随着年岁的增长,我越来越感到,虽然父亲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光辉的人生历程和优秀的品质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里,成了我们的传家宝,激励我们全家个个努力学习和工作,他也成了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乔信明在上海开刀后刚能站起来。</p> <p class="ql-block">从记事时起,爸爸有一件物品我记得最清楚,那就是他从不离身的拐杖。我小时候非常调皮,时常惹事,一旦被爸爸发现了就想跑开。当时,他曾经瘫痪过七年、虽已治好却仍不太利索的双腿使他不能快速追上我,他便用那拐杖的弯把把我钩回来。当时我不明白父亲怎么老带着这根拐杖,后来我才从母亲口中得知父亲为什么离不开那拐杖。</p> <p class="ql-block">1939年11月,时任江抗总部参谋长的乔信明在扬中整训。</p> <p class="ql-block">1939年11月在江苏江阴西石桥。</p><p class="ql-block">陈毅(后排左四)、前排左起:乔信明、何克希、叶飞、王必成;</p><p class="ql-block">后排左二:刘培善。</p> <p class="ql-block"> 黄桥决战(1940年)后乔信明在海安</p><p class="ql-block">父亲的脚在红军时期曾多次受伤,两次重伤。后来在国民党监狱里戴九斤半重的脚镣,吃霉米烂菜,呼吸污浊的空气,天天经受精神的折磨整整三年,极大地摧残了他本来就是在缺吃少穿的环境里长大的身体。抗战初期,新四军条件艰苦,他们穿着单衣薄裤在冰天雪地里打仗。郭村战斗中只有他一个团和纵队警卫营抗击敌人十三个团的兵力。打黄桥时,他不仅担负着主力团团长之职,还兼任政委,两副重担一肩挑。他承担了黄桥决战里解决韩德勤王牌军独立六旅和八十九军军部的重任。这一个接一个几乎没有间断的战斗,使他双腿的伤病日渐加重。在这种情况下,他还坚持坐在担架上指挥战斗。当时部队缺医少药,这样一来,他的身体经不住长时间的疲劳和伤痛,终于瘫痪了。在他和叶飞等首长合影的照片上,几个级别比他高的首长站着,只有父亲却因双腿瘫痪而只能坐在椅子上和他们合影。解放以后经过治疗,他虽奇迹般地站了起来,但脚趾伤残,腿部肌肉萎缩,未能完全恢复,走路时仍需借助于拐杖。在这种情况下,他没有因此在家休养,而是坚持与病魔作斗争,继续为党工作。那根木拐杖也跟随他东奔西走,被磨得溜光发亮。父亲撑着它到上面开会,去机关办公,下部队调研,从不离身。可即使有拐杖,他每次最多也只能走一里地,走累了他就拄杖休息,歇歇再走,始终不影响工作。因此父亲这根拐杖便远近出了名,许多同志被父亲的这种精神打动。从父亲的拐杖上我也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什么当年革命军队能够由弱变强地发展壮大?为什么共产党能够战胜千难万险而建立新中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一大批像父亲那样的革命前辈赤胆忠心、艰苦奋斗、前仆后继。而社会主义的江山要永远不变色,我们的国家要兴旺发达,一个重要的保证,就是要使这种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发扬光大。</p> <p class="ql-block">郭村保卫战(1940年5月)纪念碑里的展板,第二排左三为乔信明。</p> <p class="ql-block">在儿时的记忆中,父亲房间的灯光总是亮着的。我常常一觉醒来,还能看到父亲在伏案工作。20世纪50年代初,正是空军初创时期。时任华东空军后勤部政委的父亲,身体刚刚好转,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空军后勤初创阶段,千头万绪,百事待兴。在人员少、物资紧张、经验缺乏的情况下,他们一边抓紧组建后勤机关和保障部队生活,一边担负起繁重的作战训练的后勤保障,先后组织了抗美援朝作战、要地防空作战、解放一江山岛战斗等参战部队的供应保障。父亲夙夜在公,兢兢业业,为了完成超负荷的工作任务,他经常把文件带回家连夜批阅,他的同事也时常来家商谈要事。一旦接到突击任务,他就加班加点,通宵不眠,透支着那本来就不太多的健康。后来,在一次又一次地病倒之后,病情逐渐加重,组织上安排他养病时,他不仅念念不忘工作,还尽一切努力,回忆记述方志敏烈士那段弥足珍贵的英勇事迹。许多年来,我常常想起父亲带病坚持工作的情景,想起父亲和方志敏烈士的深厚的革命感情和坚强的革命斗志,想起父亲房间里那彻夜不熄的灯光,那盏灯就像导航的灯塔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 1959年夏,乔信明与于玲合影</p><p class="ql-block">父亲和母亲总是善于用革命先烈的事迹教育和引导我们,帮助我们从小树立革命理想。我心目中方志敏烈士的高大形象就是在小时候树立起来的,并影响我此后的人生道路。</p> <p class="ql-block">方志敏</p><p class="ql-block">方志敏(1899~1935年8月6日), 汉族,江西省弋阳县人。192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团的缔造者。</p><p class="ql-block">1928年,参与领导弋横暴动,创建赣东北苏区。先后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10军政治委员等职。他把马克思主义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根据地。1935年1月29日被捕,8月6日牺牲,时年36岁。</p> <p class="ql-block"> 方志敏同志</p> <p class="ql-block"> 乔信明时任红红十军团20师参谋长</p><p class="ql-block">父亲和方志敏同志是患难之交。1933年,父亲从中央红军学校(瑞金)调到闽浙赣苏区方志敏同志领导的红十军,协助创办红军学校第五分校。父亲在中央红军学校受到的全面教育、他本人出色的工作能力和忠于革命的优秀品质,使他很快受到方志敏等领导同志的赏识,很快被越级任命为红十军八十二团团长。1934年7月,父亲在战斗中由于子弹从脚跟穿过脚背,负了重伤。当时的红军部队缺医少药,医生建议截肢以保全生命。给父亲截肢的报告送到方志敏同志那里,他非常重视,对这样一个同志怎能把他的腿锯掉呢!于是他细致地考虑了如何保住这条腿的办法,便在报告上批示道:“不管花多少钱,一定要保住这条腿,药在苏区买不到,可以到白区去买,钱由省委报销。”在方志敏同志的关怀下,父亲这条腿终于保住了。1934年10月,中央决定组建北上抗日先遣队,父亲被任命为北上抗日先遣队二十师参谋长。后来,抗日先遣队在怀玉山被敌人重兵包围,伤亡很大。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方志敏同志将所有剩余部队组成一个团,交给敢打硬仗、又最忠勇的父亲指挥,全力组织突围。1935年1月,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红军部队被打散,父亲也不幸在怀玉山被捕。他被辗转送到南昌顾祝同行营看守所,遇到了关押在此的方志敏同志,得到了方志敏同志的秘密指示:坚持狱中斗争,和敌人战斗到底。父亲被判无期徒刑后,关押到南昌军人监狱。在三年的牢狱生活中,他根据方志敏同志的指示,成立了秘密党支部,组织难友和敌人进行斗争,直到1938年2月被党组织尤其是徐特立同志的直接营救而出狱。</p> <p class="ql-block">1935年2月3日国民党《中央日报》报道的北上抗日先遣队干部被捕情况。</p><p class="ql-block">照片中排第二人为乔信明。此报道是于玲同志在撰写《回忆方志敏同志》时在南京图书馆找到的。</p> <p class="ql-block"> 方志敏</p><p class="ql-block">因此,方志敏同志在红十军中、在北上抗日先遣队中、在怀玉山被围困中、在狱中斗争的可歌可泣、永垂青史的光辉事迹,父亲是见证人。解放后,父亲感到他有责任将这段历史写出来,教育后人。但是他文化水平不高,就拖着病体,边学习边写作。他的《回忆方志敏同志》-文先后在《解放军文艺》、《星火燎原》、《方志敏的故事》等众多报刊书籍上发表,甚至被越南人民军出版社收入他们编辑的《中国革命回忆录》中。今天我们所知道的方志敏同志在狱中英勇斗争的事迹和重要指示,有许多是父亲和难友们回忆起来的。</p> <p class="ql-block"> 方志敏同志在狱中</p><p class="ql-block">方志敏烈士的光辉形象和崇高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后人为革命而奋斗。在我当学生时,就摘录下方志敏烈士就义前给全党同志留下的遗言:“同志们!十分亲爱的同志们!永别了!请你们努力吧!我这次最感痛苦的,就是失去了为党努力的机会。你们要认识到,你们能够为党工作、为党斗争,那是十分宝贵的,我和刘、王……等同志都是敌人刀口下的人了,是再也得不到为党、为革命工作的机会了,这是无可奈何的。我能丢弃一切,惟革命事业,却耿耿在怀,不能丢却。”后来,每当想起方志敏同志的这段遗言,我都会热泪盈眶,热血沸腾,都会增加无穷的力量。我们兄弟姐妹五人正是在革命先烈光辉形象的感召下,在父辈忘我工作精神的影响下,相继参加革命工作,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尽心尽责地努力工作的。</p> <p class="ql-block">作为一个从战争中走过来的人,父亲历来具有坚定刚强、忠诚正直的品质,可他又始终保持着以诚待人、平易近人的作风。他自己身体不好,却总在关心周围的同志。记得那时机关住房紧张,有的干部没房子住。父亲知道后,就腾出房子让他们住。他有时还把给他烧过饭的炊事员请到家中吃饭。父亲平日坐车,见到有腿脚不便需要搭车的熟人,就会请他们上车同行。许多人为此感动不已,多少年过去了,还时常对我们讲起这些故事。父亲身为将军,可他从来不摆架子。他常说,我就是穷苦人出身,我们不能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要注意尊重每个人。当他卧病在床时,有维修工人到家里修房子什么的,他都起来给他们倒茶递烟,完工后,有时还亲自把他们送到大门口。</p> <p class="ql-block">父亲对自己的子女要求十分严格,以便把我们教育成人,建设国家。他教育我们生活要俭朴,不许和别人比吃比穿,我小时候的衣服上就常有补丁,穿惯了旧衣服,刚到部队后穿新军衣还感到别扭,总喜欢穿旧军装。父亲特别注意培养我们热爱劳动的习惯。院子里有块空地,就叫公务员带哥哥和我一起种菜。1962年,上级号召开荒种地,父亲带头响应,星期天常带着我们参加劳动。我和哥哥翻土、锄草、浇大粪。我们拖运肥料跑十多里地,什么活都干。父亲对我们的言行举止、礼貌待人要求也比较严格。按他的要求,坐要有坐相,站要有站相,吃要有吃相。吃饭时要是站起身来去夹远处的菜,父亲就会皱起眉头加以纠正。</p> <p class="ql-block">父亲就是这样点点滴滴地注重对我们的教育,因此我们家形成了勤奋好学实干、热诚和睦俭朴的值得自豪的好家风。几十年来,我们都十分珍视并保持着这种好家风。</p> <p class="ql-block">父亲从苦难中走来,在白色恐怖下参加革命,在枪林弹雨中锻炼成长,在伤病折磨中坚持工作,为革命和建设贡献了自己的毕生心血。父亲的一生是一往无前坚定革命的一生,是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一生。父亲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永远地学习和怀念。我1968年参军时就立下誓言,一定要继承父亲的优秀品质,接好革命的班,走好人生的路。入伍三十多年来,从陆军到空军,从部队到院校,从基层到机关,期间几次面临个人的进退走留,也遇到不少困难曲折,是各级党组织和领导教育了我,是父辈的思想境界影响了我,使我能顾全大局,自觉服从党的安排,埋头苦干,恪尽职守。回顾往事,不管我走到哪里,不管环境怎样变化,也不管职务如何调整,我始终没有忘记父辈的教导,一步一个脚印,从一名普通战士一级一级走上军级领导岗位。从父亲的一生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一个人为革命工作的机会是难得的,为人民服务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应倍加珍惜这个机会和时间。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努力为党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多年来,虽然我经受过艰难困苦的锻炼,也经历过急难险重任务的考验,但是每当接到重大任务时,我总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尽心尽力,争创一流。我常想,与父亲那时比,我们的生活环境好多了,我们的工作条件也好多了,能够与同志们一起努力奋斗,为党工作,为部队建设做出贡献,是我最大的幸福。</p> <p class="ql-block">爸爸虽然过早地离开了我们,可他的精神永存。为了纪念亲爱的爸爸,也为了更好地了解爸爸,许多年来,我利用各种机会,有时还利用假期,带着妻女到爸爸曾经生活、工作、战斗过的地方去参观学习,搜集爸爸光辉一生的资料。我们先后到过爸爸的出生地和早期革命活动地一一湖北大冶陈贵镇,到过井冈山、瑞金、长汀,参观了父亲当年学习过的中央红军学校,看过爸爸被关押过的长沙监狱,参观展出父亲被徐特立同志营救出狱事迹的湖南长沙清水塘革命纪念馆,到过新四军茅山纪念馆,溧阳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以及爸爸建立过卓著功勋的郭村、黄桥等地,还到过前身为父亲担任过团长的、以能打硬仗著称的老一团的部队——现在的二十军五十八师一七二团。在南京工作期间,每到清明节和父亲的忌日,我们都到望江矶烈士公墓的父亲墓前去扫墓,以寄托我们的哀思。今年9月中旬,也就是在我的父亲逝世四十周年之际,我出差来到江西南昌市,在当地空军部队同志的帮助下,我们专门参观了新建的方志敏烈士纪念堂,拜谒了方志敏烈士的陵墓。那天晴空万里,阳光灿烂,我们手捧着鲜花献到他的墓前。那时,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我激动地说,今天我代表全家来给敬爱的方志敏烈士扫墓,这既是我们全家多年的愿望,也是父亲生前的一个心愿。我们一定永远学习先烈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继承先烈的遗志,做革命事业的可靠接班人。</p> <p class="ql-block"> 乔泰阳在方志敏烈士墓前</p><p class="ql-block">光阴荏苒,转眼四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天真少年如今已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军队干部,接过父辈的枪,担负着保卫祖国的使命。父亲在天有灵,请接受我庄严的军礼。</p> <p class="ql-block">乔信明在双腿瘫痪期间,一直依靠警卫员等工作人员帮助他行动,行军中还帮助他照顾困难的同志。图为乔信明(骑马者)和警卫员及饲养员在山东某地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1947年乔信明在华野总留守处。</p> <p class="ql-block">1947年3月中旬莱芜战役胜利后的庆功会,叶飞(左一)、乔信明(右下坐者)。</p> <p class="ql-block">1947年3月中旬在莱芜庆功会后,乔信明(中坐者)和叶飞、谭启龙、汤光恢等同志(自左至右)合影。</p><p class="ql-block">照片和照片拍摄的时间由95岁高龄的汤光恢同志提供。</p> <p class="ql-block">1947年4月乔信明(骑马者)在华野后方留守处召开第一次保育委员会时和毛维青(左起)、严永洁、于玲、朱一、王彤以及乔信明女儿(阿光)、王彤儿子合影。</p> <p class="ql-block">乔信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任南京军区空军后勤部政治委员。</p> <p class="ql-block">粟裕大将送给乔信明的放大镜。</p> <p class="ql-block">乔信明(前左)和高厚良(前右)一起参加春节团拜会。</p> <p class="ql-block">1958年徐特立同志在南京。</p><p class="ql-block">左起:曾如清、刘亨云、徐特立、于玲、乔信明。</p> <p class="ql-block">1958年徐特立同志(中左)到乔信明家作客时和乔信明(中右)、于玲(后右二)夫妇、曾如清同志(后右一)、刘亨云同志(后左一)及乔信明子女合影。</p> <p class="ql-block">1958年夏在黄山讨论撰写小说《掩不住的阳光》时,乔信明、于玲夫妇,曾如清、吴友廉夫妇,王昊、朱耿夫妇及三家的子女等在黄山合影。</p> <p class="ql-block">四难友1959年在北京合影。</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曾如清、乔信明;</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赖荣光、单志辉。</p> <p class="ql-block">乔信明和曾如清(左)1959年在黄山。</p> <p class="ql-block">乔信明(前中)、于玲(前右一)夫妇和南京军区空军后勤部宣传科干事等合影。</p> <p class="ql-block">1960年张勉诚(左起)、刘飞、陈同生、乔信明、于玲、朱一祭扫项英、袁国平、周子昆三烈士墓。</p> <p class="ql-block">1960年乔信明、于玲夫妇为“江抗”副总指挥吴焜烈士扫墓。</p> <p class="ql-block">1960年夏天乔信明和于玲全家照。</p> <p class="ql-block">1960年初冬,叶飞同志邀请乔信明夫妇、钟期光夫妇、刘先胜夫妇到福建参观,这是他们在桔园和工人同志们的合影。</p><p class="ql-block">第一排:凌奔(左五)、于玲(左六)、陈子贞(左七);</p><p class="ql-block">第二排:乔信明(左二)、钟期光(左三)。</p> <p class="ql-block">乔信明和钟期光(右)</p> <p class="ql-block">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乔信明(前左三)、于玲(左五)夫妇和邱一涵同志的儿子袁振威(左四)、江渭清儿子江旅安(左一)等合影。</p> <p class="ql-block">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乔信明(左六)和刘先胜(左二起)、顾复生、陈丕显、包厚昌以及钱敏(左八)、惠浴宇(左九)等同志合影。</p> <p class="ql-block">1963年7月在南京莫愁湖合影</p><p class="ql-block">左起:戴林溪(林子明女儿)、乔文雷、乔信明、于玲、林子明、乔春雷、马黎明。</p> <p class="ql-block">1945年在苏中军区第一张全家照,中间是1942年出生的大女儿乔阿光。</p> <p class="ql-block">喜添贵子,1946年第二张全家照。</p><p class="ql-block">孩子左起:乔晓阳、乔阿光。</p> <p class="ql-block">又一贵子降临,1949年冬的全家照。</p><p class="ql-block">孩子左起:乔阿光、乔晓阳、本文作者乔泰阳。</p> <p class="ql-block">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乔信明、于玲夫妇和两个儿子乔晓阳、乔泰阳(右)。</p> <p class="ql-block">1950年春喜增一千金,妈妈怀里抱着的是乔春雷。</p><p class="ql-block">孩子左起:乔春雷、乔晓阳、乔阿光、乔泰阳。</p> <p class="ql-block">1951年夏最后一个千金驾到,妈妈怀里抱着的是乔文雷。</p><p class="ql-block">孩子左起:乔阿光、乔文雷、乔泰阳、乔春雷、乔晓阳。</p> <p class="ql-block">五十年代的全家照。</p> <p class="ql-block">乔信明在世时的最后一张全家照,1963年8月17日拍摄于南京。</p> <p class="ql-block">左起:曾红、乔春雷、于玲、马龄松、张震、乔泰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拍摄于南京家中。</p> <p class="ql-block">幸福不望敬爱的父亲、爷爷,1999年春节全家祭扫乔信明将军墓。</p> <p class="ql-block">2009年4月3日在纪念乔信明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时,于玲特地从医院赶到会场和参加座谈会的老同和后代们见面,表示感谢。</p> <p class="ql-block">1965年夏天南京第九中学高中同学合影</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乔泰阳、王金岩;</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吴志明、殷春光。</p> <p class="ql-block">1968年3月南京九中同学入伍合影,第三排右一是乔泰阳。</p> <p class="ql-block">乔泰阳1970年提干后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乔泰阳1972年到200师师部开会时在泰山留影。</p> <p class="ql-block">乔泰阳和母亲</p> <p class="ql-block">乔泰阳1980年在南京军区空军机关工作时在上海一大会址旧址留影。</p> <p class="ql-block">乔泰阳2001年在国防科技大学学习时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考察。</p> <p class="ql-block">乔泰阳2003年参与组织油料系统演习时与总部有关部门领导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乔泰阳2005年到山东威海某工厂检查工作。</p> <p class="ql-block">乔泰阳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乔泰阳夫人曾红。</p> <p class="ql-block">乔泰阳、曾红夫妇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乔泰阳将军2011年12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宣传推介父母亲乔信明、于玲合著的长篇革命历史小说《掩不住的阳光》。</p> <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1日上午,乔泰阳将军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观礼台上留影。</p> <p class="ql-block">乔信明将军墓碑位于南京市功德园红星园内。</p> <p class="ql-block">2021年4月5日上午,乔家子女前往南京功德园祭奠爸爸乔信明的英灵。</p> <p class="ql-block">2021年4月5日上午,乔家子女前往南京功德园为爸爸乔信明扫墓。</p><p class="ql-block">左起:乔文雷、乔春雷、乔阿光、乔晓阳、乔泰阳。</p> <p class="ql-block">在上海福寿园新四军广场纪念碑墙西七碑上镌刻着乔信明、于玲夫妇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爸爸妈妈,我们每天都在想念您们,我们一直都在深深地怀念您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您们的教诲下,我们深深地懂得:要听党的话,做党的人,永远跟党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爸爸妈妈,我们现在都步入中老年,并且已经退出现役,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我们的态度依然和您们生前一样---若有战,召必回;你要战,我奉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爸爸妈妈,您们在天国还好吗?</p><p class="ql-block">爸爸妈妈,安息吧!</p> <p class="ql-block">编辑:汪滔</p><p class="ql-block">编辑微信号:wt511109</p>